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视角下我国急救宣传普及研究

2020-12-07 06:04陈曦李昕
今传媒 2020年11期
关键词:健康传播

陈曦 李昕

摘 要: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中指出要加强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来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但是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在全球发达国家中,急救知识普及率非常高,德国达到80%,日本则达到90%以上,而在我国普及率却不足1%,故急救宣传普及水平亟需提升。突发疾病的人群年轻化,也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于健康与急救的极大关注,引发了社会的集体焦虑,社会共同呼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关注我国医疗急救事业,利用问卷调查和人物采访等方法分析当前医疗急救宣传普及的问题所在,找到新的平台发展方向,以提高公众急救意识、提高急救知识普及度,努力推动健康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健康传播;急救宣传;平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137-04

一、急救宣传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急救事业与健康传播的发展

中国的急救医学事业起步并不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中国参照前苏联急救站的体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专业急救机构——急救站。20世纪80年代初,卫生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指出了急救医学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其性质和任务;对建立健全急救站组织,从以院外抢救为主的急救站到医院建立急诊科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以1988年中国和意大利合作设立北京卫生急救中心和北京“120”急救号码开通为标志, 随后几十年,“120”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各地纷纷建立,并向多元化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急救走向法制化[1]。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急救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在更多方面的实践中也与互联网及媒体技术相结合。

健康传播在我国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在“全国首届健康教育理论学习研讨会”上才第一次提出了传播学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1989年到1993年间,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基金会开展卫生合作项目,确立了健康传播的概念。危机的发生往往推动社会发展,2003年暴发的非典事件推动了传播学在卫生安全事件中的发展,健康传播凸显重要作用。同年11 月,“中国健康教育与大众传媒论坛”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大陆的健康传播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后来,随着传播技术进步与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健康传播在我国逐渐发展成熟,与新媒体广泛融合。如近年“丁香医生”作为健康传播平台,广受关注,粉丝数量高达 735 万,活跃粉丝预估量为 1 000 010。据清博指数统计,2019 年 3 月份,“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总榜月排名第 10,总阅读数高达“2 648w+”,总在看数“24w+”。

(二)问卷调查急救知识普及情况

2019年11月一个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与讨论的事件发生了,年仅35岁的台湾某艺人在录制国内某综艺节目的过程中突发心源性疾病,而当时其身边没有人去实施及时的救治,心跳骤停三分钟以后才接受心肺复苏,十几分钟后救护车才来,但却已经错过最佳急救时间,经抢救无效后离世。这一事件的发生,使得即时急救的重要性、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必要性引发社会警醒。

笔者在2020年1月至2月期间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河南、陕西、天津、四川、江苏等国内多个地区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发放了网络调查问卷,了解急救知识与急救方法在我国的普及状况。问卷结果显示,共有129名男性与95名女性参与了调查。其中,99.11%的人表示愿意去学习了解急救知识与技能,50.89%的人有了解学习过急救知识与技能,其中85人接受过急救类培训,但是通过分析受调查者关于急救步骤、时间、方法等问题的回答,笔者发现半数以上者急救知识贫瘠。

在全球的发达国家中,急救知识普及率非常高,急救知识是作为基础教育从每个公民小学时就开始学习的,但中国急救知识的普及主要依赖专业机构或相关组织,其传播力量有限。因此,我国急救知识在宣传上存在很大问题和困难:公众健康信息传播率相对较低,健康传播的力度较弱,健康传播主要依赖于少数媒体,还未能覆盖全社会[3]。

(三)急救知识宣传普及的必要性

我國的民众急救意识目前还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除了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的猝死,像创伤、昏迷、中毒等危急情况,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有效急救,都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病患损伤,挽救生命,但数据显示现实中很多人只知道打“120”[4]。但是我国的急救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急救实施方面,我国的急救流程体系有待优化,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院前急救模式,包括指挥型、依托型和独立型急救。从打“120”的那一刻开始到救护人员赶到现场为止,往往由于急救定位问题、病史不明问题、病患身份问题等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抢救时间。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每年平均接纳7 800万急诊患者,其中超过 600 万的患者是需要立即得到有效救护的危、重、急患者。虽然我国的急救卫生事业与我国的健康传播事业都在不断发展,但是两者在急救知识宣传普及与教育中的作用还远远没有达到应发挥的效用。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人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疾病突发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耽误了黄金抢救时间。以心脏骤停这种突发疾病为例,我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大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猝死1 500人。我国的心跳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而存活率更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我国平均门球时间为112分钟,远超90分钟的国际标准,在就诊、转运、判断、启动等救治各个环节都存在延误现象[5]。事实表明,“120”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过度依赖医院的力量而忽略急救的重要作用,不仅给医院造成巨大压力,往往也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危险。

由于我国国情原因,医疗资源并不完全充足,受交通情况、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实现快速、全方位的急救。但假设大众对于急救知识十分了解,那么简单、易行的院前工作就会相应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要提高急救成功率,只有向社会公众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服务水准这一条路。提高公众的急救能力,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推进健康传播对社会公众整体急救观念及认知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健康传播
对马拉松运动“媒体奇观”现象的探析
医院健康传播引入微信公众平台的措施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问题探析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研究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研究
浅析自媒体时代我国健康传播的发展
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燕赵都市报》做好健康类新闻的认识与实践
新疆乡镇居民健康信息传播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