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以赣州市为例

2020-12-07 16:51:38赖晶玲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赖晶玲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原本4-2-1家庭结构模式被打破。我们经过不断接触,发现许多家庭是第一次从4-2-1家庭结构模式转换到4-2-2家庭结构模式。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大挑战。面对这种情况,这些二孩家庭的父母如何应对这种结构转化?二孩到来后父母又怎样去培养及正确领导头生子?小组实地走访赣州大部分镇区,调查对象是受该政策影响的二孩家庭。经过小组调查发现众多家庭面临着新的家庭教育问题:50%的父母意识到新的结构模式带来的一系列教育问题,却束手无策;30%左右的父母对于头生子的某些“无理取闹”行为认为其习惯后会恢复正常;15%以上的父母束手无策,任由情况恶化。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情况十分恶劣甚至极端的案例。现有的调查数据显示,二孩时代到来引发的赣州市家庭教育问题亟待重视及解决。

一、“二孩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渐渐成为我国基本的社会单元,“2+1”或“4+2+1”的家庭结构逐渐成为我国基本的家庭形态。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唯一的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家庭成员围绕的中心,在教育投入上,每个家长均致力于为其创设一个最好的教育环境。随着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国家庭在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及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将迎来一系列的变化,总体上来说,中国家庭将从独生子女时代逐渐过渡到后独生子女时代,即双子女家庭时代。2016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全国妇联开展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的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大部分的二孩父母对于“如何教育两个孩子”这个问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比如,“如何公平对待两个孩子”“如何与两个孩子建立和保持亲密的关系”“如何平衡关注两个孩子的时间”“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相处过程中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生育二孩后,父母将面临一系列子女教育的新问题。

二、二孩家庭中存在的教育问题

(一)二孩来临,第一个孩子易出现情绪问题

在二孩出生前,第一个孩子作为唯一的孩子,“当仁不让”地享受着家庭成员全部的爱和关注。但二孩出生后,在一定时间内,家长会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二孩身上,第一个孩子容易产生被边缘化(被冷落、被忽视)的不安全感。据有关调查表明,有了二孩以后,第一个孩子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有“对家长依赖性太强”“乱发脾气或脾气暴躁”“情绪变化迅速”“不太与人亲近交流”“忧虑或闷闷不乐”“不能与兄弟姐妹很好地相处”“不懂分享、合作和帮助他人”等。一般家庭中,家长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个孩子身上,这就给第一个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挑战,使其产生情绪波动,而这将会给第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隔代教育和留守儿童现象更加严重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能够带来众多的好处,如改善家庭结构,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等等,但它也会加大养育的成本,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而在“精养”孩子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的背景下,负担两个孩子的生活及教育必定会增加父母的经济压力。因此,父母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这也导致父母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和照顾孩子。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移交给爷爷奶奶等第三方,加重隔代教育和留守儿童现象,从而对儿童的智力和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两个孩子之间存在相互比较和攀比的现象

独生子女家庭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不存在孩子间的比较和攀比现象,家长也不会对孩子有所偏爱。而在二孩家庭中,由于两个孩子在许多方面,如性别、长相、性格特征、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都存在差异,家长尤其容易对其中某个孩子产生偏爱,而忽视另一个孩子。同时,二孩家庭中的孩子们之间容易被比较。而长期生活在这种偏爱及被比较的环境中,二孩家庭中的两个孩子之间容易产生相互比较和相互攀比的问题,这既不利于家庭和谐环境的营造,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二孩政策背景下赣州市家庭教育对策探讨

(一)社会要重视对家长教育意识的培养

家庭教育在教育的领域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加上社会上出现的众多的家庭教育问题,社会需要发挥其功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首先,赣州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可以在平时与家长联系中或者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为孩子的家长普及相关教育知识,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提供理论知识支撑。其次,赣州市早教机构可以设立二孩家庭烦恼顾问处,为有相关家庭教育疑问的家长进行解答,并开设相关的二孩父母课程。再次,赣州市公益组织,通过公益广告或横幅标语宣传以引起人们对头生子家庭教育的重视,组织社区邀请专家举办讲座传播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

(二)父母要准备好家庭结构变动的硬性条件

1.父母要做好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必要条件

父母在考虑是否要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应该在自身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家庭环境都允许的前提下,再做生育的决定。首先,父母要做好生育咨询工作,到正规医院做好孕前检查与孕期保健工作,合理规避生育缺陷孩子的风险。其次,详细盘点估算家里的经济情况,清楚自己是否做好了经济准备,特别是要合理安排好头生子的经济支出。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必定会带来一项又一项重大的支出,不能盲目地削减头生子的经济支出,由此,要做好未来的经济预算规划,特别要注意紧急费用的预算。

2.父母要引导头生子做好当哥哥或姐姐的准备

父母在怀孕二孩前就要认真地征求头生子的意见,并引导孩子做好成为哥哥的准备。心理学上说:“心理准备跟‘心理承受程度’有关,如果思想接受不了,必会影响心理承受;两者基本同步进行,都是人的主观感觉。”平时母亲为第二个孩子采购生活用品、布置生活房间,可以询问孩子或征求其意见,共同感受新生儿到来的温馨氛围,提前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哥哥的种子。此外,平时教育中要注重教育头生子要学会分享。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好,也不可忽视掉要教育孩子与他人分享生活物质。

(三)走出传统家庭教育的误区,实现“头生子”家庭教育的变革

教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影响孩子的成长最主要的因素是遗传与后天教育。遗传是先天决定的,而后天的教育则是人类可以控制的。

1.转换看待孩子的眼光,努力进入孩子的世界

大人的世界与孩子的是不一样的,大人只有转换看待孩子的眼光,才可以真正地了解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受到尊重,也只有受到尊重后,他才可能尊重自己,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进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作为父母有些时候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适当采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虚心向孩子请教。这样“头生子”会觉得父母尊重他、关心他,甚至有时候他会油然产生一种责任感或成就感,自然就会奋发向上。

2.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头生子所犯的错误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盘录像带,会对所有情绪(欢乐、痛苦、悲伤、骄傲、任性等)与行为进行预演与体验,并留下一定的痕迹。而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印痕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是孩子成长路上宝贵的回忆。孩子可以通过“心理反刍”(“反刍”心理是一种过去经验过的人和事经常在脑海中重现并加之以情感回味的心理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过于着急、愤怒,而是用一颗包容平和的心去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有时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也是一种最好的教育。父母不是要竭尽全力来预防孩子犯错误,也不是一旦孩子犯错误就想方设法让其避免惩罚,而是要多给孩子“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把犯错看成是教育的良机,使孩子从犯错误中获得成长。因此,父母在对待“头生子”的时候,应该依旧是以“孩子”的身份的去对待他,而不是以作为哥哥的身份去要求甚严,做到完美。人人都会犯错,但犯错误并不可怕,最主要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犯错误也有可能会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3.善于观察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生理上的成长,还需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是一本无字的书,书的每一页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和关爱。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小太阳”,甘心做行星围着“太阳”转;而孩子不愿当“太阳”,而要做“星星”,因为“太阳”孤独,“星星”却有很多朋友。③父母自认为已经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关爱,尤其是“头生子”。但是,在弟弟还没降临时,弟弟已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更加疼爱弟弟在父母意识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眼中正确的“疼爱”在孩子心中是否一致。其实孩子害怕孤独,渴求倾听,渴望父母当他们的“孩子王”。当面对孩子“鸡蛋里挑骨头”“打破砂锅问到底”,满脑子都是稀奇古怪的问题时,不论孩子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简单、多么无聊,父母即使很累很忙也不能漫不经心、随口敷衍,眼睛左顾右盼,而是应该充满热情与惊奇地去回应孩子,及时为孩子排忧解难,同时也可以在回答中适当引导孩子去思考。当父母真的无法脱身时,可以与孩子解释随后空闲时再与孩子探讨。这样,孩子会认为你“够朋友”而且很了不起,自然就乐于向你敞开心扉。

(四)积极建立学习型的家庭

中国两千年前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讲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其实都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需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正如埃里克·霍弗所言:“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学习者得以生存,而那些学习过而不再学习的人则会发现,他们掌握得很好的那些东西只适用于一个已经不存在的世界。”④现在时代日新月异,父母也应该主动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父母一方面可以通过上相关的培训课来提升和充实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向孩子学习,相互成长。同时该社区或镇区可以设立家庭教育资金,针对二孩家庭的父母组织开设相应的家庭教育课程。建立学习型的家庭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家庭成员们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够赶上时代,提高自身修养,同时通过“大手牵小手”与孩子们一起前行,塑造一个终身学习的家庭。

四、结语

家长们要学会树立“理智施爱,爱而不娇”的家庭教养观念,当然也需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要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总而言之,科学诊断、理论学习、亲子互动、榜样示范、定期评定、咨询指导、团体实验、个案研究等活动,更新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最终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当然,家庭教育是需要长期坚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的,相信只要通过家长的努力,二胎的家庭教育一定会很好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