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擒敌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213)
准备活动是擒敌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擒敌课教学的质量。根据课的类型和结构,在教学中加强学员准备活动的练习,让学员掌握擒敌知识要领、做好准备,防止运动损伤。做好准备活动对提高擒敌课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做好准备活动,要把握内容多变、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带有趣味性、合理安排、具有科学性等几个要素。在擒敌课教学中,教员要围绕这些要素展开教学,把擒敌课准备活动落到实处。
(一)准备活动是学员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的必要条件,它可以提高学提高训练的质量。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剧烈运动的需要。内脏器官的机能生理惰性大,经常不能与神经系统的活性同步。为了使内脏器官在正式运动时就达到较高的工作状态,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既可减少因突然剧烈的运动造成的心脏供血不足的危险,又可减少肌肉和关节的运动损伤,调节生理状态,还可以减轻运动后出现的内脏器官不适感。
(二)准备活动对于提高学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的影响,可以促进学员提高训练的欲望。擒敌训练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提高肌肉温度,降低组织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三)擒敌术的准备活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的温度,加快肌肉收缩和放松速度,减弱粘滞性;加快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
(四)准备活动可以促使学员快速适应外界环境。训练前调节好心理状态,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训练水平是准备活动的目的。准备活动可将学员的心理状态调整到训练的情景中来,同时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训练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擒敌训练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为20 分钟左右。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可适当长一些,量可稍大一些;气温较高时,时间可短一些量稍小一些。准备活动的适宜时间以体温上升为主要标志,体温的适度升高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氧的供应。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一般以感觉身体发热和微微出汗为宜,测定脉搏更能客观地反映出运动负荷的大小。因此,准备活动要充分考虑学员的特点、训练内容、等具体情况。如果时间过短准备活动没有充分做好,就不利于基本部分练习的进行;时间过长强度过大、消耗能量过多,也将影响练习时间和练习效果。
教员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实际合理科学要安排新鲜内容,使学员每次上课时都有新鲜的感觉,这样易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前教员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采取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设计好准备活动的内容,激发学员的训练兴趣。教员可以准备多套小型、简便、易于实施的游戏方案。比如,徒手体操、器械操机油单人,双人也有者集体的练习。既要有一般练习,又要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等.指导学员进行不同的准备活动,既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能激发学员的运动欲望。帮助学员在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之前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准备。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有的教员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教员只重视训练内容的训练,只把准备活动作为一种形式,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
(二)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员会感到乏味、厌烦。教学中在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上,应注意简单易学、内容生动、易调动学员的训练兴趣,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
(三)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所以准备活动要与擒敌术训练内容的有关肌肉群、器官和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准备活动对培养学员的正确姿态,增强学员的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擒敌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有些教员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员的特点、水平,以及训练内容的关系。应该加强对教员的培训和教员之间的相互学习。
擒敌技术博大精深,精细、多变、内容丰富。准备活动在训练擒敌术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员必须充分地认识到擒敌课准备活动的作用,准确地把握好这一教学环节,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对促进学员的运动,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让教学更有特色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