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2020-12-07 06:08马琬清
关键词:宏观经济新冠疫情经济发展

马琬清

摘要:新冠疫情是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对新冠疫情在我国和全球发展变化过程与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类经济统计数据,此次疫情对我国短期经济将造成明显的影响,特别是第二产业、居民消费与服务业、国际贸易等领域受到的影响最大,同时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影响将受全球疫情控制情况的影响。为了应对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从制订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拓展全球供应链、扶持高科技企业成长以及发挥我国体制优势等多个方面提振经济,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

关键词:新冠疫情;宏观经济:经济发展

一、新冠疫情的发展变化与现状

(一)我国新冠疫情发展变化及现状

截止至2020年4月27日,我国新冠疫情累计确诊人数为84341人,累计治愈78596人,累计死亡4643人,现存确诊1102人。目前现存确诊人数最高的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分别为黑龙江省(367人)、上海市(54人)、内蒙古自治区(68人)、北京市(59人)和山西省(40人)。前期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累计确诊68128人,累计死亡4512人,现存确诊已清零。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份外,防止措施已取得突出成效,自2月中旬以来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见图1),全国全面复工已经开启,国内经济逐渐复苏。

目前困扰我国的重要因素为外来输入病例(见图2),在4月上半旬外来输入病例的增加为我国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并在部分地区形成了由境外输入病例造成的聚集性传染事件,这对地方防疫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企业的不断复工和中小学、高校的复课,防疫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应对疫情的管理办法,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结合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创造出了一整套科学应对机制,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在治疗手段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医药等特殊疗法得到了临床验证,筛选出了一批新冠肺炎潜力药,目前已有3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陈薇院士团队研发重组的新冠疫苗,已在国内和国际分别率先进入I期、Ⅱ期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当前疫苗的Ⅲ期国际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

(二)国外新冠疫情发展变化及现状

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以外已经形成了大流行的趋势。截止至2020年4月27日,全球累计确诊近293万人,现存确诊超188万人,累计死亡超20万人,防疫形式依旧严峻。表1统计了累计确诊人数、累计死亡人数、病死率前5名的国家。

目前,全球疫情依旧处于扩散状态(见图3),部分重点国家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依旧处于高位(见图4),这必将对中国外贸经济带来长远影响,并增加了我国外来输入病例的风险。部分国家领导人利用疫情发表敌视中国言论,为世界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二、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

(一)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了严峻考验。经4月17日的核算,我国GDP一季度同比下降6.8%,为206,504亿元,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下降3.2%为10186亿元,第二产业下降9.6%为73638亿元,受到的影响最严重;第三产业下降5.2%为122680亿元。在我国疫情基本稳定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国外疫情的扩散也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进而给我国的复工复产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

(二)第二产业受影响最大,但已呈现逐步复苏趋势,高新技术领域表现亮眼

我国一季度经济受影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了9.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8.4%,部分影响如表2所示。

虽然我国一季度第二产业受影响巨大,但是从三个月的对比情况来看,在逐步好转,特别是3月份的降幅比2月份已有较大幅度的收窄,如表3所示。数据表明,新冠疫情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消散,我国经济已迈入逐步回暖的轨道。

另一方面,与第二产业总体下降的情况不同,基础材料、新产品、高技术制造等有着一定程度的增长,也体现了我国制造业的强劲实力和高技术制造的巨大发展潜力,如表4所示。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高新技术服务,将是我国降低新冠疫情的影响、加快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摆脱疫情影响的重要驱动力。

(三)居民消费和服务行业受影响较大

受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消费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随着疫情控制效果的显现,居民消费也在逐渐回暖,消费品价格也在回落,如表5所示。

在服务业方面,全國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总体下降12.2%,但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2%,金融业增长6%。进入3月份以来,服务业活动指数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达到了51.8%。数据也表明,随着我国疫情的稳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也在不断的增强。

(四)进出口受到较大影响,未来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6.4%,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0.7%,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进入二季度,随着我国疫情的逐步稳定,进出口降幅有较大幅度的收窄,但是伴随着国际上疫情的爆发,未来进出口将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五)居民收入、就业整体稳定

在居民收入方面,一季度,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109元,下降0.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6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91元,实际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41元,实际下降4.7%。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2%,经营净收入下降7.3%,财产净收入增长2.7%,转移净收入增长6.8%。

在就业方面,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3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8小时,比上月增加4.6小时。2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2251万人。

(六)疫情引发的金融海啸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短期影响

自2008年国际金融之后美欧等国主要靠量化宽松和超低利率提振经济,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债务杠杆上升、居民财富差距拉大、社会撕裂、政治极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其中,企业高债务杠杆导致了美国股市泡沫,虽然中国在“三去一降一补”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短期之内依旧由于全球金融体系高度联系、全天候风险平价基金等要素的助推,加之短期之内美国股市剧烈下跌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必定会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短期影响。

三、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取决于新冠疫情在世界的流行范围和时间。结合各个国际组织不断修正的对新冠疫情发展的预测和世界各国对疫情的防控情况,世界经济的变化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全球疫情在第二季度被控制住,202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将会在1%~2%之间;(2)全球疫情的控制拖延至第三季度,2020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将在1%1以下,甚至为零增长或负增长;(3)疫情扩散跨年度甚至更长时间,经济衰退将无法避免。鉴于目前新冠疫情在部分国家流行态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

新冠疫情不仅将对我国经济造成短期冲击,长期影响也不可小觑。如果我们把此次的新冠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环境与17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周期、三大产业比重、拥有的经济形态、外贸依存度和不同的经济政策背景等方面。“非典”并没有改变全年经济上行的趋势,仅仅对爆发期的经济产生了少量的影响,2003年4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11%、9.1%、10%和10%,二季度的GDP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仅仅低了1.5个百分点,这种局部受损并未影响经济上行趋势。但是,此次新冠疫情已经导致了2020年1季度的GDP下降了6.8%,相比2019年4季度的GDP增长已经形成了新的趋势。此外,“非典”疫情中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受到影响最大,也造成了就业困难、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而此次新冠疫情受影响最大的是制造产业和服务业,国际贸易领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总整体的影响结构来看,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长远而深刻的。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转变、经济运行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巨大挑战的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对当前经济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我国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用以提振投资和消费信心,特别是要减少中小企业面临压力。当前,解决核心元部件供给瓶颈和开拓新市场是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和实现价值链跃升的关键问题,因此应该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否则减产会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全球价值链收缩和转移。

除了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之外,在中美经贸冲突以及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制裁的背景下,其他国家的疫情及相关反应将会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造成长远影响。首先,外国疫情的大流行很可能会导致对中国产品和服务消费能力的下降,造成中国对外出口的减少,影响中国外贸企业;与此同时,部分国外供应链产品可能会受到疫情影响,对我国部分企业的供应链安全造成威胁。其次,公司在面临疫情所带来的破坏风险,会倾向于缩短供应链,生产将会变得更加区域化,因此会促使贸易壁垒向更为集中的方向发展,最终将会威胁全球化的未来。最后,疫情之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国家之间的国际政治博弈显得愈发冲突,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机制脆弱性凸显出来,疫情加剧了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成为某些国家国内选举、党派竞争、政治合法性斗争的目标。疫情被高度意识形态化,导致国家治理模式、全球治理模式的竞争。美国等西方国家陷入了对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对中国体制、对美国全球地位被中国取代的忧虑。因此,此次新冠疫情有很大概率将导致全球步人经济衰退,各国宏观经济调整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调整的余地和手段将极其有限。国际合作缺失、国际领导缺失将会导致疫情扩散与全球供应链的调整。

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发布的警告显示,全球范围内的冠状病毒爆发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至少将在2020年影响世界经济,全球经济增长的削减幅度预计从0.4%到1.5%不等。新冠病毒的爆发被认为是一场全球危机。然而目前中国产品占全球生产的65%以上,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我国需要积极制定政策,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长远影响

四、提振我国经济的对策

(一)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在新冠疫情这种公共卫生事件下,财政政策理所当然成为对冲这次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主攻手”,可以從防控疫情本身、稳定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稳住供给侧和扩大总需求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冲之策。首先,应该制定降低疫情对经济影响、加强疫情防控能力的财政政策:其次,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稳住供给侧;再次,制订刺激政策用以促进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发力,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扩大总需求。另外,有必要采用非常规政策稳定经济,并坚持稳杠杆思路以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同时对国外的宽松刺激政策做好应对预案。

除了扩张的财政政策,还需要配合合理的货币供给政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制造业信贷规模,增加对制造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2)创新金融方式,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加快促进金融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3)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4)推进普惠金融,结合中小微民营制造企业的特点与融资需求,开发新型金融产品,解决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困难;(5)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我国制造业走出去搭建全球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6)扩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营造有利于吸引外资、稳住外资的金融环境。

(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在资金实力和订单谈判能力等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也是整个产业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对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中小微企业来说,疫情将导致原料进口成本飙升、元部件短缺,从而使得生产难以为继;而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来说,疫情将使得企业面临着产品滞销、利润大幅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而对比大型企业、国有或合资企业,中小微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融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因而必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帮助其渡过难关,进而提振经济、保障就业。如:(1)建立特殊的机制与机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2)充分调研,了解和分析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而面对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3)政府搭台,社会共助,协调进货和销售渠道,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上下游问题,快速J恢复正常生产或转产;(4)对确实存在还款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引导保险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复工复产保险、营业场所封锁救助保险和员工感染法定传染病保险;(5)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税收减免、优惠和财政补贴;(6)在企业服务云上搭建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

(三)加快拓展全球供应链的步伐

疫情冲击是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一次压力测试,在疫情下我国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着来自于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冲击,我国应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结合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過程,加快中国制造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中国制造产业与世界制造产业链的更深层次融合,加大我国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顺应全球供应链本地化的诉求,确保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调整过程中损失最小、获益最大,防止因疫情暴发加快全球产业链的“去中国化”。

(四)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助力高科技产业发展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美国不断升级的技术打压和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举步维艰,直接反映着我国在基础研发方面的投入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高科技产业发展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在我国疫情控制住的前提下,应该充分评估疫情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三链”薄弱环节的冲击及迁移的影响,通过出台切实可行、深入论证的产业政策,完善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先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注重围绕高新产业的产业链建设,提升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沿价值链升级的能力。通过加大对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国内外高端人才认定与引进,出台更加灵活和有吸引力的地方性政策引进海外高端制造业和人才,逐步完善我国高端制造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此外,在本次疫情中,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无论是在疫情防治还是在恢复生产、保障社会稳定运行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必须把信息要素与其他要素资源同样对待,促进各要素资源的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五)发挥我国体制优势

在本次疫情中,我国体制优势发挥明显。“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打赢“抗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彰显出了我国的财富生产以满足人民需要的使用价值为核心、而不以价值增殖为核心,财富分配突破人民对使用价值需要的有支付能力的限制,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并存等优势。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打好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两场仗,在全球疫情泛滥的环境下,一边防止疫情在我国的第二次爆发,一边大力提振经济,实现经济的跨越性增长。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新冠疫情经济发展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