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前言: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主要课程模式,对于高校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就业前景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在实际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完善英语教学模式,深刻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优化课程内容、教师团队以及教学方案,全方位地满足社会对于双语人才的需求,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内涵的角度来讲。双语教学也就是用非母语的语言形式让受教育者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沟通方式。但是基于不同的国家,双语教学的形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一些国家的双语教学,大多是为了展现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和融合性,而有些国家的双语教学则更多是为了贸易往来所服务的。从我国高校的角度来讲开展双语教学,是为了学生成才发展以及就业进步所设计的一门学科,其本身的教学模式还不是相当成熟,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1]。
从双语教学要求的角度来讲。双语教学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针对应、有目的性地以两种语言的架构作为教学资源或媒体,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双语的价值和意义,在产生兴趣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渗透出语言学习技巧以及文化交流的内涵等。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双语教学,是学习语言的手段,而不是具体的教学科目。
高校英语教学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以教师和学生主动接受为前提,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接受水平都要达标,但是当前,部分地区的高校在实行双语教学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这与教学资源不均、教师水平不足等存在较大的联系。同时,部分院校中一些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认为英语教学就需要从单词积累到文章撰写进行教学,认为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讲太难,超过了学生素质发展的培训强度。这些思想都限制了双语教学模式很难推广和展开。除此之外,各个专业学生群体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基本素质也参差不齐,想要一碗水端平实行专业的双语教学,所要耗费的人力、心血等成本也过大,因此双语教学迟迟没有落实到位。
虽然在我国,双语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真正能够将口号或是下去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校少之又少。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教学完善的双语教学课程,但是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考核模式,都以书面的形式为主,既没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对外交流机会和自主学习机会,也没有创新课堂教学或信息教学模式,死板僵硬的双语教学系统很快就丧失的活力,学生不仅要面对多出来的英语课,而且还要面对繁重的考试,培养效果可想而知[2]。
在我国应试教育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想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改革的过程中,想要突出双语教学的目的,最关键的就是要构建完善的双语教学体制。也就是说,相关教育部门和文化单位,要结合当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以及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现状,制定较为完善的双语教学改革计划,使院校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了解语言交流互动的目的以及测评机制构建的意义和模式性,让更多的高校主动地参与到双语教学改革的常识当中,继而为学生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双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甚至是英语教学基础上的发展升级。尤其是当前在英语教学推广互动模式的情况下,双语教学更应该注重语言和交际的互动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或者是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互动情境,让想突破口语交际的难关。例如,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双语剧本的演出,让学生几个人一个小组用双语的形式将进行辩论和演讲,或者是利用没有字幕的英美电视剧考察学生的双语记忆和口语能力,从多角度来强化学生的语言天赋,进而激发其语言学习的潜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如今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除了注重其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之外,文化修养、外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重要的考察点。基于此,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势必要进行一定的文化渗透和思想交流,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而且还要为其渗透英美等国家的文化思维,使学生可以基于跨文化的角度来深刻理解双语学习的意义,将语言训练和文化导入融合在一起,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除了要进行基本的教学模式改良或教师团队优化之外,还应该基于双语教学改革的角度,要求教育部门制定优质的双语教学改革体制,使大部分高校都能够将双语教学改革落实到位。同时,高校本身也需要强化自身的双语教师队伍,并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训练学生口语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为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