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光
(沭阳县融媒体中心,江苏 宿迁 223600)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要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能够敏锐把握住新闻发生的即时性特点,抢占新闻采访的先机,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从而保证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至少要与新媒体同步。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台具有新媒体不可比拟的官方性质带来的权威性和新闻传播的专业性优势,通过新闻记者对时下热点进行抢先报道,是其公信力的体现,也是对新媒体海量资讯的一种筛选与厘清,能够让受众及时分清新闻的是非真伪、来龙去脉。
传统形势下的新闻采访主要是通过面对面采访或电话沟通来进行新闻资讯的采集,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因采访耗时耗力以及采访效果的不可控制,让新闻失去时效性,也不能保证报道的生动性。
新媒体时代下,在移动传播技术和传播渠道日益成熟等条件的驱使下,可以说形成了“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新格局,比如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响水化工厂特大爆炸事故,第一手现场视频新闻素材就是由网民发布到网络之上,权威媒体再随即转载网民的视频进行报道。这体现了新闻从群众中来,传播到群众中去的性质。新闻素材不再单由记者专门去收集,而是全民参与,全民传播,全民互动。而且当今大众,开始乐于参与到记者新闻采访中,并善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同时利用新媒体广泛参与到舆论热点的讨论之中。
传统的新闻报道遵循分工合作的流水线模式,这虽然保证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却失去了第一时间报道的先机,尤其是在新媒体的刺激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广播电视台要缩短新闻采集、加工、传播的工序,才能跟上新媒体的传播节奏,这其中记者能力的全面塑造是提高其新闻传播效率的关键。
记者通过新媒体渠道可以跨区域对新闻当事人进行互动采访,还可以以社会大众的角色参与各种新闻互动,这需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以言简意赅、平易近人的沟通方式,客观理性的逻辑分析,让采访对象尽可能地还原新闻真实性,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新媒体新闻信息的复杂性,掺杂了很多虚假内容、负面内容,这就需要记者擦亮眼睛进行分析评判,尤其在广播电视台这种官方媒体中,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注重社会道德意义,记者需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有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让每一条新闻都经过核实之后,再进行发布。
为了保证电视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新闻记者必须将准备工作做到位,并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一方面,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前应该全面了解新闻背景、采访对象基本信息、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等,以此明确采访思路,并形成采访提纲。电视新闻记者要结合以往经验,将所需各项采访设备准备好,常见的有录音笔、平板电脑、手机等,这关系着工作效率的提升,也能让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记者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使其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受众对新闻资讯需求的变化,使得新闻内容呈现出文字精炼,突出图片与视频的特点,更强调新闻事件的眼球效应。同时,新闻内容风格更加多样化、生活化、轻松化,还能够在线与网民交流互动。所以,记者在新闻采访中要积极吸取新媒体新闻素材的优点,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加强新闻采访中的突发事件快速报道能力,新闻价值的深度挖掘能力,新闻现场的秩序掌控能力,新闻素材与报道内容之间的整合能力,让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内容、形式、风格的不断优化中,不断符合当代人的新闻接受习惯。
要清楚认识到新媒体只是采访的工具和渠道之一,关键在于让采访内容与新闻价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一方面,记者可以利用新媒体作为个人影响力的一个有效平台,比如建立微博账号、今日头条账号等,塑造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形成有一定粉丝基础的新闻聚合点,这样记者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专业度,快速获取新闻线索,并能够带动关联粉丝群体关注其制作的广播电视内容。另一方面,记者可以借助新媒体新闻共享平台,实现区域间新闻资讯的交流与分享,让那些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贴近民众生活的新闻实现跨区域传播,让新闻价值最大化。同时,记者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作为突发事件第一手素材的采集工具,以此为基础做好新闻深度挖掘的准备工作,进而通过网络渠道加强相关信息的搜索,并利用互联网通讯技术,结合记者专业的采访能力和新闻事件相关方进行互动,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得最详实、最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内容。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要坚持将新闻事件真相反映出来,为了让新闻事件报道得到更多受读者的注意,就需要掌握多种语言表达技巧,并在表达方式上进行创新。在以往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新闻记者通常采取严肃、认真的口吻进行采访,在转换为书面语言时也非常生硬,这样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他们普遍觉得报纸阅读非常无聊与枯燥,在进入融媒体时代后,这种采访报道方式明显已经非常落后。当前人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信息量也变得更加庞大,然而大部分新闻记者采取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会让新闻报道变得千篇一律,则很难引起读者们的关注。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渗透,在观点和情感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动、自然的语言形式。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记者也要注重对网络语言的应用,实现报道的丰富,或者是采访期间运用网络语言,可以让现场氛围变得轻松与活跃,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在采访路径上作出改进,不断创新。首先,要转变传统采访思维,结合融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采取采访技巧。其次,新闻记者要充分考虑到新闻事件具体状况,注重对事件的还原。这要求新闻记者在充分掌握新闻事件事实后,对当事人、目击者等采取还原采访的方式,这样才能让受众通过新闻清楚事件真实状况。最后,新闻记者的主观判断能力要强,采访期间必须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细节,这样才能凸显出新闻报道的独特价值。新闻记者也应该在新闻采访报道思维上创新,如利用故事情节将采访对象、新闻事件等引出来。
结语:总之,采访过程中应当始终贯穿真实性,尤其是在新媒体背景下记者应当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采访形式与方法,以互联网、电视之间的差异作为切入点,全面改进采访形式,这样才能提高采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