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欣
(江门市口腔医院 正畸科,广东 江门 529000)
隐形矫治器是利用热压膜成型技术生产的透明矫治器,可满足患者对正畸矫治器美观、隐蔽、舒适及容易清洁等要求[1]。对于一些通过传统固定矫治难以实现的牙齿移动,隐形矫治也能另辟蹊径、化繁为简。推磨牙向后便是其中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远移上颌磨牙前后数字化模型的对比,计算出隐适美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效能。
选取2017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在江门市口腔医院就诊的50 例使用隐适美隐形矫治器患者,其均采用非拔牙且远移上颌磨牙的方案。研究对象为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和中切牙,共300颗牙齿。
1.2.1 资料收集 矫治前使用iTero 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的数字化模型,命名为初始模型,通过ClinCheck 软件设计矫治方案,分步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要求患者每天佩戴矫治器>22 h,每2 周更换1 副矫治器。磨牙远移到位后使用iTero 口内扫描仪获取数字化模型,命名为实际模型。通过ClinCheck 软件获取远移目标位置的数字化模型,命名为目标模型。ClinCheck 软件的牙齿移动表提供了远移量的目标值。
1.2.2 模型测量和分析 将数字化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12 逆向工程软件中,建立坐标系。X 轴:过切牙乳头后缘与腭中缝的交点且与腭中缝垂直的线,向牙列右方为正,左方为负。∆x 表示牙齿颊舌向的移动量。Y 轴:过切牙乳头后缘与腭中缝的交点且与腭中缝平行的线,后方牙齿为正,前方为负。∆y 表示牙齿近远中向的移动量。Z 轴:过切牙乳头后缘与腭中缝的交点且垂直于X、Y 平面的线,向牙列合方延伸为正,龈方延伸为负。∆z 表示牙齿垂直向的移动量。见图1、2。
图1 坐标系的建立
图2 坐标系的建立
选取切牙乳头最前点、第三腭皱襞末端点作为配准点[2-3],分别进行初始模型和实际模型、初始模型和目标模型的重叠配准,手动注册后全局注册,自动迭代100 次后进行最佳拟合对齐,偏差<0.2 mm,采集点10 000,自动消除偏差。
在模型上确定比较的参考点,①Pt1:磨牙近中颊尖点;②Pt2:磨牙近中颊尖和近中边缘嵴的交点;③Pt3:磨牙颊沟末端点;④Pt4:磨牙颊侧牙颈部弧形最凹点;⑤Pt5:中切牙切缘中点;⑥Pt6:中切牙切缘与近中边缘嵴的交点;⑦Pt7:中切牙唇侧牙颈部弧形最凹点。见图3、4。
图3 参考点的确立
图4 参考点的确立
计算牙齿的移动量,①磨牙的远中移动量:Pt2 的∆y;②磨牙的颊舌向移动量:Pt3 的∆x;③磨牙的垂直向移动量:Pt1 的∆z;④磨牙的轴倾度(α)变化量:α=arc tan;⑤磨牙的转矩(β)变化量:β=arc tan;⑥中切牙的近远中移动量:Pt6 的∆y;⑦中切牙的颊舌向移动量:Pt5 的∆x;⑧中切牙的垂直向移动量:Pt5 的∆z;⑨中切牙的轴倾度(α)变化量:α=arc tan;⑩中切牙的转矩(β)变化量:β=arc tan。
1.2.3 计算牙齿移动效能 牙齿移动效能=实际移动量/目标移动量×100%。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上颌第一、二磨牙实际远移量小于目标远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磨牙远移时,磨牙牙冠会颊向移动、压低,远中轴倾度增加,颊向转矩增加,同时中切牙牙冠唇向移动,唇向转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牙齿实际移动量与目标移动量比较 ()
表1 牙齿实际移动量与目标移动量比较 ()
上颌第二磨牙远移效能为(80.52±8.21)%,上颌第一磨牙远移效能为(78.57±5.37)%。U7和U6 远移效能及三维方向移动量情况。见表2。
表2 U7 和U6 远移效能及三维方向移动量情况
在传统的固定矫治中,部分牙列轻中度拥挤、面型轻中度前突的边缘性安氏Ⅱ类错合病例,拔牙可能会导致过度内收而造成患者面中部软组织塌陷,而且有些患者及其家属对拔牙有恐惧心理,希望通过推磨牙向后的方式达到排齐及适度内收的目的;同时非拔牙矫治可以保存患者完整的牙列和稳定的咬合关系,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传统的推磨牙向后方式包括口外弓、摆式矫治器、J 钩及滑动杆等,普遍存在装置复杂、异物感强及口外装置不能全天戴用等缺点,限制了其使用。隐形矫治器问世以后,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后的实现效率较高,可以大大减少拔牙矫治的发生率。SIMON 等[4]回顾了30 例使用隐适美矫治器的患者,发现磨牙远移是效率最高的移动方式,效率约为87%。RAVERA 等[5]研究发现上颌第一磨牙可以远移约2.25 mm,上颌第二磨牙可以远移2.52 mm,并且不会引起轴倾度和垂直向的明显变化。GABRIELE 等[6]回顾文献发现,上颌磨牙设计的远移量88%可以实现。
本研究结果发现,上颌第二磨牙的远移效能为(80.52±8.21)%,上颌第一磨牙的远移效能为(78.57±5.37)%,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接近,证明隐适美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有效。但是所有的磨牙实际远移量均小于目标远移量,表明矫治方案设计的远移目标并不能完全实现。究其原因,可能受以下因素影响:①隐形矫治器的性能:隐形矫治器的材料为热塑性透明弹性膜片,其机械和物理性能直接决定了矫治目标的实现效率[7-11]。②附件的使用:附件可以让隐形矫治器与牙面更贴合,优化附件可以让某些方向的移动更容易实现,从而提高矫治效率。设计不同的附件,附件的脱落率等都会影响矫治效能[12]。③牙周组织的状况:牙周组织健康状况不同,牙齿能承受的矫治力不同[13-14],而隐适美公司无法得知患者的牙周状况及与之匹配的最适矫治力,因此矫治目标并不能完全实现。④患者的依从性:隐形矫治器是可摘戴的活动矫治器,只有当患者完全遵医嘱佩戴足够的时间,才能发挥最大的移动效能[15]。⑤患者的解剖结构:上颌磨牙远移的后界为上颌结节,而此界与上颌磨牙的距离具有个体差异,第三磨牙的存在与否也会影响此距离。若磨牙牙根部分位于低位的上颌窦内,上颌窦壁坚硬的密质骨板会妨碍磨牙远移。矫治前磨牙牙冠过大的远中轴倾度也会限制磨牙的整体远移。
本研究中,上颌磨牙远移时,磨牙牙冠出现颊向移动和颊向转矩增加,表明牙弓在矢状向变长的同时有横向增宽的趋势,提示临床方案设计时可在磨牙远移的同时增加扩弓和根颊向转矩,为排齐和内收牙列提供更多的间隙,也有利于牙齿的整体移动。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时牙冠压低,与传统推磨牙向后的装置多数引起牙冠伸长相反,尤其有利于高角面型的改善,推测是由于隐形矫治器的合垫作用所致。有研究表明,磨牙在远移过程中会受到0.5~0.7 N 的压入力[9]。上颌磨牙远移时,远中轴倾度增加,提示磨牙可能不是整体远移,牙根的远移可能要滞后于牙冠的远移。临床上若要磨牙整体远移,设计方案时可能需增加牙冠近中轴倾度以实现控根远移。上颌磨牙远移时,中切牙牙冠唇向移动,唇向转矩增加,表明推磨牙向后时前牙受到反作用力唇倾,对Ⅱ类错合的矫治不利,提示应在远移磨牙时适当增加前牙支抗以对抗反作用力,临床上可挂Ⅱ类牵引或辅助种植支抗[16]。也可设计磨牙的分步远移以减少支抗消耗,以及适当的过矫正以提高临床实现率。
综上所述,隐适美隐形矫治器能够有效地远移上颌磨牙,但不能完全实现远移目标;同时应增加上颌前牙支抗以防唇倾。另外,本研究只关注了上颌磨牙牙冠的远移效能,牙根的远移效能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