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视角下日语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0-12-07 05:55彭艳丽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日语应用型校企

彭艳丽

[摘  要]需求分析是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陕西理工大学日语专业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作为调研对象,以期通过调研明确了解日语专业学生学习的根本需求,同时结合其就业需求,构建适合日语专业学生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3”指三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以及专业实践性环节,“1”指进入校企合作单位或参加海外合作项目开展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和半年的毕业论文写作。“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

[关键词]需求分析  日语专业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论文参与教改立项《需求分析视角下我校日语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JG1802)。

需求分析理论

1.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最早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初,目的是为成人学习专门用途语言课程设置提供依据。国外语言学家针对外语需求分析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Munby提出的目标情景分析,Allwright提出的目前情景分析,Hutchinson&Waters提出的结合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分析模型,以及Dudley-Evans&St.John提出的综合分析模型。MichaelHLong在Dudley-Evans&St.John綜合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又将其进一步完善。MichaelHLong指出,应将任务作为需求分析的单位,基于实际任务的分析将比基于文本的分析更为客观实用,在这一原则下设置的课程将更有助于增加学习者掌握匹配未来职业的知识;同时,进行需求分析的数据来源应是多方面的,比如学习者自身、工作单位、环境因素、社会需求等,如果数据来源过于单一,是会影响需求分析的客观性的。

2.陕西理工大学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需求分析理论下的现状

需求分析是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也是教师组织教学、选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的基础。将学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调研对象,以明确学生学习日语的就业需求,进而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以此为依据构建适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我国大多数院校日语专业所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都着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或者是略显单一的技能培养。但是社会对此类单纯的语言知识类人才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而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需求量却逐年增加。文章以陕西理工大学日语专业“三版”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参照,其培养目标都是应用型日语高级人才,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18学分,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36学分,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44学分,这充分体现了学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朝着应用型培养目标在推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课程体系、培养体系以及教师的教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进行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及课程一体化体系,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培养路线。但因种种原因,日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高校日语人才培养体系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只有有效的需求分析才能减少这种教学上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

由于学校是地处边缘地带的综合型大学,没有现成的日语教学体系可以搬用,学校就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的实际条件和西部特殊人才的市场需求,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角度出发,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适合学校日语专业学生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3”指三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以及专业实践性环节,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一定的人文精神情怀;“1”可以进一步分解为“0.5+0.5”,其中一个“0.5”指进入校企合作单位或参加海外合作项目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另一个“0.5”指为期半年的毕业论文写作。专业实习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专业实习采用校外企业实习和赴日带薪实习两种形式。校外企业实习在学校签订的日语专业实习基地进行集中实习,赴日带薪实习是在日本的协议公司的实习点实习,这就是新型的“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多方位、多途径相结合的实践平台,其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变为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与日本多所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新体系,努力建立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促成日语教育与学生就业、经济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学校日语专业学生在社会上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日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3+1”中“3”的保障

“3+1”人才培养模式中“3”指三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以及专业实践性环节,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一定的人文精神情怀,这也是本体系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没有前面的“3”,就不会有后面“1”的顺利实施。

学校日语专业学生基本都是零起点,所以学校第一年的课程设置主要都是日语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的日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设置了日语专业导论、日语语音、基础日语、初级听力、会话等基础课程。第二年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基础日语、语法、初级日语写作、阅读、会话和日本概况等,使学生能够达到国际日语N2以及日语专业四级水平,通过两年的日语学习,学生能较为顺畅地进行日语交流。第三年非常关键,其课程设置区别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基础课程,主要偏重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而开设了高级日语、高级听力、日语论文写作、口译和笔译理论与实践等必修课程和中日语言对比、高级阅读、时事新闻导读、高级日语试听说等选修课,以及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学年论文、日语口语实训以及模拟导游实训等课程,同时也是为学生大四的就业奠定一个基础。

2.“3+1”中“1”的探索

“3+1”培养体系中的“1”是本体系的一个创新点,也是本體系的一个重点所在,只有“0.5+0.5”落到了实处,发挥出了作用,才能算是成功地建立了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校企合作。为了满足日语专业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日语实践环节要求,学校日语专业在省内外建立了三个以市场需求为依托的实践基地,分别为湖南潭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汉唐兴业实业责任有限公司和勉县鸿文教育培训学校。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体验,亲身体会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通过实践,学生收获颇丰,这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扩大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了他们以后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日语专业能力,能使他们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二,赴日实习。除了落实其中一个“0.5”——省内外校企合作基地的实践,陕西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还积极为日语专业学生的另外一个“0.5”努力——落实学生赴日实习。学校和日本的三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富士常叶大学、京进语言学校和九州外国语学院),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赴日实习,通过近十届学生的实践,这“0.5”已经成为了陕西理工大学日语专业的一大办学亮点,学校日语专业学生在日本校际合作学校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的提升,还为自己今后的考研、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第一,准确定位学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学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层次以及规格要求,进一步清晰地表达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与一般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究竟有哪些不同,从而明确学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即面向的是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的职业群和行业,而不是具体的岗位,因此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上,并不过于强调学生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与岗位对应的操作能力,而是强调学生既要具有较为深厚的知识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第二,完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与其培养体系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是通过学习调研,明确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做法,探索学科专业建设新体系。其次是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以及人才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方向意识,同时在教学体系建设上加大实践教学强度,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力度,形成教学、实践、培训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再次是强化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如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质量监控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

第三,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日语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实训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三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以及专业实践性环节的衔接,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人文精神情怀。通过其中的一个“0.5”,也就是半年的进入校企合作单位或参加海外合作项目的专业实习,再通过另外一个“0.5”,也就是半年的毕业论文写作,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科研能力,最终达成“3+1”人才培养体系中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

结  语

从需求分析的角度对陕西理工大学日语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有利于学校日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新型的“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多方位、多途径相结合的实践平台,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变为他们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具有的宽厚性、系统性,不仅使学校培养出的日语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具有创造性。学校在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的全新的日语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的进步,非常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突出了学校人才培养重实践、重应用、重一线的特征。在改革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不仅为学校后续日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而且对其他院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2]徐微.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科研园地,2012(2).

[3]董奎玲.基于校企合作的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2018(7).

[4]陈宝剑.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0).

[5]沈丽芳,张长安.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12(5).

[6]张雪梅.市场导向角度下日语人才培养的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7(21).

[7]赖晶玲.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

[8]孙瑞雪.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教文化,2012(8).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汉中

猜你喜欢
日语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