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红
现代戏,指反映“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和生活故事的戏曲剧目。既能展现戏曲艺术的时代风采,又能迅捷灵活地反映世情,正符合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现代小戏,可类比微型小说,诸多剧种有之。小戏强调简洁凝练,拒绝假、大、空,跟百姓很贴心。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采取夸张戏谑的方式,出之温热的乡土俚语,表达鲜活炽烈的情感。三五个演员,半小时演绎,见微知著。
七十载荣枯跌宕,龙海芗剧现代戏脉络清晰,多次开创性取得全省性、全国性声誉,成为最闪耀的亮点,最值得保护的精华!
1956年至1958年,原海澄县、龙溪县分别组建“海澄艺联”“龙溪实验”两个专业芗剧团。新台阶,新气象。一方面,整理了171个传统剧目;一方面,创作上演了一批现代剧目,如以抗洪救灾为题材的《堤上团圆》等,艺术性强、观众缘好。
1960年,龙溪与海澄合并为龙海县,两个专业剧团随之合并成龙海芗剧团,创作演出《活阎罗黄河东》《一号服务员》《补课》等现代戏,多个剧目被选赴华东地区演出。业余芗剧团纷纷“有样学样”,整理传统戏,编写现代戏,演出定型戏。芗剧的百花园里,东方风来满眼春。
1964年,龙海县文化科发出通知:春节期间,一律演现代戏。
1965年,专业剧团贯彻执行“面向农村为主、演小戏为主、分散为主”的方针。现代小戏盛极一时,如绚烂夺目的满树凤凰花。
1967年至1976年,在史无前例的运动中,芗剧和其他剧种遭遇了同样的厄运,被当做“封资修”文艺,进行严厉禁锢,剧团全部解散。后来,重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以芗剧的形式移植上演《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京剧现代戏,再度凝聚了广大观众,延续了芗剧的艺术生命。塞翁失马,内有良机,芗剧表演从“国粹”中吸纳了丰富营养,更为饱满而精彩。业余芗剧团机智效仿,编演样板戏的片段或选场,提升水平,守护阵地。
1976年10月,祖国拨云见日,剧团恢复建制。艺人们“补偿性”地激情勃发,大刀阔斧地探索改革,锤炼移植一批传统戏,录制成唱片在国内外广为发行传播,引发一股芗剧热潮。同时,创作上演《南江彩虹》《发嫂赶鸡》《喜事可乐》等优秀现代戏,有计划地开展会演、调演活动。拥有3000人的业余芗剧大军,经年累月活跃在城乡,依托专业剧团的示范、带动和辅导,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1986年至2000年,龙海共举办八届民间职业剧团现代小戏会演。现代戏演出占芗剧总演出场次的75%以上。
1995年,龙海市文化局选择17个剧目编印《龙海现代小戏选》,珍之爱之。
2003年,漳州市文化局和龙海市文体局,联合编印《龙海戏曲》,含芗剧现代小戏、快板、答嘴鼓等15个作品。
龙海文化界,为现代小戏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然而,随着时间流转,形势变迁,娱乐多样,剧作家和演员们更新换代,“铁杆戏迷”渐次故去……现代小戏渐归沉寂。此外,剧团编演现代小戏,纯属公益,不拿戏金,也是原因之一。
《百年孤独》有句名言: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要寂寞偿还。可以用来形容芗剧现代小戏的境况。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龙海芗剧现代小戏创作,呈井喷状态。时任文化馆馆长庄汀漳,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培养了一帮“泥腿子”编剧,主要有林连万、甘成德、周惠全、林毅等。他们时常济济一堂,“华山论剑”,心无旁骛,沉潜深掘,采风创作,切磋提高,“芗剧创作沙龙”名噪一时。
专业和业余双管齐下。龙海芗剧现代小戏的创作,氛围浓、人才多、作品好,成了福建省颇有名气的一道风景。
那时候,龙海每年都组织民间剧团会演,“现代小戏+传统戏”,综合考量。后来改为:一年会演传统戏,一年会演现代小戏。持续会演,提供了稳定的平台,数百个现代小戏异彩纷呈,《补课》《紧急措施》《搬铺》等优秀剧目脱颖而出,均参加全省会演得奖。同时,戏剧是综合艺术,离不开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灯光等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因此,优秀的舞台艺术人员,如新葩朵朵绽放。
现代小戏的题材,值得特别关注。因为题材的落点,就是当前人们目光聚焦的热点。有“代入感”,心随戏动——这也是吸引观众的主因。
反映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反映社会治安、破除迷信;反映相亲造路、尊老爱幼……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戏剧,必受欢迎!比较典型的是东园埭美芗剧团的《何处归宿》,几年里“热销”300多场。厦门何厝村党支书对剧团说:“去年来咱村演的那个现代小戏,今年还得演一场,比我开会还管用”。榜山崇福村的老人协会要求:“今晚村里还得演《何处归宿》,省得我们调解婆媳纠纷多跑好几趟。”
凭借短、平、快、多、省的优势,芗剧现代小戏在闽南城乡四处开花。
龙海芗剧现代小戏的代表作者甘成德,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巧妙灵活紧凑。比如《见面礼》,成功讥讽了“高空抛物”这种危害极大的恶习——不会过时的主题。
情节集中而机巧:林母把腥臭的杀鸡水往楼下泼,竟泼到了第一次上门的准儿媳,而且还把戴在手上准备给准儿媳的金戒指,泼到了姑娘脖子里。为了找回“见面礼”,母子俩下楼去遍地翻寻。正巧,林母被楼上扔下西瓜皮“爆头”,不禁破口大骂。——墙上还糊着《文明市民公约》呢!
他最成功的作品,是《约会》。月上柳梢头,鳏夫寡妇在香蕉林约会。碰巧,一双青年儿女也约在这里。父女俩都怕对方发现,“你支开我,我支开你”。悬念高擎,充满张力;四个演员,满台是戏。1995年,参加福建省第五届民间职业剧团展演,甘成德获创作一等奖,步文蔡坂芗剧团获演出一等奖;1997年,获全国第七届“群星”奖铜牌奖。全国“群星”奖,是备受瞩目的业余戏剧最高奖!
在文学作品中,主题是灵,情节是肉,语言是韵。而在戏剧中,语言不但是“韵”,甚至是“神”!戏剧语言,带动情节发展,勾勒人物性格,牵着观众的心,勾着观众的魂,让观众随着剧情笑,跟着演员哭,推动剧目走向经典。
芗剧语言之精辟生动,让观众叹服着迷,邵江海宗师是公认的典范,被戏迷们称呼为“江海仙”——宛若为芗剧而下凡的大神!
姚溪山先生,尊邵江海为师,登堂入室,得其精髓。他专注于创作剧本50年,他钻进闽南方言俚语里,痴迷厮缠50年。每次谈到芗剧,姚溪山总是满脸生辉:“语言,要走心走情,要能戳到观众的心灵深处”。多年后,他回头读自己的作品,经常还会被深深感动!
芗剧唱腔,有自己独特的平仄押韵。1972年,县文宣队排练反映石码渔业大队先进事迹的《东海渔歌》,用普通话演唱芗剧,牛头马嘴“三不和”,留下失败却可贵的一次尝试。
闽南方言俚语,凝练诙谐,充满红尘味和泥土香,跟世俗情节非常合拍。而押韵能化庸常为神奇,产生“一言既出,满座笑聲”的效果。
比如,林毅的《对皇历》这段唱词,小家庭大腔调,格外风趣。
我家公约订分明,家庭总统是夫人。
凡事要和她见面,请示以后才执行。
周惠全的《紧急措施》,讽刺村官弄虚作假,对比嘲谑,激烈辛辣。
书记一笔化三千,大队红旗挂上天。
社员米缸荡秋千,十家八户断炊烟,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个个饿得倒颠颠……
邵魁式的《送礼》,微妙体现了考生家长如履薄冰的小人物心态,批判不良风气。
你年少不懂这世情,官护官来亲袒亲。
人说人面胜过大印,见面先认三分情。
咱应酬一点不要紧,种子落了土,多少有收成。
当然,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是吸引观众的直接元素,“叫好又叫座”。
比如《双考》,晒场放鸡、抓鸡,夹花生壳,扮老公公做游戏等表演,既继承了戏曲传统表演程式,又从人物和生活出发创造了新的程式。全剧载歌载舞,活泼清新,富有乡土气息和儿童情趣。在各县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