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武飘
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发展机遇面前,惠州市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发展目标,具备一流的实力、一流的环境、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生活品质,通过打造“丰”字型大交通主框架,东西连接大湾区和粤东北,南北连接中心城区与滨海地区,并谋划预留惠州湾产业新城战略发展平台。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滨海地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兴空间平台和新型动能区域,如何统筹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成为惠州乃至大湾区发展的共同问题。
生态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以来,生态发展已成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的重要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不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也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如何辩证把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明了科学道路。
更高质量地推进生态发展,要求除了生态修复的目标之外,必须同步实现向生态型产业转型和乡村发展质量直接相关的社会目标,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力。除了更加重视生态发展中必要且充分的环境效益和公共利益还原之外,必须同等重视社会和谐进步、乡村文化传承等要求,并通过生态修复的正外部效益,将生态发展成果惠及区域的整体发展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需要深刻认识当前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维度的综合品质目标,创新推动滨海环境品质的修复和再造。
目前,生态环境的修复针对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是为了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在修复的过程中,要树立山、海、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寻找自然规律和发挥自然的力量,通过人工修复辅助自然修复,使自然恢复到良性循环的状态。因此,面对滨海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盐碱、地形等环境,生态修复项目要充分考虑恢复自然生机的可行性,根据地区动物活动特性和植物生长环境要求,科学选择修复路径、措施和方法。
目前,对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维持城市产业运行所进行的人类活动。对滨海地区而言,主要影响来自于围垦和养殖需求压缩了生态空间,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而周边的居民则成为外部负效应的直接承担者。因此从根源上来说,生态保护项目应该充分考虑对滨海地区周边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产业进行升级和转型。一方面,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和升级。另一方面,发挥生态修复后的环境提升的机遇,推动生态型产业进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生态修复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实现多元参与、共享增益并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是生态修复必须树立的社会目标。滨海乡村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协商机制,把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共享生态红利。
考洲洋地区位于广东省惠东县南部稔平半岛,包括吉隆、黄埠和铁涌三镇围绕的内洋地区,陆地面积389平方公里。濒临大亚湾和红海湾,与深圳大鹏半岛隔海相望。考洲洋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通往粤东地区的沿海通道上,厦深铁路、深汕高速等区域交通干线均在此设站,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图1 考洲洋区位示意图
明清时期,考洲洋已成为重要的盐业基地,凭借良好的土地条件和内洋环境优势,逐渐形成以农业种植和海洋渔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吉隆和黄埠两镇抓住毗邻324国道的优势,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女鞋生态基地,但长期以来生产形成固体废弃物无序排放,加上围海养殖的扩大,给考洲洋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012年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不让一滴污水进入考洲洋”,开始大规模的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先后实施了环洋截流、拆除围海养殖等工程,更为重要的是,以万亩红树林培育为目标,规划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逐步培育和修复生态环境。
考洲洋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实施以来,海洋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恢复,通过清除围海养殖和红树林人工种植,逐步将散落的原生红树林连绵成片,规模化的生态效益初步显现。在一期成功的基础上,惠东县计划开展二期修复工程,进一步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并增设游览设施。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热带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根系发达,不仅消浪能力强,是海岸防护林体系的首选防线。成片红树林水域生长多种浮游生物,吸引了众多的浅海鱼群、贝类、候鸟以及部分哺乳动物,因此逐渐成为滨海地区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性物种。
红树林适宜生长在海水与淡水交汇之处,考洲洋内洋浅海生态环境和潮汐变化为红树林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环境。考洲洋四面环山,为海洋补充了丰富的淡水,而海洋潮汐也为水生态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红树林生态修复首先基于“山、海、田、河”的生命共同体和关键性河流生态廊道的保护。其次,在考洲洋内洋洋面,结合海底高程、河流入海通道、潮汐洋流等水文和地形要素,优先划定和保护适宜红树林生长区域,并结合国家湿地公园制度建立分级分类保护体系。最后,在保护红树林生态核心区的基础上,精心规划湿地公园周边用地功能和空间形态,强调公共利益优先,优先布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倡导城市生态价值的共享。提升湿地公园周边土地价值,优先布置开敞空间与公共服务设施,支持有活力的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公共性、多元化的城市与生态联动与交融。
清后期至民国,闽西、赣南、粤东等地客家,闽南及粤东沿海福佬话居民先后迁入,加上讲“本地话”和“占米话”的居民,考洲洋地区客家耕读文化与海洋渔捕文化并存。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格局,考洲洋地区传统村落独具特色。铁涌镇的溪美村不仅完整保存了融合潮汕、客家、广府建筑风格古民居群,也有着二王爷诞、尖米山歌、盖仔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赤岸村居民以养殖和捕鱼为生,赤岸生蚝远近闻名,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黄埠镇的白沙村则与原生红树林相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通过建立海上步行栈道、滨海岸线碧道和乡村绿道慢行和游览体系,不仅为游客提供更具自然和人文特色的体验活动,也为乡村环境品质提升和产业振兴发展带来机遇。未来还将通过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更新,延续地区历史肌理和空间格局,挖掘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提升居民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图2 考洲洋地区规划总平面示意图
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时代,城市建设指向“创新人才的美好生活”,具有个性化生活方式偏好的创新科技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城市建设指标从追求效率转向以人为本。创新研发人才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多样的户外活动,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居民需要接触自然以获得身心健康,不仅使环境品质开始成为空间营造的核心要素,也使得新经济模式开始在有风景的地方兴起。
波兹曼市是美国西北部蒙大拿州南部加拉廷县的郡政府所在地,过去由于地处偏远,经济以农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为主。最近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波兹曼市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创新经济,成为美国西部成功转型的典范。
自2003年以来,以巽寮湾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迅速兴盛,使惠东逐步成为湾区重要的滨海旅游胜地,2019年巽寮湾接待游客量达415.8万人次,为考洲洋地区发展带来重要的区域影响力和流量资源。中科院“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两大科学装置落户考洲洋,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上考洲洋地区优质的生态本底和滨海岸线,通过高水平设计和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不断提升高品质环境空间公共性和连续性,成为聚集创新产业资源,打造未来生活方式的核心要素。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能够有效提升周边的宜居宜业环境,如何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需要积极创新项目组织实施方式,通过树立区域综合开发和特色产业运营思路和理念,合理安排土地出让收益,将生态价值提升转换为经济价值提升,最终推动产业价值提升和乡村社会融合。
政府和企业都应把保护环境作为开发建设过程中一项重点来抓,正确把握好保护生态和开发资源之间的“度”。企业规划开发旅游地,要树立保护环境意识,把资金更多向资源保护项目倾斜。政府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和标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惠州市制定了《海岸带保护规划》,惠东县推动考洲洋环境保护立法,实施环考洲洋地区风貌管控,严格控制开发活动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好海域、海岛、海岸线自然状况,保护好海洋生物多样性。
建立和完善“地区总规划师”“乡村规划师”“社区规划师”等制度,引入规划师等力量提供专业支持,充分发挥规划师的专业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环境振兴和文化振兴等多位一体发展模式。
本文在梳理生态发展的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在高质量和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修复工程不应仅针对于生态维度,还应结合经济、社会等多维目标,以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经济发展反哺生态保护的辩证发展思路。本文以惠东考洲洋地区的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为例,通过融合山海生态修复、创新产业引入和乡村文化振兴等开发策略,实现考洲洋地区整体保护与开发,并为未来滨海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