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莲
【摘要】目的 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了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60例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护理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共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共30例,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综合护理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及时性以及综合护理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穿刺点;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8..02
冠状动脉造影术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能够清晰展现患者冠状动脉以及病变血管状况,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是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1]。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由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演化而来,与其相比,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同时也更安全,故而很快取代了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在临床中的地位[2]。由于依然属于有创诊断,因此于术后还需辅以优秀的护理干预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主要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60例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护理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共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共30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4岁,平均(57.32±6.37)岁。综合护理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1~75岁,平均(57.81±6.49)岁。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标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标准:沟通困难患者,认知功能缺陷患者。
1.3 方法
常规护理组以常规护理方案干预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均为基础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组以综合护理方案干预患者病情,干预内容:(1)术侧肢体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术侧肢体穿刺口附近状况,观察其是否出现肿胀或是皮肤颜色发生不正常改变,并关注其伤口是否出现出血、渗血情况,若患者术侧肢体皮肤颜色苍白,且存在剧烈疼痛情况,说明术侧肢体存在缺血状况,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溶栓、保暖等护理措施,若患者术侧肢体手指颜色发绀,且伴有麻木感,护理人员需及时对球囊中的气体进行调整释放,于术后3天内,患者术侧肢体禁止提携重物;(2)穿刺点护理,护理人员于术后对患者穿刺点进行包扎所使用的工具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于鞘管退出2~3 cm时,将球囊中心对准患者穿刺点,并将压迫器固定于患者手腕,随后向球囊中注入13~15 mL空气使其膨胀,再将鞘管全部取出,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若不存在出血情况,则以2小时1次的频率进行放气操作,逐渐进行减压,并于12小时后将压迫器解除,操作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情况;(3)并发症护理,并发症主要包括有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多种病症,对于皮下血肿患者需立刻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治疗,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患肢肿胀时可以用小垫枕抬高,嘱咐患者在不出血的情况下做握拳动作。对于假性动脉瘤患者主要通过多普勒超声进行探查,将探头于患者压迫点下方血流部位放置,若于患者血管外的空腔内部探查到有血液流动情况,则说明患者存在假性动脉瘤,对于该情况,护理人员可在改变患者探查部位的同时对其进行加压,若探查到异常情况消失,则代表假性动脉瘤消失,若无法通过加压消除假性动脉瘤,则可通过一次性针管将积血抽出,在压迫过程中密切听诊血管杂音情况,于持续压迫半小时后对其进行加压包扎,对于动静脉瘘患者同样采用超声方式探查,若发现患者动脉通过异常通道與血管相连,则表明存在动静脉瘘病症,详细压迫处理流程与假性动脉瘤一致,同样于压迫半小时后行加压包扎操作。
1.4 观察指标
对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记录,评分指标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及时性以及综合护理质量,单项满分25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并发症包括腹胀、低血压、发热。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
综合护理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及时性以及综合护理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合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临床过往主要通过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该手术方式容易导致患者伴发出血症状,同时穿刺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患者术后不能立刻拔除鞘管,且还需经历12到24小时的卧床时间,以上情况综合下来通常会使得患者于术后出现尿潴留、腹痛、腰痛等诸多症状,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十分不利[3]。相比之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更容易进行压迫止血操作,血肿、出血等情况的发生概率大幅下降,同时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不易对其他神经或血管造成损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随之显著下降,并且患者于术后无需经历长达24小时的卧床时间,预后情况同样要优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4]。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综合护理从术侧肢体护理、穿刺点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三方面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
术侧肢体护理主要通过观察患者肢体皮肤颜色来判断患者肢体处于缺血状态或患者术侧手指处于麻木状态,对于缺血状态肢体,护理人员主要采用保暖、溶栓等护理治疗措施,对于麻木状态手指,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调整释放球囊气体来改善其状况,以上措施均为有效保障患者术侧肢体安全;穿刺点护理主要通过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止血,护理人员需按规范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需仔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周边情况,以保证患者穿刺部位有效止血;并发症护理内容主要针对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病症进行护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提前进行有效干预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或是在患者并发症出现时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以尽最大的努力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的负面影响[5]。在本次研究中综合护理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及时性以及综合护理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表现良好,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杨燕,朱丹丽,姚宇婷.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8):81-83.
[2] 马 丽,施雪萍,肖 艳.对接受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8):235-236.
[3] 高小云.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8):93-94.
[4] 吉海年.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0):107-108.
[5] 戴小青,张 瑜,钱 鑫.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脉造影术后护理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4):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