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报纸副刊融合发展新路径探析

2020-12-07 06:10张晓华曹铮刘萍
传媒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内容为王守正创新媒体融合

张晓华 曹铮 刘萍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生态的变化,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这样的变化和变革猛烈冲击着传统媒体行业。应对挑战,报纸副刊如何寻求“突破点”,在坚守传统媒体阵地的同时,强化内容生成,转换思维方式,在守正创新中探寻与新媒体融合对接的新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报纸副刊 媒体融合 守正创新 内容为王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传统品牌,也是原创能力强、文化品位高,凝聚社会共识、构建时代精神图景的獨特内容产品。在媒介生态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报纸副刊如何寻求“突破点”,本文将从内容、思维方式和战略等三个方面探求这一新课题,以期找到推进报纸副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一、强化内容生产,坚守立身之本

面对媒体融合挑战,报纸副刊应发挥传统优势,强化内容生产是其立身之本,在守正创新中实现蜕变。

1.内容为王,增强核心竞争力。优质内容是副刊的生命线。作为社会主流文艺思想舆论场,报纸副刊担当着重要的时代责任。因此,对内容质量的严格把控显得尤为重要。转型与创新的前提是“守正”,即守住高质量内容这一根本。

2018年1月,有关机构对《读者》《青年文摘》等文摘杂志选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其结果表明,传统纸媒仍是其选定文本的主要来源,究其原因便是内容过硬,经得起推敲。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报纸副刊的核心还是优质内容。

基于此,报纸副刊应以全新的视角挖掘新内容,跳出一般化报道的圈子,以创造性思维打造原创产品,以技术赋能原创作品传播,以更多的高质量原创产品增加原有读者群体黏性,培育更多新兴读者群体。

2.坚守文学品质,贴近时代热点。报纸讲求新闻性,副刊虽然文化气息浓郁,但也不能脱离新闻而独立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副刊同样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生活,引导生活,记录时代变化。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结合,既是报纸副刊的特色,更是其优势。因此,副刊一方面需进一步强化新闻观念和新闻策划理念,增加内容的新闻信息含量;另一方面也应遵循艺术规律,坚守文学品质,努力增强副刊的审美功能。这样,报纸副刊能进一步增强读者认同感,守稳舆论阵地。

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之年。1月,《河北日报》副刊推出“太行风·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专栏,对奋战在燕赵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劈山修路的“领头雁”、扮靓太行山的科技“特派员”、真心换群众真情的驻村第一书记等先进典型进行了深入采访和细腻描绘,《劈开穷山》《太行攻坚》《隐形的翅膀》《麻麻花开》等一篇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报告文学作品汩汩而出,真实刻画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光辉形象,得到了业内外一致好评。

二、培养“网感”,转换编辑思维方式势在必行

融媒时代,对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传统采编发的“硬功夫”,还需要培养敏锐的“网感”,即对于互联网的敏感度,对新生事物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这就需要媒体人主动分析目标用户群体心理,熟悉各类新媒体平台,研究网络动向、话题热点等。

1.精确定位,瞄准受众潜在阅读需求。媒体融合是一场传播思想的变革,它不仅带来传播方式、沟通渠道的改变,更要求媒体人以变革的新思路与时代对话,让传统媒体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媒体人不仅要具备娴熟的采写编能力,还应进一步拓宽视野,精准了解受众的阅读需求。

以《解放日报》副刊“朝花”为例,细观其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内容,无论是文章长度,还是插入的图片、音视频,都颇费一番心思。编辑通过调研发现,如果将报纸上刊发的千字左右“豆腐块”文章原封不动地搬到新媒体上,读起来会有意犹未尽之感,为了进一步抓住读者眼球,对这些稿件进行“二次加工”势在必行。

新媒体推送时对原来作品的二次加工,表面上看是形式的变化,但实际上却对媒体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能只满足于低头写稿,还要学会抬头看路,积极研究目标用户心理诉求,让喜欢快餐文化的读者也能对报纸副刊的内容产生兴趣。

2.身份转换,编辑需要“能力迁移”。在剧烈的媒体变革中,许多传统媒体人面临着身份转换,他们既是纸媒的记者编辑,又是新媒体的运营者,有时还需要做一些宣传推广工作。正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要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副刊人,就要努力跟上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变革,以更新的角度和更宽广的视野交出让读者满意的新闻作品。

融合是趋势,转型是根本。传统媒体人在融媒体时代进行身份转换,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跑出加速度,将过硬的业务能力,转移到新的媒体技术平台。2017年4月,河北日报新版客户端上线,首页下设头条、时政、观点、深度、财经、文娱等频道,对主要新闻事件实时采集、即时推送、滚动播报,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为配合客户端上线,《河北日报》改变传统报纸采编流程,重构媒体融合采编新机制,全体记者全面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改变新闻生产方式,报网端微编辑平台与各采访团队实现即时互动,实时播报新闻。为做好“文娱频道”采编任务,《河北日报》副刊记者编辑迅速转换身份,在保证原有“文化周刊”正常出版的基础上,对于各类文化新闻尽量做到一次采访,多次生成,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燕赵大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长期在纸媒锤炼出的过硬业务素质和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如今带到全新的内容生产平台,保证了新媒体产品的较高品质。

除了行动上的主动转型,媒体融合中的“思维变革”也尤为重要。《江西日报》副刊“井冈山”主动在专题策划、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以新媒体为导向的思维变革,参与组织策划的“江西散文名家专辑”,在新的网络空间将纸媒的版面进一步变厚、加长。

三、“媒体+”战略,助力副刊扩大影响力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要想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扩大受众面,就要考虑如何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互动性和引导性,为受众的自主表达提供有效窗口。

1.微信矩阵,构筑副刊新媒体大平台。近年来,“媒体+”战略进入人们的视线。2018年7月,“中国副刊”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营,并推出“副刊联盟”矩阵,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知名纸媒副刊的微信公众号集结在同一个平台上,使各媒体形成合力,助力受众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2.活动为媒,扩大副刊融合转型影响力。以活动为媒介,持续点燃新的兴奋点,方能引发受众兴趣,保持关注度,不断提升副刊影响力。如2017年1月,《河北日报》举办“布谷”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力邀知名作家学者及省级党报副刊负责人,在石家庄召开党报副刊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并连续推出纪念特刊和深度报道,有效提升了《河北日报》副刊的影响力。又如,《新民晚报》依托副刊“夜光杯”,创建了“悦读·悦心·悦人”的“市民读书会”;《羊城晚报》借助副刊“花地”,推出“花地文学榜”,建设广东文艺评论新平台……通过一系列活动,拓宽了受众渠道,报纸副刊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并非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要考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用何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如何让这种融合真正产生化学反应。这就要求报纸副刊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文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互联网思维、数字化手段不断强化内容生产、转换思维方式、拓宽发展渠道,使得采访、编辑、生产、营销、传播各个环节有序推进,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升报纸副刊在新时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作者张晓华系河北日报文化新闻部副主任

曹铮系河北日报文化新闻部记者

刘萍系河北日报文化新闻部副主任

参考文献

[1]肖欣.激发融媒体时代的文艺副刊“融合力”——以《湖南日报·湘江》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24).

[2]张瑜.融媒体时代副刊的转型与应对策略[J].新闻世界,2019(03).

[3]陈桥生.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J].传媒评论,2018(04).

猜你喜欢
内容为王守正创新媒体融合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广播融合发展中的取胜之道
营销作辅,内容为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