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东临东营,西接德州、济南,南连淄博,北通渤海。滨州方言是带有胶辽官话性质的北方话。
滨州方言的指示代词由几个特别的形式组成:①[tsə³¹]② [niə³¹]③[nA³¹]。①有音有字,字为“这”,②有音无字,③有音有字,字为“那”。松下三郎在《标准汉文法》提到“近时(中国)俗语无中称,为山东之一部有‘乜个’一词,‘乜’系俗字,是中称代词”。此处松下三郎提到的“乜”就是滨州方言指示代词[niə³¹]的发音代表字。就指示功能而言,“这”是近指,“乜”是中指,“那”是远指:
(一)把这个手表,乜个尺子,那个眼镜拿过去。
(二)这里(地图上近处的地点)是广州,乜里(地图上不近不远处的地点)是上海,那里(地图上远处的地点)是沈阳。
这两句的语义所指涉及三个不同的事物处所,“这”指示对象紧挨着说话人,与说话人距离极近,“乜”与说话人的距离较“这”远一些,“那”与说话人的距离最远。可见,滨州方言指示代词是三分的。
同时值得说明的是,首先,只有当有必要将远近区分的更细致时才会出现中指代词“乜”,“乜”的出现是以“这、那”的出现为前提的,即使“这、那”不在语境中出现,在说话人的意识中是存在“这、那”的指示内容的;其次,距离的远近是相对的,如果仅仅指称两种事物,那么两种事物都近时用“这、乜”,两种事物都远时用“乜、那”,两种事物一近一远时用“这、那”;再次,当“乜”与“这”或“那”同时出现时,“乜”的中指功能增强,呈范围扩大的倾向。例如:
(三)这几个坡高,乜几个坡低。
(四)乜几个菜贵,那几个菜贱。
(五)中“乜”的中指范围向远处扩大,呈远指的倾向;(六)中“乜”的中指范围向近处扩大,呈近指的倾向。
(一)指示处所
指示代词是以表达空间义为基础的,指示空间距离的远近是指示代词的主要功能,也是滨州方言指示代词三分现象的主要体现载体。
1.笔在小张这里/乜里/那里。
该句句式相同但是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以说话人为指称中心距离由近及远,“这里”表示小张就在说话人身边,“乜里”表示小张与说话人有一定距离但仍在附近,“那里”表示小张距离说话人较远,在远处。三者的距离关系为:那里>乜里>这里。“这、乜、那”指示处所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词根构成复合指示代词“那里,乜里,这里”。在句中常做主语、介宾、定语或状语。例如:
2.乜/乜里很热,咱换个地方休息吧。(主语)
3.别走,晌午就在这/这里吃吧。(介词宾语)
4.那/那里的地好种,土很肥。(定语)
同时这些方位指示代词还可以放在处所词的后面,起复指的作用。
5.你把书堆到桌子乜/乜里。
6.这支笔(近处的笔)是你的,乜支笔(不近不远处的笔)是他的,那支笔(远处的笔)是小张的。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普通话中的“这、那”指示处所时可以作为主要词根构成复合指示代词“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而滨州方言的指示代词只能构成前者“X 里”组,不能构成“X 儿”组。其次,中指代词“乜”加卷舌动作构成儿化音“乜儿”后,一来调类由去声变为上声,二来“乜儿”并非复合指示代词,而是名词“地方”的方言表达,前面可受指示代词的修饰,例如:
7.这个/乜个/那个乜儿是广州。
(二)指示人或事物
指示人或事物时,一般用“这、那”对举,当需要将距离范畴区分得更为细致时出现“乜”,可见在指人或事物时也是三分的。“乜”所指示的通常是目光所及距离说话人有一段距离但又不远的事物。“这、乜、那”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回指前文所说内容起替代作用,也可以直接限制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起照应作用。
8.这件衣裳(穿在说话人身上)我最喜欢。
9.乜碗是他的饭,那碗是爹的饭。
10.这块地种地是棉花,乜块地种地是棒子,那块地种地是麦子。
指人或事物的“这、乜、那”与普通话的“这、那”有较大差异,一般不直接用在名词前,而是跟量词结合后再用在名词前,也有一些例外,如:
11.这山看着那山高。
12.乜孩子很俊啦。
13.“指示代词+名词”的结构成立是沿袭了古汉语的传统,指示代词直接用在名词前,但此句式不能类推,不能说“这牛看着那牛壮”“这猪看着那猪肥”“这水看着那水清”。比如“指示代词+名词”的结构成立是因为当前语境中只有一个孩子,语义对象是唯一的,不需要区别,指示代词可以根据孩子与说话人距离的远近随意改变,但如果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就必须添加量词。
(三)指示时间、数量
滨州方言时间、数量的指示代词也是三分的:“这刹、乜刹、那刹”分别表示时间的远近,相当于北京话中的“这时候/这会儿,那时候/那会儿”。“这刹”指说话的此时此刻,以此为基准,用“乜刹”指代有一段距离的时间,“那刹”指代较远的时间。
14.爹这刹还没下班。
15.乜刹我还在教室学习嘞。
16.昨天乜刹我还在火车上。
17.后日这刹我已经到合肥了。
同时,“这刹、乜刹、那刹”的近指并非一定就是以说话的时间为基准,当前面带上修饰语时,还可以指示过去和将来的时间,如16.17.。指示数量同样三分,“这+数量短语”所指事物常是说话人近在眼前的或紧挨着说话人,“乜+数量短语”所指稍远但在附近,“那+数量短语”距离最远。
(四)指示性状程度或行为方式
滨州方言的指示代词在指示性状程度、行为方式时也是三分的,并且表示性状程度的指示词和方式的指示词分别不同。在指示性状程度时,主要是“这么”“乜么”“那么”,用于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和心理活动动词、表程度,且“乜么”和“那么”表现出趋同倾向:
18.乜车乜么大,我不会开。
19.谁家乜么/那么多穷毛病啊?
20.句式中,“乜么”和“那么”句意几乎一致,二者趋同。有别于普通话的是,滨州方言的中指代词“乜”在框式结构“乜……地”中,可以直接嵌入能愿动词、性状形容词。
21.乜愿意地/乜高兴地,早早地穿上衣裳等着赶集来。
在指示动作行为方式时主要是“这样、乜样、那样”和“这乎、乜乎、那乎”两组。其中第一组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动词性成分或做谓语、补语,也可以作主语,修饰动词性成分的时候主要表示方式、情状:
22.别这样打枣,都瞎了。
23.南瓜乜样炒不中吃,得那样炒。
作补语须有补语的标志“地”或“成”,主要表情状。
24.乜衣裳旧地乜样了,别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