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研讨

2020-12-07 05:56李青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观

【摘要】舞蹈艺术在原始社会就已经萌芽,在上千年的绵延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舞蹈艺术的创作审美心理也不断出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舞蹈艺术创作延续传统舞蹈文化的同时不断地结合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形成了丰富的审美体系。特别是在当代舞蹈艺术创作中,创作审美和欣赏审美日趋融合,对创作者在舞蹈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表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创作者更加重视舞蹈艺术审美中听觉和视觉层面美学价值的彰显。本文从多维视角入手,针对舞蹈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观进行了研究,力求能全面、深入地对舞蹈艺术创作的美学价值进行系统解读。

【关键词】多维视角;舞蹈艺术;审美观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舞蹈艺术从人类文明出现就已经出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创新,从原始祭祀舞蹈演变为表达人们生活和情感的艺术舞蹈,在漫长的岁月演变中产生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舞蹈形式也愈加丰富精彩,表现出对美的不懈追求。对舞蹈艺术的发展情况进行解析,能看出舞蹈语汇最初在原始社会萌发,并且随着原始社会宗教祭祀和对原始图腾的崇拜不断发展,在封建社会舞蹈艺术已经开始表现出对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追求,舞蹈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愈加丰富。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交流愈加频繁,我国舞蹈创作受到西方舞蹈文化的影响,逐渐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舞蹈创作的审美标准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在传承传统的同时蕴含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民族因素。因此,在对舞蹈艺术的创作审美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多维视角加以解读,对舞蹈创作艺术中涉及的审美元素和文化积淀形成全新的认识。

一、社会视角下公众审美与专业审美标准的平衡

我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坚持对传统创编精神的继承,希望能在舞蹈创作中展现中国特色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构思。[1]而从舞蹈创作角度看,优秀舞蹈作品的出现不仅需要舞蹈创编者深入的分析和不断的努力,更为重要的是创作者如何在舞蹈律动中融入美的表达,只有能有效的传递美、满足欣赏者的审美标准需求,才能实现舞蹈的艺术价值。而在舞蹈艺术性的判断中,业内专业审美角度与公众审美角度的平衡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创作者只有在专业审美标准和公众审美标准中找到平衡点,才能突出舞蹈艺术的专业性和观赏性,促进舞蹈艺术的有效传承和传播。

(一)专业审美标准

专业审美标准就是从舞蹈专业创作的角度对舞蹈创作中审美表达情况进行评判。舞蹈艺术是人类在舞蹈行为审美活动层面形成的更加高级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于舞蹈艺术的创作和塑造较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能经受住专业人员的评价和推敲。虽然在艺术领域所有的艺术形式表达方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艺术的美感传达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对艺术形式审美表达进行判断的过程中,都存在统一的标准,即技巧的难度,虽然这一标准无法与审美等同,但是复杂的技巧、有难度的技巧却能更加清晰地评价舞蹈创编的技术含量[2]。舞蹈是依托人身体存在的艺术形式,一般没有外部辅助工具,其本身是通过人的行为实现对情感、精神和思想的传达,将舞蹈行为与音乐节奏的和谐搭配作为传递美学价值和情感的重要元素。在此情况下,舞蹈艺术创作中对美的表达和展现需要人的肢体动作和音乐的搭配来实现,因此,可以将舞蹈技术动作的复杂化程度和舞蹈技巧的难度作为评价舞蹈美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当今社会组织开展舞蹈专业比赛的过程中,评委在对参赛者舞蹈表演情况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也将舞蹈技巧的难度系数和完成质量作为核心评价标准,王亚彬和杨丽萍等舞蹈专家的成名作就具备高难度的动作技巧和独特的舞剧,成为舞蹈创编领域的经典作品,审美价值也得到了相应的凸显。

(二)公众审美标准

从舞蹈创编领域进行分析,公众审美标准所重点关注的并不是对舞蹈的创编能力,也不重视舞蹈的高深与否,公众审美更加关注舞蹈创编的外部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和情感渲染力。公众在参与舞蹈评价的过程中,他们的判断不具有专业性,但是公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能与舞蹈者进行情感的沟通,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舞蹈藝术的内涵。这种观察角度脱离技术层面上对于难易度的关注,转而将对舞蹈艺术表达的焦点集中到文化层面上。[3]从公众审美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舞蹈创编能否激发受众群体的热情,能否形成较强的情感感染力辅助公众对舞蹈艺术的内涵进行理解。在我国现实社会对舞蹈艺术欣赏环境中,普通社会群众很难在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法和信息传达方面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仅仅能在音乐艺术的辅助下分析舞蹈音乐的节奏、风格和调式等,品味舞蹈艺术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在舞蹈评价环节,对于公众审美标准的判断,需要从公众的欣赏角度对舞蹈艺术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舞蹈艺术的价值形成全新的认识。

(三)基于专业和公众审美平衡的创作方向

在深度解析专业审美标准和公众审美标准的基础上发现,在对舞蹈创作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专业审美标准和公众审美标准存在差异化的侧重点,创作者要想提高舞蹈创作的质量,必须探寻专业审美与公众审美的平衡点,从创新、技巧和精神积淀角度丰富舞蹈创作的审美内涵。[4]具体来说,创新就是采用新奇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突破传统创作思维的局限性,选取全新的主题立意,在舞蹈创作中尽量融入时代元素,采用新颖的编排方式进行创作;技巧就是在舞蹈动作编排和音乐编配方面要注意匠心独运,采用精湛的技巧,使蕴含丰富情感的动作和音乐辅助促进舞蹈动作与音乐艺术的有机融合,在舞蹈表达方面形成视觉欣赏和听觉欣赏融合的效果,确保专业审美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精神积淀则具体指在舞蹈创作方面要尽量融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境界,通过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营造出深邃的意境,让欣赏者在欣赏舞蹈的同时能受到多重感官的刺激,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从而实现舞蹈创作的价值。

二、欣赏视角下三层审美需求的逐步递进

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异,舞蹈需要音乐的辅助来营造艺术表现力,形成特殊的语境,也需要抽象的肢体语言对舞蹈内容和情感进行有效的传达。[5]在这样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欣赏者在欣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对于艺术语言的审美和理解能形成多层次的、多维度的境界。在舞蹈创编环节,舞蹈者在对舞蹈动作进行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能从公众审美的视角对设计理念进行完善,使欣赏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解读舞蹈语言和所传达的情感思想等,满足欣赏者在舞蹈赏析方面的多样化审美需求。在舞蹈艺术创编中,在审美观的解析方面,可以从肢体动作美、精神内涵以及音乐结构美三个层次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美属于舞蹈艺术层面较为核心的构成元素,在赏析舞蹈和评价舞蹈艺术的过程中,应该从舞蹈动作开始进行分析。肢体语言在舞蹈创编方面的有效应用能对某种相关事物进行表现,也能传递舞蹈者的情感和思想等,还能实现对人文精神和舞蹈文化的有机传达。在舞蹈动作创编活动中,借助艺术化动作的设计和应用,能对自然生态类型的动作进行适当的模仿,从而体现出情绪流转瞬息万变的特征。在《天鹅湖》舞蹈中,舞蹈者通过动作的设计和应用将白天鹅高傲的姿态充分表现出来;在《雀之灵》舞蹈中,舞蹈者以一双手作为载体对孔雀千变万化的姿态进行模拟。这些舞蹈肢体动作来源于生活,再经过舞蹈艺术领域的加工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舞蹈动作,能展现生活的美和人性的美。[6]

(二)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美主要是舞蹈音乐引领下欣赏层面的内容,具体指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由舞蹈音乐所构成的特殊舞蹈赏析环节。一般情况下,舞蹈音乐结构属于舞蹈艺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艺术的展现需要音乐辅助完成。[7]在舞蹈艺术创作中,舞蹈音乐结构往往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即对舞蹈音乐段落结构的设计,不同种类的舞蹈艺术需要差异化的风格进行表现,并且二段式和三段式的舞蹈在舞蹈创编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旋律结构的设计,即在舞蹈旋律创作方面展现时间流动的状态,舞蹈者将情感变化融入到音乐旋律变化中,能形成特殊的舞蹈旋律风格,将舞蹈艺术表现方面多种剧情的冲突以及旋律的动态变化进行集中呈现;情感结构的设计,即舞蹈的音乐情感布局能参照音乐旋律变化进行调整,在音乐的强弱变化中舞蹈情感的传达也会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在不断跳跃、旋转中将舞蹈故事清晰地展现在欣赏者面前。

(三)精神内涵

精神内涵属于舞蹈审美方面最重要的层次之一,也是表现力最强的层次,精神内涵的传达具体指通过舞蹈音乐艺术动作能让欣赏者了解舞蹈者的主观心理体验和感受,在意识层面上实现对舞蹈艺术精神实质的吸收和内化,产生对舞蹈精神內涵的特殊审美感受。[8]从精神内涵角度对舞蹈创编的审美观进行解读,能看出舞蹈艺术创编应该重视三个层次舞蹈意境的塑造,即舞台实景构成的精神层面的感受、舞蹈借助音乐延伸出的虚拟镜像感受以及视觉影响层面的舞蹈音乐深化交织后形成的感受等。欣赏者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如果能从多角度领会舞蹈艺术的精神内涵,自身也能进入到舞蹈赏析方面的最高审美境界,获得理想化的舞蹈审美情感体验。

三、音乐美学视角舞蹈创作三要素构建的虚实相容

从音乐美学视角对舞蹈艺术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基于音乐三要素即行为、形态和意识角度对舞蹈所蕴含的音乐审美进行解析,通过解读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感受舞蹈创编中对音乐艺术美的传达。下面就从音乐美学视角针对舞蹈创作审美观中涉及的三要素进行分析,感受舞蹈艺术创作中虚实交融的特殊美感。

(一)舞蹈艺术行为要素

舞蹈艺术行为角度审美观从舞蹈创编以及舞蹈表演等参与行为角度得到体现。一部高质量舞蹈作品的诞生,需要创作者结合创作理想和创作思路进行不断的分析和尝试,不仅涉及对舞蹈动作的编排,还与舞蹈剧本的研读、舞蹈情感的表达、舞蹈艺术效果的传达等存在直接的关系,也需要对舞蹈音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斟酌,精心挑选舞蹈服饰,对舞蹈表演环节音响和灯光的效果进行系统的协调等,只有这些操作行为都达到标准要求,才能提升舞蹈艺术表演的成功率,使舞蹈艺术创作的质量和对美学元素的传达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到舞蹈艺术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舞蹈艺术的创编和改良必然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变迁的冲击。因此,在社会大众思想出现变化的情况下,为了凸显舞蹈艺术的时代性特征,就要对舞蹈艺术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这种不断调整的行为动作往往有利于舞蹈剧本的外部形态部分,难以触及舞蹈剧本的核心要素。[9]

(二)舞蹈艺术形态要素

在舞蹈艺术行为和参与行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受到各种幕后操作行为的影响,在舞蹈舞台表演环节就形成了舞蹈表演的特殊艺术形态,舞蹈表演艺术形态的展示能让欣赏者更加直观、明了清晰地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特殊美感,并且舞蹈表演行为有效组织能实现舞蹈行为要素、舞蹈构思的飞跃,让欣赏者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特殊的艺术美。对舞蹈形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能看出不同舞蹈形态的存在能让舞蹈欣赏者深切体会到不同舞蹈艺术之间所蕴含的差异性。在舞蹈风格表现差异性长期积淀的情况下,舞蹈音乐特色文化属性和艺术内涵也会受到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最终会表现为舞蹈风格形态方面的差异,能为我们对舞蹈艺术魅力特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独立的思考进行感知,形成对舞蹈艺术元素的全新认识。

(三)舞蹈艺术意识元素

舞蹈艺术的意识元素主要是舞蹈表演环节借助动作形态以及音乐艺术的融合所传达的舞蹈艺术的精神内涵,并且这种精神内涵往往具有内在的、抽象的特征,难以被感知成为虚拟层面的物质。[10]但是,同时应该明确认识到舞蹈艺术意识受到舞蹈创编者和舞蹈表演者的影响,会表现出不断外化、拓展的发展动态,能实现对舞蹈精神内涵的有效传播。一般情况下,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存在同一性,不论舞蹈动作形态多么丰富,无论舞蹈肢体语言技巧难度多高,都是为了更好地对舞蹈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进行传达,从而对欣赏者产生相应的影响。为了在舞蹈创编中实现这一目标,舞蹈艺术创作环节意识的发起一般由创编人员进行组织和构思,并受到舞蹈表演者主观性的影响,在舞台表演环节进行进一步发散,向欣赏者进行有效的传达,从而形成艺术传播的链条,舞蹈艺术表演也能形成对欣赏者的良好感染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艺术借助舞台表演向欣赏者传达的过程中,本身能对舞蹈艺术进行二次加工,而欣赏者在欣赏环节能基于审美意识的共鸣形成对舞蹈作品的适当评价,对于丰富舞蹈艺术的精神内涵,发挥审美心理的核心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实践中,从多维视角对舞蹈艺术创作的审美观进行解析,能感受到舞蹈艺术发展方面审美价值和审美倾向的变化,结合舞蹈艺术行为、舞蹈的表现形态和舞蹈的创作意识等对舞蹈创作审美进行解读,能从多维视角对舞蹈创作的审美观形成全新的认识,由表及里感受到舞蹈艺术创作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加深对舞蹈艺术美的感悟和理解,为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思.多维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探析[J].北极光,2019(11):23-24.

[2]谢凝.试析舞蹈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9(11):128-129.

[3]黄大广.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审美与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3):237-238.

[4]王晓丹.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的表达[J].艺术教育,2019(1):246-247.

[5]杨燕.论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发展[J].中国报业,2018(4):91-92.

[6]王蓓蓓.多维视角下的凤阳花鼓艺术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2):40.

[7]吴捷.多维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探析[J].艺术科技,2017,30(10):189.

[8]胥晓,李艳萍.论舞蹈多维性审美时空的创造[J].音乐创作,2016(1):185-186.

[9]杨荔.舞蹈赏析的多维解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25(2):83-85.

[10]檀鹏.多维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探析[J].四川戏剧,2014(12):155-157.

作者简介:李青(1984-),女,汉族,山西灵石人,讲师,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舞蹈教学,创作。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审美观
解读“黑色”二元对立的审美观
舞蹈艺术中形式美的思考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论明朝时代舞蹈艺术特点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刍议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