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中学,江西 上饶 334000)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青春期,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在巨大的考试压力面前,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的教育疏导,早恋、早孕、漠视生命、甚至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应深入挖掘生物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将生命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每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责任。社会应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关爱、尊重每一位高中生,鼓励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在保障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是人类对自身的客观认识,涵盖了个人由生到死以及在这个过程所触碰到的各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一门研究人生与死的本质和人生意义的教育。主要目标就是让人类在这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社会中,学会珍惜生命、感恩生命、尊重生命。在人生过程中健康积极的发展,在达到自我实现的同时,为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生命贡献自己的光芒,留下独特的色彩[1]。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像生物课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更不能做到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去了解生命的每一个发展阶段,让学生能够形成热爱生命、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这都是将生命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最显著的积极作用[2]。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代高中生就像长在温室中的花朵,不曾受过风霜雨雪的洗礼,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遇到太大的压力就不知所措。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据统计全国高中生的抑郁症患病率逐年增加,心理治疗中心甚至为中学生设立独立的门诊。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打击能力已迫在眉睫。那么针对这一困境,我们应采取哪些强有力的措施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物教师最应该让高中生懂得的基本道理就是:我们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应加倍珍惜[3]。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生命诞生面临的挑战比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千上万的精子当中只能有一两个佼佼者冲破层层关口顺利到达目的地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健康的婴儿还需要经过母亲近十个月的辛苦孕育。之后,婴儿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年又是另一段小心翼翼、奋力向前的过程。这每一个过程都需要父母付出汗水和心血,悉心呵护、照顾周全。因此珍惜生命是尊重父母的基本原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品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树立自己的威信往往居于高位,不苟言笑,师生关系难免疏远,许多学生不敢将心里的想法告诉老师更别提关乎生命意义的探讨。因此,生物教师想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首先放下身份亲近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如此才能用实际行动带动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并积极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去,我想,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另一种形式。
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教师应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丰富的特点,将生命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例如在讲“保护野生动物”时,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鹿正在努力尝试着站起来,摇摇晃晃迈向母亲,这时,狮子发动了猛烈的袭击,鹿群如离弦之箭疯狂逃跑,小鹿拼尽全力想要跟上。此时,学生不禁都会为小鹿捏一把冷汗,真切的希望它能够活下去,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忱,懂得生命的可贵。看着小鹿竟然在情急之下克服困难学会了奔跑,这样强烈的生命力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像小鹿那样克服恐惧、奋力向前。学生必然从视频中体会到生命的伟大,生存的不易。从此珍爱生命,关爱动物,不辜负自己的人生。用这种形式,生命的教育自然而然的渗透到生物教学中[4]。
“动物激素调节”一节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的给学生介绍青春期男生女生的身体变化,学生会消除对异性身体发育的神秘感,同时客观坦然的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消除羞耻感、自卑感。懂得女生月经到来,男生出现遗精等现象都是在生长激素调节下发生的自然规律,就像小孩子学会说话、走路一样寻常,没有必要过分关注。当然,生物教师也应该告诉学生,这些变化代表着长大成熟,今后应该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受到性伤害。如此教育下,学生的责任感逐渐加强,看待生命现象更加客观,为今后做合格的社会人,扛起祖国发展的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5]。
总之,生物教学的实质就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对于担当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任责无旁贷。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尊重师长,客观坦然的看待生命的发展变化,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本身就是对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这一课题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