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靶斑病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2020-12-07 10:03李敏马青雷虹王阳
西北园艺·蔬菜 2020年3期
关键词:斑病病原菌苗期

李敏 马青 雷虹 王阳

近年来,设施黄瓜种植广泛,棚内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黄瓜靶斑病大发生,对黄瓜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黄瓜靶斑病俗称黄点病,又名黄瓜褐斑病、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很广,危害黄瓜、番茄和茄子等上百种蔬菜,其中以黄瓜的危害最重,田间发病率可达60%~70%,严重时整株死亡,导致绝产。

1   症状表现

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多以中部叶片最先发病,后逐渐向下扩展。通常情况下产生两种类型的病斑:低温低湿时叶片产生小斑。高温高湿时产生大斑。发病初期叶片可见黄色小斑点,为圆形或稍不规则型,有的病斑中部出现水浸状,直径可见1~2 mm,病斑处略凹陷,病健交界处明显。随着发病症状加重,斑点扩大,病斑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扩大为3~10 mm的大斑,水浸状面积扩大,连接成片,发病后期叶片脱落。湿度大、昼夜温差明显时,病斑蔓延速度加快,7天可致叶片干枯。

2   发病规律

黄瓜靶斑病由多主棒孢霉侵染引起,病菌潜育期一般为7天左右。多主棒孢霉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高温高湿,昼夜温差大、阴雨天较多或叶面结露等条件下都易导致黄瓜靶斑病发生。黄瓜苗期生长较弱,缺素或偏施氮肥,易发病。连茬种植,易积累病原菌,造成靶斑病大范围暴发。

黄瓜靶斑病病原菌在残株中可存活多年,该病主要通过气传、种传和土传。病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进行传播。病菌在种皮内外附着,未经消毒播种,易远距离传播。病原菌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存活,翌年进行侵染。防治时应尽可能切断所有的传播途径。

3   综合防治措施

1)种子消毒。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使用温汤浸种,用55 ℃温水浸泡15~20分钟,或用药剂消毒,可选用30%苯甲吡唑酯1 000倍液浸种1小时,清洗后播种,能有效杀灭种子内外的病原菌。

2)高温闷棚和化学药剂消毒。每年7—8月可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此时棚内温度可达50~70 ℃,能有效地杀死空气中和土壤中的病菌。闷棚前,将土壤深耕,每亩施用2 kg有机肥,后翻土将有机肥覆盖,进行高温闷棚。化学药剂消毒:播种前或定植前用25%百菌清    1 g/m2熏烟24小时,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 g/kg拌土,能有效杀死空气和土壤中的靶斑病菌,阻断气传和土传途径。

3)合理轮作。连茬种植易造成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应实行轮作。黄瓜可与大葱、水萝卜和芹菜等非寄主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既改善土壤肥力,又减轻黄瓜靶斑病的发生。

4)合理浇水,控制棚内湿度。靶斑病菌喜湿,浇水不可大水漫灌,采用膜下灌溉,在晴天的上午浇水,水后及时通风排湿。在苗期、连续阴天以及低温时都需控制浇水。同时,根据棚外天气情况适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上午闭棚升温,升至32 ℃时开始通风,下午温度降至20~25 ℃閉棚。

5)合理施肥。黄瓜生长期内,测土配肥,均衡施肥,植株才能生长健壮,靶斑病发生较轻。基肥使用含秸秆多的优质腐熟有机肥,育苗期施用磷肥,定植后苗期控制施肥,少量多次。追肥在三叶期以后,初瓜期和盛瓜期冲施或叶面喷施氨基酸类、海藻酸类和甲壳素类等功能性肥料,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多。

6)彻底清除病残体。种植黄瓜前,选择晴天将大棚内外的残枝败叶清理干净,装袋集中转移后焚烧或深埋。种植期间,注意观察黄瓜叶片,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发现摘除病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7)培育健壮植株。黄瓜苗期需注意调控光、温、水、肥,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避免徒长。注意棚内温度变化,避免因温度差异过大造成幼苗抵抗力降低。苗期生长健壮,定植后黄瓜长势更好,抗病能力更强。

8)药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病原菌极易变异,单一化学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发病前可喷施诱导剂、生物农药和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包括诱导剂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生物农药3%中生菌素1 000~1 200倍液。发病初期,可喷施治疗性杀菌剂、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剂复配剂,包括96%咪鲜胺3 000~4 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1 000~1 500倍液、30%苯甲吡唑酯1 000~2 000倍液、40%氟硅唑1 000~     2 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25%啶酰菌胺悬浮剂1 000倍液和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将不同机理杀菌剂交替、轮换使用,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在连续阴雨天气用药,选择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350 g),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喷1 kg)。

猜你喜欢
斑病病原菌苗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玉米苗期病害综合防治要点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斑病综合防治要点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苗期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