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晶 徐英春
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文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初有成效的报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直以来,各大媒体及新闻发布会宣布的“无特效药”的窘境好似有所缓解。但是,血浆治疗真的那么神奇吗?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血浆治疗的原理入手,一起来揭开血浆的神秘面纱吧。
血浆之所以能够发挥抗感染的作用,最关键的核心人物就是“抗体”。如果说一把钥匙对应一把锁,那么抗体就是其中的钥匙,而免疫学中称为“抗原”的锁芯就是钥匙存在的理由。如右图所示,呈“Y”字形的小分子就是抗体,而中间有很多突起的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是被人体免疫系统标识为“异己”的成分,如进入血流的细菌、病毒、毒素和其他异物。抗原進入人体可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最有价值的产物就是生成特异性的、能够识别抗原的抗体。抗体识别并结合抗原后,诱发机体一系列免疫杀伤行为,最终将抗原清除出体外。
就本次疫情来说,在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毒作为“异己”(即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诱发机体产生可结合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而后者正是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那么,这里就有个疑问:既然病毒进入人体就会有相应的抗体产生,岂不是人人都可以自治,为何还需要别人的血浆来帮忙?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抗体的产生需要时间。人体的初次免疫应答(针对抗原机体的早期免疫反应)在抗原刺激后,需要5~10天的潜伏期,此时产生的抗体数量少,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差,这部分抗体我们称为抗感染的“先锋部队”;而抗原再次刺激(2~3天后)产生的抗体数量多,亲和力好,这才是我们抗感染的“主力军”。
然而,很多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机体还没来得及产生高质量的特异性抗体时,患者多器官已经面临着功能不全的问题。这时,同种抗原感染(也就是感染相同的病毒)产生的抗体(康复者血浆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就可以帮助重症患者清除抗原(病毒)。
用康复者血浆中的抗体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也不足为奇。早在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疫情期间,就有用康复者血浆治疗重症患者的案例。香港研究者曾将80个病例的治疗效果发布在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会杂志《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上。该研究显示,接受血浆治疗的80例患者中,死亡率为12.5%,而同期香港与SARS相关的总体死亡率为17%。虽然,在SARS后的大规模文献回顾来看,恢复者血浆的作用因无法从患者合并症、疾病阶段或其他治疗的作用中辨别出来,未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随着医疗的发展,治疗药物的选择也在进步,而恢复者血浆输注作为在SARS、埃博拉疫情时期[1]都选用的治疗手段,其价值和在本次疫情中的疗效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 史久华.SARS的被动免疫治疗策略[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3(04):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