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起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既可以标明论题的对象和范围,也可以直接提出评论的观点和主旨,总的要求是生动活泼、言简意赅,使标题成为引人注目的招牌。接下来,可以将富有悬念的内容放在评论的开头部分,写这部分内容,应该始终以如何吸引受众注意力为着眼点,总的要求是:要把最能吸引受众兴趣,最能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观点或问题放在最前面。具体方法有:
1.开门见山、提出议题
即在新闻评论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把评论的话题和大致的内容呈现给受众,使受众在阅读或观看时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2.开宗明义、表明观点
这种方式,就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把评论者的观点或结论告诉受众,这样使受众顺着评论者的观点演绎作品的思想内容,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寻求论据的详实情况。
3.新闻事件、引出论题
可以以最新的新闻事件为由头,简要叙述该事件的经过或特点,引出下文。要注意的是,新闻事件只是由头,其作用是方便引出论题、展开论述,而事件本身并不是整篇评论的主体内容。
4.交代背景、说明动因
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部分交代一下与评论话题相关的背景情况,从新闻事件的背后揭示出评论本身的现实意义。
5.树起“靶子”、各个击破
在批驳性新闻评论中,其开头可以先描述一种现象或摆出要驳论的对象,尽管在开头内容中暂且不点破天机,但可以为本论部分的系统论证做好准备。
6.引经据典、营造氛围
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部分,恰当采取引用的手法。通过引经据典,提高评论写作的文雅之气,使受众在特有的氛围中感悟评论的思想内容,理解评论者所要阐明的观点。
写好开头后,主体结构如何搭建呢?新闻评论主体常用的结构有三类:
1.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再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论证。这里的“不同方面”是由若干个分论点来体现的,不同的分论点统率各自部分的内容,彼此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2.递进式
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结构方式,它要求对论题逐层分析、层层及里、层次之间环环相扣、逐步深化,可以使论述变得透彻而深刻。
3.对比式
对比式,就是主体部分的事实材料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相互对照的。通过对比的手法,可以有力地证实某一论点的正确或谬误。
除此之外,评论的主体安排,还可以采用“正正反反、起起伏伏”的曲折结构,这样可以让读者在疑问、迂回和悬念中感受评论主体的内容,既让论证的过程变得充分,又合理地调动起了受众的阅读兴趣。
最后如何结尾?新闻评论的结尾要简明精辟、自然流畅。新闻评论的写作,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必须根据评论的思想写出一个颇具意味深长的结尾。常用的结尾有以下几类:
1.总结式
就是根据上文的评论内容总结全文,以加深受众对全篇评论的总体形象。如一篇题为《在磨砺中成长》的评论这样结尾:“教育部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学生向洪战辉学习。洪战辉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他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如何面对挫折和苦难,应该成为青年特别是青年学子重点学习的必修课。”这个结尾就是针对文中前面的详细评述所作的概括式总结,这一总结无疑起到了强化主题观点的作用。
2.点睛式
就是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有人说,新闻评论就是画龙点睛的文章。它的“睛”有时并不在脸上,而在尾巴上。而这种点睛之笔,有时或在结尾处直接点明观点,有时或是對主体内容的再次突出与深化。
3.展望式
即针对前面的思想内容和观点,做承前启后的预测、展望或号召。
除了以上内容外,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评论的品质在于立意。“立意之高下”决定了评论的品质高下。评论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能够关注重大社会现象,或者关注看似微小的事件背后隐藏的重大命题,然后就重大现象或命题发言,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境界。作为评论,如果观点本身失去了魅力,那么言语的艺术是不足为道的。
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之美。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而事实是客观的,逻辑却需要写作者真正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强大的逻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给人一种理性之美。
要有好的风格和好的语言。比如色彩,本来说不上什么色彩更好看,但是一具体到特殊的场合,一种颜色的适应性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比如象征悲哀的黑色,象征高贵的紫色,象征纯洁的白色等。对应到评论上说,评论的风格也应该以文章发表时机、场合、媒体、受众特点的不同为根据,从而形成“什么是好的评论风格”的稳定看法。比如,马克思曾经谈过无产阶级的风格,应该是战斗的,是鲜明生动的,绝不吞吞吐吐。而语言的漂亮在于分寸、准确。语言很好的分寸感,会为评论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载体。好的想法或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好的表达上来。另外,在语境上,与追求艺术审美的其他文章不同,评论文章应当走向清晰。每一个准确的判断都应适合一个非常具体的客体,而不能随意模糊客体的条件。
最后,评论的思维是一个走向聚合的思维,当然要从发散走向聚合。论述的对象总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要从种种不同中看出他们的共同点来,加以思维的聚合,分析共同的东西,我们的评论就应运而生了。
(摘自“中国新闻培训网”)
百字快讯
“匠心” 耗时4年,2275个人物,福建省莆田市腾晖工艺厂木雕师郑春辉,将《清明上河图》合在一棵树上创作,寄予着对祖国早日统一的希冀和两岸对传统文化的共同传承。致敬大国工匠!
@麦芽糖:这个真的是无价之宝,太厉害了,每一幅作品都是无尽的付出。四年,感谢您的坚持,感谢您对艺术文化的奉献。
@葡萄糖:木雕的《清明上河图》,寄予着祖国统一的愿景,也传承着两岸共同的民族文化,这份希冀令人感动。
有感而发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大步发展,全能型人才成为很多人渴求或者期盼的人生目标。几千年前,韩愈曾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如今追求快速、略显浮躁的社会,“专攻”似乎被忽略了。那么,到底是涉猎广泛却不求甚解呢?还是精心钻研但“只通一窍”呢?请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