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艳
(江西省信丰县工业园学校,江西 信丰 341600)
引言: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数学课程都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所以在小学教学阶段,打好数学学习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拓展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帮助其形成主动提问、主动研习学习内容的习惯。不过,大多数小学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漏洞,还有很多学校并没有装备现代信化息教学工具,致使实际教学效果不明显,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实际上,小学生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最灵活、最重要的成长奠基阶段。这一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在正式上课的课堂当中无法快速集中注意力,这种现象也成为当代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大多数教师都在积极寻求新的方法,通过借助各种工具或者改革教学方案,希望提高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叶先生曾经说过,只有好的态度和好的方式成为习惯之后,才能够随时随地的展现出来,才能够融入骨髓一生受用。就小学生数学教育而言,养成好的探究习惯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对世界的冒险性和专注性来实现。任课教师可以借助辅助教学工具—计算机,从根本上丰富课堂内容,将各种基础信息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侧面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正确引导将好奇心发展为求知欲望。总的来说,就是任课教师必须通过训练和组织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比如说,在讲授《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形状和图形,并抛出具体问题令学生回答;或者收集一些动态视频,通过图形的认识和名称记忆强化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
数学模型是连接基础数学和实用数学的重要模拟工具,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运用数学思维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答案、客观总结的过程。例如,在讲解《替换的策略》时,首先要明确这一节课讲授的替换策略主要包括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具体工作落实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画图的方式理解替换关系。再运用多媒体图示展示大水桶已经小水杯之间的替换关系,通过展示一个小的部分,衍生出具体的替换关系理论。只有让学生把握住两种物体之间等量替换的核心原则,他们才能将抽象的图形转换成三维立体模型。然而,在建模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感知数学思维与建模思想,而且能够得出“画图是否能够解决全部问题?”的结论。
多少教育界的先生都认为,要想让课堂出现新的活力,必须从生命的角度,以动态生成的态度看待小学数学课堂。就小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思维夹杂着创造的火花,他们有着天生的活力和热情,他们具备成为“创新型课堂成员”的潜力。比如说,教师在讲授《圆的认识》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何图形组合画,画面当中可以有齿轮、摩天轮、圆盘等因素,当学生提出“怎么都是原形”疑问的时候,必须要抓住这一思路,组织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并总结类似的例子。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小学生能够对圆形物体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由此可见,能够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疑问,并善于从这些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解释。只有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的思路和思维亮点,才能创造出不同的学习火花;只有把握住灵感迸发的时机,才能总结出更加精彩的学习成果。总之,教师不能一直守着传统观念,应该懂得灵活应变,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进行自主研究;也不要放弃适当的正面引导,应该借助经验交流的机会实现教学相长,给小学课堂互动预留更大的空间。
自古以来人们都追求美的事物,因为美丽的事物能够在无形当中唤起人们的乐观心情。就小学数学科目的教育而言,实现审美化教学,充分展现数学计算的风采,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一种美的认知。比如说,在讲到《角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在生活当中实际见到过哪些角?请举例说明?”,随后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里随处可见的、不同形状的角的图片。在讲到《对称图形》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学生们不常见的生活场景,可以搜集大部分具有对称特性的美丽建筑物,比如“泰姬陵、天坛”等;也可以搜集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比如,“剪纸窗花、推拉门”等。从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入手讲授客观理论,自己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启发学生认识理论与自然世界的联系。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积极实现多样融合,而且信息化的优势也逐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显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任课教师必须要适应教学条件和教学工具的改变,及时转变固有观念,尽早的抓住信息化的教学优势,争取合理把握信息化特点,将相关知识融合并改进,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主动性操作,进而提升现代课堂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