郎晓晨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坚持问题导向,不是一个新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早在马克思在《莱茵报》第137号刊论《集权问题》中提出:历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所以说,问题是面向全体的,它可以左右一群人的声音,它也可以左右一个时代的声音,它就是时代的代名词。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做出了战略性指导。同时习总书记还提出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问题是主题,理论创新一定要抓住创新点,这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做出了指导性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比如“7.26”重要讲话,始终强调一个突出又重要的理念:问题导向,也就是problemoriented,是全世界通用的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大到中国转型变革中需要的重要问题以及错综复杂的大矛盾,小到一项研究,一篇论文,都可以用“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进行解决。“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调查研究、理论思考以及实践检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一片繁荣。在这个历史性成就获得的今天,不能忘记在一次次伟大的变革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带给我们的益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让全中国人民的梦想成为可能,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
我国教育事业正迈向新的台阶,研究型大学以及研究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依靠的重要力量。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而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为新时代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我们提出了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找出最适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答案,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的理论和科学思维方法。这就是“问题导向”思想方法的精髓。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一直把问题导向的思路运用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作、指导学生,教会学生树立问题导向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时代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的思想具有突出而重要的问题导向,深刻回答了我国发展建设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从反对“四风”、如何应对“四大考验”、怎样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依法治国,到“四个伟大”的提出,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些讲话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进程,这是着眼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人民谋幸福是我党十九大开幕式上的滚烫宣言,在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人民的幸福就是党的幸福。人民要通过不懈努力奋斗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坚持问题导向这个哲学思想就是一切奋斗的基础。要清楚的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努力为什么而奋斗,只有目标明确了,大时代的背景清楚了,奋斗目标一致了,才能众志成城抵御一切邪恶势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找到民族自信。
马克思提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一切发展的历史都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得以进步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然道阻且艰,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奋斗,我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仍在继续,未来的路并不平坦,需要面对和解决各种艰难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全党全社会都要有担当精神,把国家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把国家的发展建设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