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康塔塔(Cantata)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来自意大利语“歌唱”一词,即歌唱的曲子,是巴洛克时期重要的声乐体裁之一。17世纪以前,康塔塔是一种以器乐伴奏的单声音乐。当时,康塔塔流传的范围非常广泛,它流行到意大利变成了多声部的牧歌,除此之外,它还广泛流传在法国、英国、德国等地。17世纪之后,欧洲人民经常处于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这种情形促使很多思想激进的作曲家和文人开始思考人文主义思想并进行创作。康塔塔这个名词最初出现在意大利作曲家阿·格兰迪的作品《独唱康塔塔和咏叹调》中,而带有明确特征的康塔塔音乐体裁最初形成于17世纪中叶贾科莫·卡里米西(Giacomo Carissimi)的由宣叙调和咏叹调组成的套曲作品中,除此之外,康塔塔的重要代表人物还有罗西、马可·马拉佐利(Marco Marrazzoli)、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和约翰·巴赫等。斯卡拉蒂和巴赫在康塔塔的创作上尤为重要,斯卡拉蒂在一生中创作了六百多部康塔塔作品,巴赫在一生中创作了一百多部世俗康塔塔和二百多部宗教康塔塔。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歌剧的诞生,以单声音乐为基础,人们创作出一种集戏剧和音乐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康塔塔这一艺术形式也就随着歌剧这种戏剧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形式的诞生而出现了,康塔塔是由咏叹调、咏叙调、宣叙调、合唱与二重唱组成的声乐演唱形式,与清唱剧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康塔塔可以采用宗教和世俗两种题材,与清唱剧相比,康塔塔更具有室内性和抒情性。康塔塔与清唱剧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与清唱剧的布景规模相比,康塔塔的布景规模较小,因为它最开始是从歌剧中分离出来的,其演唱内容也有情节,与清唱剧相同,但没有舞台背景和道具服装。康塔塔的结构形式大多以合唱形式开始,以合唱形式结束。康塔塔属于独唱声乐性质的音乐,伴奏一般采用弦乐器和羽管键琴。文艺复兴时期,康塔塔有了一些变化,这一音乐体裁更加完善,其中加入了独唱形式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四声部的合唱。康塔塔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小规模的独唱康塔塔,第二种是大规模的为某种重要场合而创作和演唱的康塔塔。小型康塔塔是私人场所演唱的独唱康塔塔,之所以称为室内康塔塔,是因为最初在室内演唱,而且采用独唱形式,小型康塔塔所用的题材大多接近社会生活,所以这个时期出现少量的世俗内容康塔塔。而大型康塔塔通常在一些重要场合演唱,更为端庄严谨,所以采用的题材是宗教内容。
在17世纪的意大利,受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个时期出现少量有关爱情方面的世俗题材康塔塔,作品多带有一些抒情性。17世纪中叶,康塔塔在原有的宣叙调咏叹调和合唱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形式,新形式的加入使其规模逐渐扩大。而后,康塔塔在卡里西米、蒙特威尔第等作曲家的作曲变化中加入更多伴奏和合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17世纪中叶的德国宗教氛围十份浓厚,因此宗教康塔塔需求量很大,许多作曲家沉浸于康塔塔的创作,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节日里,都要为各个教堂创作新的康塔塔作品,康塔塔逐渐发展成巴洛克时期重要的体裁。说起宗教康塔塔,自然就脱离不了德国重要代表作曲家巴赫,巴赫借鉴了意大利康塔塔的世俗题材,创作世俗康塔塔,和一些作曲家共同学习研究,与此同时,巴赫也将宗教康塔塔发展到了顶峰。17世纪后期,斯卡拉蒂再次提升了康塔塔的高度,促进了康塔塔的发展。斯卡拉蒂将当时盛行的华丽咏叹调、咏叙调与自己的作品相融合,内容以世俗题材为主,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所作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康塔塔结构由复杂变得简单,用咏叹调替代宣叙调,宣叙调-咏叹调组合成为基本的歌咏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宣叙调起到铺垫作用,然后接咏叹调,在此结构基础上可以进行多种变化,用来加强作品的中心意义。
进入18世纪,德国康塔塔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趋于成熟,为美声唱法时代的出现奠定了良好基础。后来,古典浪漫主义时期,康塔塔逐渐处于次要地位,不占据主流。直到20世纪,先锋派作曲家将康塔塔这一体裁拾起并继续以这种形式创作。这个时期出现了序列音乐、印象派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偶然音乐等,有很多作曲家致力于新的音乐作曲系统以及新的乐曲结构,但也有像普罗科菲耶夫和巴托克这种作曲家,結合新时期的创作手法技巧等创作大量康塔塔作品。可以看出,虽然处在新型音乐发展繁盛的时期,但康塔塔这一声乐体裁依旧占有一席之地,还能为作曲家创作所用。
巴赫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他对宗教康塔塔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巴赫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的康塔塔音乐作品,包括100多部世俗康塔塔和200多部宗教康塔塔,巴赫所创作的康塔塔作品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但现在只剩下作品200多部,这些作品对17-18世纪的西方音乐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巴赫的作品中,大部分康塔塔是为教会所作,康塔塔的艺术发展跟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宗教对巴洛克时期的康塔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极少数作品的内容是世俗题材,可以说康塔塔作品贯穿了巴赫的一生。
作曲家阿·斯卡拉蒂是世俗康塔塔方面的杰出作曲家,斯卡拉蒂曾经跟著名的教堂康塔塔作曲家卡拉西米一起学习。创作康塔塔最多的作曲家就是斯卡拉蒂,其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带有通奏低音的独唱康塔塔,其中由乐器伴奏的独唱康塔塔共有六十首,还有三十首是二声部室内康塔塔。在西方音乐史上,他所创作的作品标志着这种声乐艺术发展达到顶峰,具有重要意义。斯卡拉蒂善于将巴洛克时期多种音乐风格融入自己的音乐中,使他的音乐风格得到充分展现,形成斯卡拉蒂式的康塔塔音乐风格,这也是康塔塔音乐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音乐体裁,有的作曲家通过研究产生新的音乐作曲系统,十二音音乐就是其中一种。但好多作曲家依旧提倡将音乐创作回归到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继承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所以出现了新古典、新浪漫主义。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就利用现代作曲技巧并结合康塔塔音乐体裁,创作出很多康塔塔音乐作品。由此可见,康塔塔这一音乐体裁经久不衰,虽然处于次要位置但并没有退出作曲家的视野。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盛行的音乐体裁,会随着音乐史漫漫长河的发展渐渐处于次要地位,但康塔塔这一音乐体裁的价值和艺术形式值得学者研究。通过研究巴洛克时期的康塔塔音乐或著名的康塔塔作曲家,人们可以探索他们笔下的音乐作曲技巧和作品当时的宗教艺术价值。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指导教师:邢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