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鸣
周官姓周,但真名不叫周官,叫什么,记不起来了。
周官官儿不大,大队保管员,实权却不小。生产大队收益的每一笔公款现金,集体仓房存储的粮食、种子、薯豆、烟叶,统统归他保管。那时乡村没有固若金汤的保险柜,银行储蓄网点也很不发达,有时候大队收入的现金就装在一个小铁壳提箱里。偶或就会看到周官将其紧抱于怀,小心翼翼地行走于村路上。周官行路,身上发出不同凡响的动静,那是一大串钥匙别在裤腰上互相碰撞发出的金属之声。一把钥匙配一把锁,每一套锁和钥匙都对应把控着一间集体仓房。但是周官的衣着与他的称谓和身份完全不相配,甚至于那一串钥匙挂在裤腰上都显得不搭调。他的穿着实在太寒酸了,每天他去大队部都要经过我们知青点,一条旧棉裤不知磨了多少年,连板结的棉花絮都露出来了。
周官的胳肢窝下随时掖着一把算盘,由于使用年头太久,四个框角骨节有些疏松,他便剪裁了药胶布,一圈一圈牢牢地加固。那一串串褚红色的珠粒,被他的手指头抚弄得玉润油亮,宛若包浆的佛珠子。自学成才的周官,一手算盘打得出神人化,在大队部里,他伏案算账的场面堪稱一道独特风景。但见他左手翻开账本,逐行移指,凝目识读;右手手指则无须眼光兼顾,全凭感觉在算盘上行云流水般游走。弹指间,只见满盘飞珠溅玉,嘀嗒之声清脆押律,活脱脱在表演民间乐器“莲花落”。那些枯燥琐碎的数字和账目,眨眼间便被他有条不紊地梳理归结出清晰的结果。
周官的家,我去过一回,那年春耕时节,生产队犁田要给拖拉机添柴油,委派我去周官家找他开库领取。我一路打听,拐弯抹角才在村小学旁偏隅一角找到他的家。那是由黑泥混草筋夯成几爿土墙撑起的一蓬茅舍。一推门扇,门轴吱呀作响。乍一进屋,眼前一团黢黑,人好像突然失了明。定一定神,才借着房顶的两片亮瓦和几处缝隙筛下的微光恍惚看见屋内的情景。室内陈设简陋至极,两间木板搭成的床铺占了很宽的地界,辨不清本色的被褥蚊帐乱成一团。一个妇人(估计是周婶)蓬乱着头发,病恹恹地斜依在床头。此外,就只有一张斑驳的八仙桌、几条木凳、一口水缸、一只盛粮用的黄桶。隔个门洞,紧挨着一角狭窄的灶房,灶膛口悬挂着一只黑砂罐,生火时凭借蹿出灶口的火苗舔那罐底,水温热了作渴饮之用。灶台傍墙一面凹进去一个方形的槽,那便是橱柜,里面立着装油盐酱醋的瓶罐和几叠碗盏。屋子昏沉晦暗,却格外喧闹。四个孩子,大的十多岁,小的两三岁,满屋子摸爬滚打,哭哭闹闹……家境如此困窘,周官却没有擅自动用腰间那串钥匙打开过任何一间仓房为家里谋取一点儿私益,寻摸一点儿帮补。年根儿上,搞大春财务决算,大队部全年现金和实物盘点,周官经手的钱物一清二白,毫无差池,干部群众莫不交口称赞。周官被推举为“红管家”,受到人民公社的隆重表彰。
表彰大会上,周官仍旧穿一身破敝衣衫登上领奖台,领完了奖,一手当胸捧着大红奖状,另一只手托着一份奖品:一条白色棉毛巾和搪瓷脸盆一套。
责任编辑:蒋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