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坤磊 聂燃 曲景慧
(1.2.3.辽宁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研学旅行是将学习与旅行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新型教育方式。目前辽宁省研学旅行正处于起始阶段。作为清朝发祥之地、红色圣地、冰雪胜境的辽宁,如果妥善的进行研学旅游规划和研学资源开发,必将实现辽宁研学旅游发展的新局面,开拓辽宁旅游的新篇章,辽宁研学旅游大有作为。
SWOT 分析法就是列举分析对象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加以研究,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1.研学旅游资源丰富
被称为“山水胜境”的辽宁省,拥有众多研学旅游资源,且类型多样。辽宁省共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 级以上景区113 家。从景点资源特点上看,山、林、城、寺、海、溪、河、泉等应有尽有;从类型上看,山林景观、冰雪景观、红色遗址、人文历史景观等一应俱全;从受众上看,覆盖各个年龄段。
2.客源市场大、经济效益高
研学旅行的主要目标受众是中小学生,辽宁是教育大省,中小学生总数在百万之众,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消费市场。仅仅以小学生为例,据辽宁教育网资料显示2018 年年末辽宁省小学在校生216.8 万人,若每个班进行一次研学旅行,每人次旅行的纯利润为50 元,则一年的净利润将达到1 亿元。
1.研学产品“换汤不换药”
旅行社纷纷抓住机遇,推出自己的研学旅行线路,但这些线路大多是传统的夏令营、冬令营等,究其本质就是“披着羊皮的狼”,外面套上了研学的美丽外衣,却逃脱不了观光游的本质。
2.研学导师缺口大、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研学旅行在师资配备上必须要有研学旅行专业人员——研学导师。为了弥补研学导师的缺口,有些旅行社让导游去做研学导师,这种半路出家的导师素质可想而知,这种行为影响了受众群体对研学旅行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了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
(1)2016 年,教育部等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2)2017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
(3)2017 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2.旅游新业态出现
经历过快速发展后的旅游业已经开始与各行各业进行结合,进入新的发展格局,催发出“旅游+医药”、“旅游+工业”等新形态。研学旅行就是“旅游+教育”的结合,是“旅游+”的延伸,更有利于激发旅游行业的创新发展。
辽宁研学旅行发展的威胁就是:安全问题是最大隐患。研学旅行参与学生众多,研学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如饮食、住宿、交通等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旦出现,学校就要面临来自家长、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的多方压力和责难。可见学校会因为安全问题而放弃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研学线路的设计必须考虑研学受众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此同时从多个层面进行线路创新。例如:
1.被称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沈阳,着力打造“沈阳故宫—北陵公园—东陵—沈阳般若寺—北塔碑林”的满清文化研学线路。
2.“枫叶之都”本溪,着力打造“关门山森林公园—洋湖沟—大石湖风景区—中华枫叶之路”的红枫研学线路。
3.本溪是惟一一个作为整体城市,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城市,可以“本溪水洞景区”和“本溪大峡谷”为核心,打造地质研学线路。
4.海滨城市大连,着力打造“金石滩度假区—发现王国—星海广场”特色亲子体验的海洋研学路线。
安全是研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保障研学过程中的学生安全应当是研学提供者和组织者首要考虑的。学校和旅行社必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旅途安全、食品安全、活动安全等,在研学开始之前,应当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本领。
多数旅行社推出的研学线路还停留在“只游不学”的尴尬层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同时也为了真正的发挥研学旅行的作用,旅行社在推出研学线路时,应当做到“两结合”,一是将 “课堂内容”与 “旅行”相结合,提升研学线路的实用性和文化内涵。二是将“特色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调整各个景点之间的顺序,增加研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多鼓励他们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思考在研学过程中导游或者研学导师提出的问题。
推进研学旅行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需要各个社会机构的参与,多方通力合作共同构建研学旅行服务平台。研学旅行作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兴业态,相关配套机制和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作为组织方的学校不能一味的等待,等着别人为自己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和体系,学校应当主动的承担责任,积极联系教育、行政、工商、运输等多部门,协调旅行社、家长等多方力量,争取各方人员的配合,努力搭建适合自己的研学旅行平台,不断推进研学体系的完善,最终形成多机构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