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0-12-07 13:32杜寒梅
魅力中国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亲和力人文精神微笑

杜寒梅

(重庆市綦江区通惠小学,重庆 401420)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善于观察和总结,帮助学生从小打好学习的基础。依据我在小学教学当中的经验,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将在以后学习其他科目时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语文教学来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但这一切的基础还是他们对陌生字词的掌握。

一、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从“亲切微笑”中体现亲和力

教师广博的学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多方面的才艺、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等都是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的素养去获得。有人说,微笑是“失败者的阳光,期待者的北斗,跋涉者的期望,受挫者的慰藉”。而教师的微笑是温暖的阳光,可以驱散学生心中的乌云,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为了发挥微笑的魅力,学校倡议全体教师做个“微笑老师”:时常将微笑带进课堂,时常把微笑送给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让他们在和蔼、亲切、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

(二)从“教学语言”中体现亲和力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体现教学亲和力的最重要的形式,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面镜子。为此学校对教师教学语言作了如下规定:语言规范,不含糊其词,清晰可辨;内容准确科学,表达简洁明了;说话态度亲切自然,表达感情要真实质朴;语调讲究抑扬顿挫,速度节奏力求张弛有致;语言格调庄重得体,又不乏诙谐风趣。并列出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倡导教师用文明用语,不出现忌语,如“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通过这些措施,努力让教师的语言具有表现力、感染力、亲和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能够把各种文本里面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挖掘出来是关键问题,这种挖掘就是一种发现。作为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让学生在这个视野开阔,文化多样的21世纪里仍旧守望着精神良知的家园。每一篇教材无不体现作者对人的呼唤,对生命的关注,对人的良知的启迪。这些文学作品以不同的情感倾诉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在与文本的阅读交流中,凭借审美感知的直觉,攫取了文本的抒情性并在自己的情感经验中,找到共鸣点。在这些教材中,寄寓了作者人文主义的理想,指引着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理解中思索。明白了人必须有生命意义,要珍爱生命,感受幸福,体会到人必须相互关心爱护,理解父母之心;知道人必须保持善良和真诚;懂得人必须自尊自爱,必须关心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了解到人生意义、人生价值所在。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情感的窗户,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呼吸人文精神的气息,引领学生踩实脚下的人生之步,直至建构精神良知的顶峰。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忠于民族,孝敬父母,珍爱生命。

三、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般都是从朗读开始的,因此,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从朗读做起。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相联系的。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要顺带加强他们的口语交际的培养,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尤其是课堂中的交流。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良好的教学氛围,精彩的教学内容,再加以充满活力的学习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有效的提升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教师们也要敢于创新,不断地完善与革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尽可能的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亲和力人文精神微笑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若想念,微笑吧
种微笑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微笑不如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