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启示:小学陶笛课育“美”实践探究

2020-12-07 10:03雷天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育才

雷天胜

【摘要】育才学校由陶行知先生创建,设音乐、戏剧、文学、绘画、社会、自然等课程,这与现代学校的社团课程非常相似。十二孔陶笛是一件简单易学的吹管乐器,在“陶笛进课堂”的探索中,以“兴趣组”和“整班教学”两种形式,探索乐器进课堂的策略研究。根据“育才学校”教育启示,对在小学阶段开展陶笛整班教学的美育价值,形成了本文思考进行实践探究。

【关键词】育才学校    陶笛进课堂    整班教学    美育价值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先生1939年7月在重庆古圣寺建立起来的,旨在帮助有特殊才能的穷苦孩子得到培养和教育。育才学校不仅培养出了杜鸣心、郭惠英等一大批当代音乐家,更为我国艺术教育、美学育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在音乐教学中,积极探索将“陶笛”引入小学生音乐课堂。从“陶笛兴趣组”到“陶笛整班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既是对陶行知美育观和“重庆育才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也是推进学校“以美育人”的课程探索。

一、培植校园“水仙花”,丰富小学生艺术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把学生的“精神世界”比作“水仙花”,他指出只有培植好校园“水仙花”,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才不会枯萎。陶笛教学就好比这朵“水仙花”,只有克服学习过程中技巧、气息、指法等难点,才能让这朵“水仙花”娇艳地的开放。

一是加强陶笛技巧学习。我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演奏陶笛何止“二用”:气息是支撑,要有乐句和换气意识;指法是前提,一个音孔一个音,按错或者音孔按不实,所发出的音高都是不对的;识谱是保障,只有识谱能力足够,才能快速、正确地演奏乐曲。只有具備了这些技能和技巧,陶笛演奏水平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二是解决陶笛课堂的课后练习。学习陶笛演奏,不仅要“懂”,更要能“奏”,所以学习的关键在课后练习。很多家长会有疑问,回家还要练习陶笛演奏,这样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呢?通过几轮“陶笛班”的教学实践,笔者可以自信地回答“不会影响”,反而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三是克服陶笛学习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到一定阶段、掌握了一些演奏技能、吹奏了一些乐曲之后,学生们的进步和学习兴趣反而容易出现放缓和下滑的现象。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表演、比赛、德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陶笛的兴趣,丰富学生小学阶段艺术生活。

探索解决小学生陶笛教学难题的过程,也是丰富小学生校园艺术生活的过程。小学生学习乐器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选择符合学情的教法和学法;解决小学生陶笛课后练习的难点,需要教师与家长加强合作,创设小学生课后练习的氛围;解决陶笛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就需要教师多创设各类表演的机会,增加小学生学习陶笛的热情。

二、发掘“特殊才能”,培养陶笛小演奏家

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杜鸣心回忆在重庆育才学校生活时曾说:“进育才学校之前,我从来没见过钢琴,第一次听到钢琴的声音,我就爱上了这件乐器。”陶笛是一件偏冷门的乐器,很多学生通过陶笛班学习,掌握了演奏陶笛这项“特殊才能”。

陶笛班从学生三年级开始,每周两节课,按照每学期18周的教学安排计算,到六年级毕业时,学生的陶笛课累计近300节课,陶笛班上会不会走出来一位音乐家呢?能不能培养出陶笛演奏家呢?笔者还是有信心的。在陶笛整班教学中,笔者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贯穿其中,按照“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注重学生们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陶笛自学才能,需要以指法、技巧和识谱为基础。笔者要求陶笛班学生必须掌握十二孔陶笛的两个指法,即筒音作“1”和筒音作“5”。筒音作“1”的指法作为入门指法学习,学习顺序先是“5”“6”“7”“1”“2”(左手五音),然后再学右手的“1”“2”“3”“4”四音指法。学生掌握了这个指法之后,筒音作“5”的第二指法,学生则可以通过自学掌握。陶笛的演奏常用技巧,主要有舌技巧和指技巧组成,每一个技巧通常有专用符号标注,这是学生在陶笛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通过系统的学习,笔者坚信“陶笛课”也能培养出小演奏家。

三、立足“人与集体”,探索陶笛整班教学策略

(一)育才学校艺术课程设置研究

“育才学校”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创设,旨在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机会。在课程设置方面,陶行知先生把“各设组”(指音乐、戏剧、绘画等)与“普通组”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在不同组内调剂,找到学生们专属的特长。陶先生的前瞻性实在让人佩服,育才学校的分组课程理念,就是放在当下学校,也是毫不过时,这也正是“育才学校”,留给艺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经验。

(二)陶笛整班教学策略研究

在研究“育才学校”办学故事之前,笔者也只是把陶笛教学作为学校的一个艺术社团开展,招募新成员时,通过“学生选课程,教师选学生”的双选模式,确定学员名单。这种“社团式”的乐器教学,更有利于“尖子”学习,但是却让很多天赋一般的学生,不仅自信心受到了打击,还错过了一次美育熏陶的机会。陶笛整班教学则不然,要求教者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让陶笛课变成一门“普通课”,一个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学习。陶笛整班教学至少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策略研究:

1.如何协调班级课程。以苏州地区为例,小学生每周有两节音乐课,音乐课有音乐课程要求,把音乐课变成陶笛课,需要与学校教务部门共同协商而定。通过协商与实践,陶笛班学生每周有三节音乐课,其中两节以陶笛课教学内容为主,另一节选定在该班级周四的一节综合实践课。这样的课程设置,既兼顾了音乐教学的进度,也能较好地完成陶笛的教学任务。

2.如何帮助陶笛“后进生”。对这个问题,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来教学生,兴趣足而效果显著。任何学科,都会有“后进生”,在解决陶笛班“后进生”的学习困难时,笔者采用“一对一帮扶”的策略,由陶笛班的小组长,结对“后进生”对象,利用课间时间,对其进行辅导。这种探索,既调动了小组长学习陶笛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后进生”放下心理包袱,能更好地跟上学习进度。

3.如何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学习陶笛方面,家长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支持与反对都是正常的。笔者通过及时与家长沟通陶笛课堂情况,得到家长们的了解和支持,让他们看到陶笛课的美育价值。除此之外,笔者还在陶笛班的家长中,选出了两位家长代表作为陶笛班教学的“家长辅导员”,由他们负责回答一些有关陶笛教学的疑问,并为陶笛损坏的学生购买新乐器等志愿提供服务。

四、提高“音乐核心素养”,反哺音乐课堂教学

陶笛课程,来自于音乐课堂,重在通过探索陶笛整班教学的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素养。陶笛课程与小学音乐课还相互支持、相互提高,通过学习同样的七个音符,体会相同的音乐感受,并最终反哺音乐课堂教学。

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为例,教学内容主要以歌曲学唱和音乐欣赏为主,其中四、五年级学唱歌曲中,有多声部合唱歌曲近20首,教学手段的匮乏,也让多声部歌曲教学成为了许多音乐教师的“烫手山芋”。以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学唱歌曲《翅膀》为例,这是一首两声部的学唱歌曲。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出示了第二声部歌谱,并让陶笛班学生用陶笛来演奏;随后,通过笔者演唱第一声部、学生吹奏第二声部的合作,引出歌曲二声部教学,并让学生感受歌曲二声部的和声特点,并为歌曲的歌谱学唱充分铺垫,最终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了二声部学习的难点。

从1939年至2020年,“育才学校”已经走过了81年的风雨之路。每次品味“育才学校”的故事,总能为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所感动,为陶夫子之“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反思,为陶公之培养“人中人”而敬佩。陶笛进课堂不仅是对“育才精神”的传承,也是新时代开展好美育教学的实践。美育之路,始于足下;陶笛课堂,沁润童心。

参考文献:

[1]宫少华.陶行知谈怎么教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8.

[2]邰燕.浅谈器乐教学中“高原现象”的克服[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7).

注: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陶笛进课堂:小学生陶笛整班的策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192007261)。

猜你喜欢
育才
“唯一法”解数独
王育才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
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