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
【摘要】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补贴管理的制度在实施中日臻完善,已经尽量做到了保障广大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可以安心地就读。随着近年来我国对高校学生资助育人需求的多元化程度的增强,对其发展性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中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工作正在逐步地进入由传统的保障性融合资助转变为精准融合教育资助和开放性融合教育资助的一个重要过渡期,这对于我们中职院校融合教育资金工作和接受者们融合教育补贴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要求。基于中职院校资助教育育人服务模式的建设工作现状分析调研,探索“发展性资助”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建设,扎实地加强和大力推进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们在“发展”上的精准扶持,促使他们能够获得全方位发展,帮助他们树立自身的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路径
引言
学生筹款扶持精准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温暖人心的伟大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当前,我国学生补助工作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基本上做到“应助尽助”,为家里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们安心就学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但是随着当前我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中职院校的学生们获取融资教育所受到的资金和教育项目的需求也在悄然之中发生巨大的转折和改变,这对于中职院校融资教育所要做好的工作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为真正实现此目标,当前中职院校仍然需要不断地对其资助育人活动的实施现状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理论探讨。
一、院校资助育人的功能
1、价值引导
在中职院校里就读的适龄学生们,此时的他们正在逐渐的迈入一个关键的社会价值观塑造时期,被扶持的这个群体中大部分的学生因为长期地受到了社会经济条件或者其他各种原因的影响,出现了社会价值观的模糊或者有些存在着明显偏差的情况,基于此,要积极帮助这些贫困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社会主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
2、情感激励
情感的共鸣本身就是一把启迪我们心灵的金钥匙,教育者运用自己的关怀和爱心,引发了贫困学生们各种情绪上的共鸣,他们就有机会将对教育者的需求和要求转化成自己自觉的行动,资助和育人活动中的这种情感即是所谓的道德感。同时,思政教育者可以通过现实生活场景中所模拟的情境、话语描述的情境等,让贫困学生们处于一种轻松的情境中,以心交流的方式引起互相共鸣。
二、利用企业资源,优化助学岗位,拓宽资助渠道
对于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是我国中职院校补贴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勤工助学这一有偿制度化性质的补贴模式,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自立意识、锻炼自己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由于人力资源的优势和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勤工助学的岗位往往都是一些机械化的劳动,如资料收集、复制资料或者打扫现场实训房间等,这些岗位往往都是专业知识应用少、机械化重复的劳作多、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等特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都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勤工助学、帮扶教育的作用,优化帮扶人员岗位势在必行。但校内的资源毕竟很有限,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积极开拓校外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在保障贫困生安全和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鼓励贫困生到企业的岗位上勤工助学;中职院校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开发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学以致用;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让更多的贫困生能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去实践、去锻炼,不仅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经济收入,更让他们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专业技能得到了发挥,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和面对就业竞争的信心。
如果能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优秀员工的示范作用,为贫困生个性化配备企业导师对其进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就业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专业导师的帮扶,他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熟悉工作内容,进而确立职业意识,形成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认同,提高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信心。
三、大力推进“精神帮扶”,加强高校资助育人作用的发挥。
“精神帮扶”本身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迫切需要,也是教育资金扶贫工作的一个重点。高校的社会保障资助服务工作不仅仅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社会保障救助方针和政策,还希望能够促进他们自强、自信、独立、勤奋的社会保障优秀素质,帮助他们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恢复其自信,最终努力成为一个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有为之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家里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往往是多方面问题的综合。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相对偏远的农村或者贫困地区,由于公共交通及其文化互动等障碍,他们此前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往往较为落后,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学业方面上的困难,还容易存在能力及就业方面的困难。因此,我们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应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业和专业特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使其健康成长成才,实现资助育人的终极目标。
结束语:
现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们已经变得不再仅仅是满足于社会经济方面的帮忙和生活方面的关心,他们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够获得自己在能动性和发展方面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们学会如何让“发展性资助”真正地走进学生们的日常课堂中,为了给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们提供发展指引,搭建一个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的发展平台,这也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指导老师的积极参与、学生互助小组的打造,以及校内外相关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究,不斷地实践,扎扎实实地推进针对家庭条件上经济困难的学生们在“发展”上的精准扶持,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专业能力、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构筑个体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 兰海涛,屠明将,余燕青.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J].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48-51.
[2] 张辉.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路径创新——基于教学视角[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24(3):30-33.
[3] 冯学会. 新时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1,35(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