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卓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幼儿园,河北 三河 065200)
对于幼师而言,其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详细的了解幼儿当前的特点,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此外,幼师要尽快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信息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之中,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情景。现阶段,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程度,慎重的选择信息技术,从而保证信息技术可以在幼儿教学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当前,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使得他们在学习时不能很好地对系统、高效的学习模式进行掌握,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和内容不能逐一的理解。再加上此阶段的幼儿兴趣极为广泛,致使他们不能具备良好的注意力,极易容易被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基于此,幼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将声音、视频、图片进行相互之间的结合,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形象化与具体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使得幼儿尽快融入学习氛围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模式之中,对于教材的定制、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内容讲解都是由幼师独立承担并完成的。如今,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进行相互之间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幼师的工作量,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对于那些所需要使用的教学材料,幼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从网上搜集合适的内容。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合理地将静态的事物转化为动态的事物,并将模糊的图像扩展为清晰的图像,在根本上解决了讲解数量有限、教学过程缓慢等多种问题[1]。比如,幼师在教授幼儿折叠五角星的过程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保证对每一位幼儿可以进行手把手教学,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时间的局限性,而且还可以保障每一位幼儿进行多次的观看,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来看,由于当前幼儿的年龄尚小,正处于一个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阶段,致使他们对于一些较为高级的学习方式不能很好地接收与消化。再加上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导致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幼师相关教学活动的展开,而且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进一步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之中,幼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来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具,使用这种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花费幼师较多的时间,而且还会进一步降低工作的质量与工作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幼师的工作压力,他们只需在网上搜索自己想要的素材即可,然后在对其进行二次加工,这样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幼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帮助幼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内容之上。此外,幼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还可以多借助多媒体技术,赋予事物动态化,从而科学地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吸收相关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当运用信息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及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对于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重点与难点,要以教材为基础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进而调动幼儿的感官知觉,使每一位幼儿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比如,在对幼儿进行简单计算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些动物或者水果的图片,然后通过动物或者水果的数量进行计算教学,通过此方式可以在根源上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对提高课堂效率以及促进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可以尽快实现当代幼教目标,幼师要充分理解与掌握多样化的信息教育技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搜寻科学、合理的教学素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同时,幼师要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之中,即是对幼师的一种挑战,也是帮助幼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一个绝佳的机会。因此,对于幼师而言,要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尽可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水平。与此同时,幼师还要将教学的重心循序渐进的移动到激发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上,认识到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使得幼儿园教学更加的充实与丰富,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加的清晰化,从而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