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600)
声乐演唱作为一种有穿透力和吸引力的情感交流演唱形式,为吸引听众们陶醉在音乐氛围中,就要求演唱者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发音技巧,通过处理弱音的能力让听众们感悟情感流露和起伏。不同阶段中,弱音训练对演唱者们提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实现有层次的声乐表演,则要以基本的弱音训练为基础,不断掌握和透彻弱音技巧,不断提升声乐演唱中弱音的水平和整体的演唱水平。
弱音技巧应用于民族唱法实践当中,基于强弱音转换呈现出流畅且有层次的演唱,弱音训练能让演唱者们获取声音高位,为声乐表演提供张力和吸引力。民族唱法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演唱风格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弱音技巧为民族唱法美化唱腔,以气息的支持和气息的控制实现音色的变化。弱音训练是在声带闭合状态下展开的,控制气息以达到对音量的控制,在弱音训练和应用中可以让演唱者实现真假声混合演唱和流畅的切换,在演唱中通过共鸣实现润腔发声,提升声乐演唱的感染力。
大多演唱者的日常演唱练习停留在声音状态的关注中,对咬字练习的关注不足导致咬字僵硬、口齿不清的问题出现,听众们局限在对旋律的欣赏,对演唱的内容缺乏深刻的感悟和认知,难以从歌曲欣赏中获得精神慰藉。弱音练习中通过少量气息让发声器官保持在放松状态下,达到咬字练习的目标。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演唱者的咬字更灵活、清晰、有力,在声乐演唱的有限时间里毫无保留的表达歌词并带入到迷人的音乐氛围当中,促进听众们对歌曲的深入感悟和欣赏,实现歌曲演唱的价值。
声带是演唱者们重要的“武器”和“支柱”,倘若声带受损,浅则影响一段时间的声乐表现,深则关乎演唱者们的日常沟通和职业生涯,日常声乐训练本质上就有声带损伤的风险,演唱者们应该下意识的保护声带。弱音的演唱要求声音集中且细腻,以弱音训练避免声音单调乏味。声带具有“重机能”和“轻机能”,展开弱音训练正是让紧张状态下的声带保持放松和轻机能,以高音和弱音的合理结合训练调整声带的紧张程度,保持安全闭合状态以让声带居于张弛有度的状态下。
声乐演唱的过程是演唱者们基于个人对艺术的感悟和理解以再创作的形式演绎和诠释的过程,演唱者们的演唱经验和艺术素养必然影响声乐演唱的呈现和表达,也影响听众们对表演的理解程度。在弱音训练中,演唱者们能在演唱中居于乐观平和的状态下,基于旋律自如变化,在意志力的支撑下不断提升演唱者艺术水平。在弱音技巧训练中,演唱者们养成正确的习惯,自然能够提高演唱艺术修养。
音色是演唱者独一无二的特色和影响声乐演唱活动的重要因素,演唱者们经个人的音色演唱作品、表达情感,在愉悦的歌曲中演唱清亮的音色,在消沉黯淡的歌曲中演唱低沉的音色,声乐作品的不同影响传递内容和精神的不同,其音色表达上也略有不同,演唱者们借助弱音技巧结合演唱各段控制个人因素,给予听众们美的体验,演绎不同的音乐背景和音乐效果。运用音色变化,基于气息的不同转换音色,可以发挥个人的演唱技巧和弱音运用技巧,适当调整气息以提升声乐演唱的魅力。
声乐作品中包含丰富的情感流露,不同作品所要传递的内容和情感也不尽相同,高亢的演唱和低沉的表达对演唱者们演唱强弱力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在声乐技巧和艺术基础上通过强弱音的转换,以行云流水般的演唱完成演唱作品,在一定的声乐技巧和艺术基础上运用弱音技巧,合理控制发音器官和组织,以颅腔的共鸣实现声音演唱强弱的表达。
每一支作品的声乐演唱并不是一潭死水般的“直线”演绎,而是呈现强中有弱、弱中有强的层次化演绎,是一种情感和力度向另一种情感和力度转变的过程,借助弱音技巧可以妥善处理声音转折和旋律起伏,实现柔和的情感传递和力度转折。诚然,每一首音乐作品的独一无二性和情感起伏性决定着它们要展现给观众的思想、价值观、情感差异,基于快慢不一的演唱速度、强弱参差的演唱声音表达内容,应用弱音技术实现从虚到实再从实到虚的转折,实现自然流畅的虚实转换。
总而言之,弱音训练是声乐演唱中重要的训练内容,在声乐演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认真且主动的参与到弱音训练中有助于演唱者把握声音高位,清晰准确的咬字,保护好声带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艺术素养,运用弱音技巧实现声乐演唱音色的变化、强弱的处理、虚实的转换、高潮的处理,将更好的歌曲演绎给听众,为听众带来听觉的盛宴,让声乐表演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