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丹玲 徐信连 谢林见
摘要: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现实要求,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但当前高校思政课关于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凸显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零散、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高校应从以下方面拓展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一)整体治理下高校应积极发挥其在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主体作用;(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化国家安全意识教学内容;(三)坚守思政课堂主渠道,创新国家安全意识教学方式;(四)遵循新时代教育发展内在要求,提升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师资力量;(五)坚持以效果导向推进目标导向,建立有效的教学考评机制。以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国家安全意识;思政课;系统化;教学考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0-0080-03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肩负培养新时代人才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阵地,更要积极响应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需求和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1]。如何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关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本文立足于理论分析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依据和实际调研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探索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依据
促进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事关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能力,又事关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新时代国家安全。
(一)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2]尤其是要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证国家未来安全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但高校作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交锋的前沿阵地,极易遭受不良社会思潮的趁虚而入。从而导致心理和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甚至诱发他们做出偏激的行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深入,多方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和开放性设下金钱诱惑或威逼胁迫的圈套,致使一些大学生无形中卷入到被拉拢策反的陷阱中。这进一步凸显了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正是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现实要求。
(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而“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因而,教育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要激发大学生形成大国意识、大国情怀,自觉地内化、倡导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诉求,坚定地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显而易见,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高校思政课无疑是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主渠道,而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更是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三)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维护国家安全更是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不仅必须不断提升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必须培育出国家安全文化、国民安全意识等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具体化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规划,同时开创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新局面。但是,以往开展的国家安全教育,囿于对国家安全内涵的狭隘理解,通常专指反间防谍和保密教育。新时代下,总体国家安全观基于传统安全观内涵延伸为新的综合安全观,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理应因时而变。因此,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二、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求了解当前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全国高校进行了随机发放问卷。基于国家安全的认知到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等维度,共设计13道题目。发放问卷560份,其中有效问卷555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9.11%。
(一)高校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问卷关于此项共设计3道题。比如,关于“是否有必要设置国家安全教育课程”问题,41.98%认为非常有必要,还有45.41%认为有必要;关于“目前思政课中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多选)”这道题,52.97%认为相关课程学时少,所占比例低,还有40.54%认为有关国家安全的活动和宣传少;关于“当前高校培养课程体系中国家安全知识的涉及程度”问题,71.17%认为涉及范围一般,还有4.68%认为没有涉及。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意识到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前高校培养课程体系中关于国家安全知识的涉及程度、相关课程学时的比例以及国家安全的活动和宣传力度,凸显高校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国家安全意识教学内容零散
问卷关于此项共设计3题。比如,关于“学校相关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有帮助吗”这道题,38.20%认为有,但比较基础,缺乏系统讲解;关于“目前思政课中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多选)”这道题,46.85%认为没有相关教材;关于“所学哪些课程中包含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这道题,30.63%认为主要集中在《行策》,还有14.41%、17.66%、14.77%、19.82%、2.70%分别认为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中国近代史》和其他课程中。调查表明: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政课教学中。同时反映出高校缺乏相关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独立教材,且教育内容主要零散地分布在思政课教材上,甚至缺乏系统讲解。从而导致出现国家安全意识教学内容零散的问题。
(三)国家安全意识教学方式单一
问卷关于此项共设计2题。比如,关于“思政课老师更多的是采用何种方式讲授国家安全知识”问题,57.12%认为更多的是采用案例讨论,28.83%认为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仅有11.35%选择采用情景模拟,2.70%选择采用其他方式;关于“目前思政课中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多选)”这道题,40.72%认为是缺少实践活动。调查表明:思政课老师在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教学中主要以案例讨论、理論讲授等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实践活动,致使出现国家安全意识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
(四)国家安全意识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问卷关于此项共设计3题。比如,关于“思政课老师在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中的作用”问题,29.19%认为有很大作用,61.62%认为有一定作用,还有7.93%不清楚;关于“一般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国家安全知识”问题,76.22%选择网络,仅有11.71%选择课堂,还有6.85%选择报刊、书籍,5.23%选择电视节目;关于“目前思政课中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多选)”问题,46.85%认为主要在于师资力量薄弱。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政课老师在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中有一定作用,但是他们更多是选择网络学习,关键在于师资力量薄弱。网络选择趋势,反映出当前国家安全意识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因时而变的需求。
(五)国家安全意识教学考评机制不健全
问卷关于此项共设计5题。比如,关于国家总体安全问题,75.86%不是很了解;关于《国家安全法》问题,76.94%不了解具体内容;关于“如果发现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的特殊情况”问题,50.81%想向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但是不知道具体做法;关于“假如国外的朋友向你了解党(团)组织生活”问题,仍有21.80%会碍于情面告诉一两点,还有17.84%会全部告诉;关于“学校是否具有一套完整的国家安全教育评价体系”问题,30.09%选择“没有”,还有37.84%说“不清楚”。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思政课有关国家安全意识教学实效性不强,绝大多数大学生不熟悉国家安全基本知识和具体处理方式,甚至有可能卷入危害国家安全事件。部分高校仍存在国家安全意识教学考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三、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针对性采取合理措施,逐步推进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
(一)整体治理下高校应积极发挥其在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主体作用
目前而言,高校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工作仍处于宣传阶段,距离切实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3]。在整体治理战略思维下,高校应积极发挥其在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第一,积极响应相关国家安全教育政策要求,加快健全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部门领导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
第二,依据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要求,着力构建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依托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培养体系;
第三,在深度融合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战略前提下,逐步完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化建设,实现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层次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有效链接;第四,落实“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法定要求,在法治教育内构筑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深刻彰显法治思维下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价值诉求,逐步推进国家安全意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化国家安全意识教学内容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系统化国家安全意识教学内容。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清晰勾勒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最基本的轮廓,引导大学生厘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对于捍卫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战略地位。
第二,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全面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内涵,逐步形成以维护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国际等安全促进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战略思维。
第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在对中国近代历史脉络梳理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保家卫国的历史经验总结基础上,激励大学生由内而外迸发出爱国情怀,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忧患意识。
第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从思想层面上,要聚焦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们的爱国情怀,逐步引导他们自觉提高国家安全防范意识;从法律层面上,要依据《宪法》《国家安全法》等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要求,促使大学生自觉将维护国家安全责任纳入到法治思维范畴中,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第五,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借助于对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剖析和国家安全热点事件的解读,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防范意识。
(三)坚守思政课堂主渠道,创新国家安全意识教学方式
坚守好思政课堂主渠道,可围绕专题教学、问题教学、移动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实现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全面性、针对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在专题教学中,通过对理论知识构筑的框架下嵌入的实践案例的深入剖析,具体化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主题,使大学生能够立足于全球视野下掌握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形势,深刻理解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紧迫性。在问题教学实践中,借助问题讨论,强化他们所学的理论概念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作用。在信息化教学中,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技术,通过签到、讨论、抢答、回复、评分等多种在线方式,实现寓教于乐;还可通过直播、考试、作业等在线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衔接。而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带领他们参观革命纪念馆、国家安全教育馆等具有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元素的实践基地。通过文献、图片、模型、影像等直观方式,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保家卫国的紧迫性,自觉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4]。
(四)遵循新时代教育发展内在要求,提升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师资力量
办好思政课有赖于师资力量的支撑。高校要做好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第一,遵循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认真落实好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到高校人才教育体系中,逐步解决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平衡、教学实施与教师技能不够的相对立、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分开等问题。第二,着力于提升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师资力量,打造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基于师资队伍深厚的国家安全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和技能素养,才能进一步促进国家安全教育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实现国家安全意识理论话语体系向生活话语体系的转换[5]。在构建师资队伍的具体实践中,可着手于培训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升师资力量:在培训方面,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到各级教师培训计划体系中,做好定期、定點、定时的长期培训规划,并予以配置完整的监督体系;在管理方面,将教师关于国家安全教育工作表现纳入到各级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并予以配置科学的标准体系。
(五)坚持以效果导向推进目标导向,建立有效的教学考评机制
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以满足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夯实国家安全人才基础为目标导向而开展的一种教学实践。在目标导向下,可以凝聚思想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朝着目标稳定前行。但目标是否达成,最终依赖于效果的检验和反馈。在检验和反馈过程中,找出实际差距的问题所在,再反过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目标的实现。因此,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实效性既需要在教学目标指导下的统筹规划,也需要教学效果反馈下的针对性推动。获取教学效果反馈,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有效的教学考评机制。在教学考评机制的推动下,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教学效果,并从中找出问题根源所在。
总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当前国家安全战略布局谋划指明方向,也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好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2]马春影.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9(2).
[3]邹杰婷.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科技资讯,2019(22).
[4]郝新鸿.国家科技安全教育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刍议[J].文教资料,2019(10).
[5]林泉.“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的“课程思政”改革——以《民航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例[J].民航管理,2019(5).
作者简介:丁丹玲(1988—),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单位为四川文轩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徐信连(1962—),男,汉族,四川达州人,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管理(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创业及就业指导、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改革)。
谢林见(1982—),男,汉族,四川宜宾人,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SZQ2019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