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第三中学,江西 新余 336600)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成为各个阶段、各个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学科,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顺应教育教学多元化趋势,不断创新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阅读过程中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实现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两大支柱内容,其教学情况对整体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教师采取单一的阅读教学策略和一刀切写作教学指导,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不佳、对文本内涵掌握不清、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等不良现象,无益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有效提升[1]。教师重视多元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活动,能够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源、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能力训练等教学服务,提升学生鉴别、赏析和理解文本能力,通过个性化写作教学解决作文复制抄袭现象严重、学生缺少写作思路和个性风格等问题,全面提升阅读与写作教学作用,为学生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多元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开展,能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到一起,在语文课堂上充分体现读写结合教学理念,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个性化写作技巧,在个性化写作训练中加深对文本的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读写结合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之间联系,让学生能够立足于生活之上,借助生活中的知识源泉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想象[2]。一方面应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阅读中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生活认知、生活阅历和生活想象的不同,给学生个性化写作提供丰富素材,让学生有情感的阅读课文,有个性思想的完成写作训练。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课文阅读过程中,发现普遍难以体会最后一课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面对此阅读问题,教师采取生活走进课堂教学法,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十分熟悉的上课感受。上课是学生经常进行的事情,在初中生日常生活中占据很大比重,学生对于上课有说不完的新鲜话题和个性化感受。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表达后,让学生想象如果这节课是最后一课,内心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经过换位思考,理解了文本中沦陷区人民的这种感情,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写作课文读后感时,融入了自己对最后一课的个性化想象,达到了多元阅读与个性写作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多媒体教学法在初中生学习中十分受欢迎,凭借其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教学优越性,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思想上的丰富感受,是多元化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教师结合教学主题或者文本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教学情境,将不便于课堂实物呈现和带领学生实践观察的事物,清晰展示眼前,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体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与文本情境交融在一起,和作者进行深度交流,产生表达的欲望,在教师顺势引导下,自主开展个性化写作[3]。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节课上,课文形式为新闻体裁,是1949 年4 月22 日《人民日报》中毛泽东主席在公元1949 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创作的一篇新闻,仅用193 个字便介绍了我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势如破竹、挥师南下的事实事件。由于事件发生事件距离学生较为久远,学生无法真实观察到事件的情况,所以影响了阅读兴趣与仿写积极性。教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将新闻内容相关的历史照片、尊重历史事实的影视资源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亲眼”看到了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壮阔场面。阅读兴趣明显提升,加深了阅读体验。并且积极自选主题仿写新闻体裁的课文,实现了个性化写作训练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开设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将现有语言素养充分学以致用,把学习落实到实处。一直以来,我国初中语文教学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教师忽略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造成许多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但是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却十分薄弱,处于知识和应用能力失衡的不良发展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对此,教师要利用多元化阅读的知识输入优势以及个性化写作的技能输出优势,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真正做好学以致用。
例如,教师可以依托本土特色资源与学生一起进行研学旅行,研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性学习,而研学旅行则是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通过写作记录下家乡的变化发展,通过对民间特色食谱、自然景区介绍等具有本土特色课外阅读资源的阅读,强化家国情怀,提升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作为战斗在教育改革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任,采取生活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等促进阅读教学多元化发展,创新个性化写作教学模式,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充分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