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宗礼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全新的媒介环境也对传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传统的新闻传播课程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媒体行业对应用型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传媒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工作室模式是当前高校较为常见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工作室嵌入到传媒实践教育中,通过全新的课程设置、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方式,缓解理论脱离实践的矛盾,培养业界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关键词:工作室 传媒教育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应用型的全媒体人才成为行业刚需。由于传统传媒教育模式相对固化、實践教学滞后,导致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如何利用“以产品生产为导向,以学生实操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工作室模式重构传媒教学体系,完成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有机结合,成为高校传媒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近年来,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实践教育改革的热点,这种“产教结合式”的专业实践教学同样适用于实践性极强的新闻传播类学科。
一、传媒工作室人才培养的基本构想
工作室是指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在共同目的和利益的驱动下,建立起的具有公司雏形的小型组织。工作室制培养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工作室基础上的新型教育模式,于1919年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作坊制”培养方式发展而来,承袭了包豪斯设计学院“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与实践教学同步”的教育理念,目前在不少学科的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应用。
1.引入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背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媒介环境也在不断更新,在“融媒体”和“全媒体”的大传播时代,作为媒体人才的主要输出端,高校须紧跟时代发展、顺应社会需要,及时地创新和改革。当前,不少高校依旧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在教学上往往更为注重理论课程的教授,实践课程相对缺乏,考核占比也较低,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程,实践作业质量和数量不达标,动手能力差。这种学界脱离业界的教学模式,不仅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作室制的教学活动则通过承接真实的市场项目来开展,保证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行业发展协调一致,弥补了传统传媒教育总是落后于媒介环境的缺憾。
2.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转向辅导地位。学生借助于工作室这一核心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具体项目为依托,以输出产品为导向,进行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实操训练。工作室内的项目化实践可以充分将“教”与“学”,“研”与“用”进行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密切学校教学和学生就业之间的衔接。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相当于提前让学生进入职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贴近实际,更贴近职业岗位,也更具备竞争力。
3.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凸显灵活性和机动性。工作室或以院内专业教师为主导建立,或通过校企合作,吸纳媒体行业专家合作建立“双导师制”的工作室,本专业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课业要求加入相应的工作室内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工作室内,教师和业内专家利用自己的资源承接来自学校或社会的项目,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学习、分工协作等方式共同完成具体项目,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这种类似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不仅磨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市场营销、形象包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传媒工作室的构建模式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OBE教育方式的变形,它虽然也是以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产品产出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又融入了理论知识教学,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两条腿走路”。
1.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传媒学院可以根据院内专业的细分情况和具体培养目标,来确立不同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专业方向相对应的传媒工作室。如新媒体工作室、融媒体工作室、广告设计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等。工作室模式的课程安排主要以年级和模块来划分。传媒学院各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完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任务,包括《中外新闻史》《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这类与实践联系较弱的纯理论课程。大二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加入相应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内完成模块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以融媒体工作室为例,工作室的课程体系可以按照社会媒体的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划分为新闻策划、信息采集、新闻制作、平台运营四大模块。不同的模块中再详细制定具体的教学课程。例如,信息采集模块下设“新闻采访与写作”“大数据分析”“摄影摄像”等课程,新闻制作模块下设“音视频编辑”“融媒体编辑”等课程。工作室指导老师根据承接的项目,按照项目推进需求进行相关模块的课程教授,低年级学生在导师或高年级工作室成员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大三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课堂和工作室内主要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已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各传媒工作室中的主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工作室内通过独立或合作负责项目,来进一步融合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2.“项目化+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工作室既然以承接真实的项目为依托,就应当采用严格的企业化运行机制和项目化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通过制定工作室成员招聘、工作考勤管理、业绩考核标准等具体的规章制度,保障工作室的长效稳定运行;另一方面,采用小组式的项目化管理形式,由各个项目组的负责学生来进行自主化的管理,导师负责整体监督,以保证各个项目的独立运作,避免相互干扰,影响项目进度。具体而言,首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在工作室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大概两到三年,因此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组建成员梯队,实现工作室新老更替的循环运作。其次,为了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保障工作室的正常运作,应当实行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对工作室师生的业务考核和激励机制。最后,有能力的高年级工作室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承接社会项目,得到导师的认可后,在工作室内完成项目团队的组织(也可以按照需求和其他工作室合作),将任务分解给团队成员,分工完成资料收集、方案策划、分工实施、整合生成以及客户反馈等一条龙项目流程。对于能够按时完成并且获得客户认可的项目,工作室按照收益比例对导师、项目组长及小组成员予以奖励。
3.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方式。工作室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合二为一的教学基地,对学生的考评也应包含理论学习和实践成果两大层面。在工作室制的培养体制中,理论知识的考核占比40%,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统一考察。实践成果考核在工作室教学中占据更大的比例,不仅包括每学期的实践成果考核,还包括工作室毕业成果考核。每学期的实践成果考核中,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各占50%。过程考核由工作室导师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来打分。成果考核成绩由工作室导师、项目客户、工作室成员综合给出,再按照50%、25%、25%的比例得出最终成绩。大三的学生需要参加工作室的毕业成果考核,按照工作室导师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并参照论文答辩的形式,完成毕业成果答辩,评委老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汇报和毕业设计评分。只有采用全方位的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理论、实践”两手都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保驾护航。
三、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建议
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于一身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传媒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其完全实现还需要所有高校传媒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1.深化校企合作,对接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吸引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工作室,能够在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中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校方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和工作设施,企业为校方提供项目资源、教学指导和技术支持等。校企合办工作室能够及时了解现实行业的真实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很大程度上缩小学校教育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目前,由于高校学生数量多,工作室培养模式又刚刚起步,学校建立工作室的数量有限,无法覆盖所有学生。另外,我国高校中的工作室虽然在逐步实行企业化运行,但是社会化程度明显不足。通过校企合作能够缓解学校单独承办工作室的压力,满足学校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
2.建立“双导师制”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建设“高校教师+行业专家”的双导师制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是工作室良性运作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内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大部分由学院老师来担任。尤其在传媒学院中,很多青年教师缺乏充足的媒体工作经验,在传媒工作室的实践指导上稍显不足;有些有实战经验的教师由于长期在高校内进行科研教育,也无法保证和行业现实的紧密联系。对此,学校可以聘任行业专家来完善工作室内的实践指导,学院教师主要负责工作室内的模块教学和日常工作安排,行业专家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和项目推进,双方通力合作,在行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对接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学院教师在与行业专家的合作中,也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有助于学院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
3.创新课程开发,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融理论课程与生产实践为一体,如何创新专业课程的分类组合、开发以项目课程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工作室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工作室导师可以根据工作室承接主体项目的工作流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通过“产、学、研、用”来实现课程教授和项目实践的一致性。此外,工作室制的课程教学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补传统传媒课程的不足。不只是传媒类专业,所有学科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都很慢,教材的编写很大程度上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传媒工作室可以通过内部实践教学来弥补教材落后甚至缺乏的不足,设置顺应当前大趋势的新媒体、融媒体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H5制作、微信公众号运营、融合新闻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行业必备技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佘红云.传媒类专业“工作室制”嵌入式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研究——以中广天择传媒学院为例[J].新闻传播,2019(09).
[2]陈忠正,林晓蓉.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传媒工作室教学模式[J].传媒,2019(11) .
[3]蒋赏.传媒专业工作室制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研究[J].采写编,2018(06).
[4]邱源子.工作室模式的新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J].新闻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