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性长篇小说,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少年在产生对学校的厌倦情绪之后逃去纽约,他从纽约归来后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去麦田中做一个守望者,一辈子守护孩子,保护他们不收外界伤害。此作品给予许多年轻人精神层面的鼓励,直到今天仍有研究意义。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创作于20世纪,虽然20世纪科学技术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作者当时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自由、幸福、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矛盾较为明显,战争、核危机、贫困、失业等危机不断威胁人们。人们总是觉得自身受到各种力量的制约,失去精神自由,所以“异化”成为当时文学领域较为流行的话题,《麦田里的守望者》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一)成人世界的异化
小说详细描述了主人公霍尔顿往年过圣诞节的情况,其间,主人公看到很多令他讨厌的社会现象,开始对所处的社会进行深思。这些经历要从霍尔顿离开攀西中学讲起,那天是星期六,并且发生了一件事:霍尔中学要和攀西中学进行橄榄球比赛,所有同学都在球场近距离观看比赛,霍尔顿却站在曾经在战争中用过的大炮附近,一个人在山上观看比赛。霍尔顿与其他同学保持距离,表现出主人公不愿接受异化,渴望自由。
从那之后,霍尔顿便开始了纽约的流浪生活,在纽约,他看到更多庸俗、恶劣的社会现象。晚上,霍尔顿进入一家旅店,看到旅馆附近房间中上演的各种“好戏”。成人在年轻的霍尔顿面前丑态百出:一位地位较高、头发花白的男子换上女装,在镜子前独自欣赏;一对情侣嘴中含满水相互喷洒,流露出特别享受的样子,仿佛这是最为快乐的事情。天一亮,这些在霍尔顿眼中较为变态的家伙摇身一变,成为大多数人眼中谨慎、文明、谦虚的君子,这种成人世界的异化现象也刺激了霍尔顿的内心。之后,霍尔顿进入夜总会,看到更为震惊的现象:观众总是为表现较差的表演而鼓掌,使得钢琴演奏者欧尼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表现;一个学生模样的人一边讲述室友自杀时的细节,一边亲密接触旁边的女性。在这里,霍尔顿还遇见了哥哥的前女友,这扫了他继续观看演出的兴。霍尔顿看电影时,坐在一旁的老人不停地哭,电影很虚假,而越是演到虚假的环节,老人越哭。总的来说,在纽约流浪的几天,社会异化现象像空气一样渗透到各个角落,霍尔顿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使得“异化”成为成人世界的典型特点。
此时的霍尔顿正处于关键的成长时期,看到成人世界的现状,他不能处理好内心中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在这两个世界间徘徊。
(二)霍尔顿的反异化
看清成人世界的异化本质后,霍尔顿选择的是一种反叛类型的反异化手段,即拒绝参与社会具有强烈象征性意义的反叛。
在行动心态和精神状态方面,霍尔顿虽然不能接受附近人的虚伪、浅薄以及做作,但是又不能寻求到实现自身生活意义的方法,他感到寂寞、空虚、伤心,甚至考虑过自杀,却并没有想过自己未来的职业或者生活。就像霍尔顿的妹妹对他的描述一样,“他总是对周围的任何事物进行谩骂”“不喜欢当今的任何事情”,就连霍尔顿自己也说“我现在痛恨一切事物”。这种类似于“堕落”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异化现象的强烈反叛。
在语言风格和品味爱好方面,主人公霍尔顿极其讨厌附近人的虚伪和庸俗,即使他表现出的样子与他讨厌的人并无区别。所以,霍尔顿最常说的词语便是“假模假式”,在他的眼中,杂志里或者电影中都是些恶心透顶的无聊故事;舞池里都是些“耍花样”的家伙;夜总会中的钢琴演奏者虽然弹琴技术不错,但是改变不了他是一个“势利鬼”的形象。霍尔顿极其讨厌那些装腔作势的家伙,使得他与这些演员交谈时必须用同样装腔作势的语言,霍尔顿常常出现“心中作呕”的感觉,但是他明白自己若想在世界中生存必须说这一类话。就这样,霍尔顿以这种虚伪的语言模式展现他独特的“自甘堕落”方式,进而传达出他对成人社会异化的强烈反对。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艺术研究
(一)叙事结构
《麦田里的守望者》使用第一人称讲述了青少年霍尔顿的人生故事,在成人异化世界中,他苦苦追寻真爱,却不断失落,小说在这种对立中构建了深层叙事结构。从追求到失落,从失落到再追求,再从再追求到再失落,小说完成了文本叙事过程,并且组建了完整的叙事框架。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可以成为当时的经典作品,部分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叙事功能,如主人公霍尔顿追求梦想过程中的悲剧。小说中,悲剧感充斥着这个少年的内心,在对美好世界向往的驱使下,霍尔顿独自展开对“美”的寻找过程。就连他的母亲都对他的生存情况加以忽视,就像小说中霍尔顿的一句话“妈妈,请把手给我吧,为什么不给我呢?”,显得如此悲剧,在这种情况下,霍尔顿依然走上了寻找“美”的道路。他在寻找“美”的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难,如学校的虚伪和纽约的脏乱。作为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年,承受如此重大的苦难已经十分困难,而他所追寻的“美”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的,他渴望成为“守望者”,渴望人类社会变得像“麦田”那样纯净美好。作者塞林格使用多角度的复杂叙事结构,使得读者可以了解追寻“美”的过程中主人公命运的不断恶化,将作者的内心感受切实传递给读者,进而引起读者对当代社会的思考。
(二)叙事策略
1.人称的设定
塞林格在传统的叙事手法上对文本进行创新,将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霍尔顿作为故事讲述者,并且从他的角度观看成人世界,分析成人世界的特点。在这个接受精神治疗的少年眼中,他看到的是一个世界观崩塌的社会。而当读者从霍尔顿的角度进行阅读时,其便会以最短的时间感受到作者的态度,产生一个偏离于现实的世界。
2.时间的变换
作者在写作时巧妙运用时空变换来敘述情节,改变小说的正常时间逻辑,即打破传统意义上流水账式的叙事方法,将故事的时间顺序进行适当布置与调换。例如,小说开头便有这样的话语“我想告诉你我去年圣诞节所经历的荒唐生活”,此处运用倒叙手法,凸显出当时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状态,在描述去年圣诞节的经历时,小说采用顺叙手法,增加静止的时间状态,即将时间速度调为0,使得主人公的活动静止,进而使得主人公陷入回忆中。此种时间的交错和重叠使用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鲜活的生活状态。
3.人物视角的变换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功也表现在人物视角的灵活变换,其中包括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两种视角。在小说开头和结尾部分,作者均采用叙述自我的视角,而小说的中间大部分都使用经验自我的视角。在主人公回忆纽约三天流浪生活时,作者完全采用经验自我的视角,使得读者只能追随主人公的游走,霍尔顿即将发生的事情读者不能随意猜想,在宏观上运用经验自我的视角之外,作者又融入叙述自我的视角。例如,作者在描写三天回忆的过程中加入了霍尔顿自我视角,在自我视角中,主人公对成人世界的异化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人物视角的变换又增添了剧情的戏剧性。
三、结语
成人世界的异化和霍尔顿的反异化成为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凸显了霍尔顿的反叛情绪。从叙事手法来看,作者塞林格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人称设定、时间变换、视角变换等叙事策略,将主人公的悲惨与对“美”的执着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白光(1982-),女,河南驻马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