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
(中共习水县委党校,贵州 习水 564600)
总书记指出:“各级要强化执行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能打折扣,不能搞变通。”“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
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
那革命精神中是否蕴含执行力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现就三个方面浅析革命精神中蕴含的执行力。
革命精神,是中华儿女克服万难、不怕牺牲、奋发图强为新中国成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拼搏进程中涌现出的一系列精神的总和。过去,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凭着革命精神,打败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赢得了最终胜利。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民军队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而今天,革命精神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它是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明灯,它是督促我们奋发进步的鞭策,它更是促进我们形成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它指引着我们新时代的中华儿女,为理想、为家乡、为祖国不断深入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事例一:飞兵突破乌江—迅雷不及掩耳,杨得志上将用兵特色中的一个“快”字。
乌江,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生死江”,蒋介石命令数十万大军扑向乌江,企图消灭红军。危难中,先遣团团长杨得志受命率部强行突破乌江,为全军开路。
这是一场比拼速度的战斗。杨得志率先遣团拼命开赴乌江。当时,贵州境内细雨小雪连绵不断,雨水落地结冰,路面像泼了一层桐油,当地人称“桐油凌”。一路行军,官兵不知摔了多少“桐油跤”,但行军速度不但没有减慢,反而加快了,官兵们白天走,夜间行,急行军转为强行军。经过几天几夜的强行军,先遣团终于抢在敌军主力之前到达乌江渡口——龙溪。
乌江,水深流急,白浪滔天,吼声惊人,两岸几百米高的大山,刀削一般直耸云天。对岸是当地军阀侯之担一个团的兵力凭险防守。杨得志迅速集中全团枪、炮向对岸敌人开火,敌人山顶工事飞上了天,残敌退往山后,暂时被压了下去。但渡江成了难题,船被敌人破坏,连块木板也难找,船渡不可能了。架桥,没材料。凫水,湍急等于白送死,渡江方案一个个提出来,一个个被否定。
官兵拼命抢来的时间,在江边一分一秒地消耗着。关键时刻,杨得志发现江中漂着一根竹子。他和政委黎林商量,用扎竹排的方式渡江。
竹排扎好了,全团选了8名水性好的勇士先行试渡。10米、15米,竹排在波峰浪谷中前进。突然,一个小山似的巨浪向竹排凶猛地扑去,勇士全部被水吞没。竹排翻了,8名勇士被漩涡卷走,全部牺牲。
杨得志在悲痛中组织第二梯队渡江。十几名战士前仆后继,又冲向凶猛的乌江。对岸重新反扑回来的敌人,发现了渡江的红军第二梯队,疯狂阻击。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和急流中,拼死向前,一个个竹排像箭一样飞向对岸,乌江天险由此被突破。
事例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在开国大典前夜,为确保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天安门广场顺利升起,黄渤饰演的林治远克服重重困难和恐高症,在大风中攀上20多米高的旗杆成功更换了阻断装置,确保了开国大典时升旗仪式的万无一失。
这两个案例中是否蕴含着革命精神呢?
从长征、抗战到解放战争,在人民军队的征战史上,所面对的,几乎都是强大的对手,几乎都是敌强我弱的局面,然而取得这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不仅是指挥者指挥艺术的集中体现,更是战士们英勇奋斗坚定执行党中央决定的集中体现,这充分彰显了人民军队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兵贵神速”的战争指挥家杨得志,克服恐高症爬上20米高旗杆焊接阻断装置的林致远,他们都在按时保质保量高标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他们在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蕴含着执行力呢?
我们细细品味,确实如此,正是他们以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为指导,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了理想而奋斗,才保证了人民军队的胜利和开国大典的成功,这正是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革命精神与执行力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合,它们彼此联系、彼此渗透又相互依存。
2019年10月30日,习水县桃林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马勇晕倒十多天后,最终医治无效,生命定格在了45岁。官店镇的燎原、桃林镇的新田两个组的村民从1公里外赶来和马勇家附近的红光、新建两组村民争着抢着要为马勇守夜。
四个组,百多位村民为何都抢着为马勇守夜?我们一起翻开马勇的工作履历,认识这位村支书。
深山当园丁,他盼良书如镜天天照。马勇是土生土长的桃林乡兴隆人。92年初中毕业,他向父亲要了路费,只身一人到浙江打工。仅仅一年,他就回家了。“他跟我说外边的路修得好,家家门口都是马路,书也教得好,要是我们这个地方也能那样就好了。”父亲马昌显回忆说。
当时,村里的孩子上学要到邻村。每天要走几公里路,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回乡后的马勇,看到孩子们的遭遇,他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他跟我说他想教书。”马昌显说。
1994年,征得乡教工站同意后,马勇和父亲马昌显一起,在自家对面的小山头上修了一间简易教室,办起了学校。第一年,就招了40多个学生。时间慢慢推移,马勇凭着对教学的认真负责,逐渐邻村孩子也来到他的学校上学了。
学生越来越多,马勇就在附近租用民房作为教师,扩班收授学生;民房不够用了,一家人自己搭砖,修建教室;教学质量起来了,学生增多到260余人,乡教工站到他学校召开现场会;成绩得到肯定,32000元拨款来了,马勇带领村民第三次修建学校……
陪同马勇经历三次修建学校的妻子唐中兰印象中,只要有空,马勇都会到已经废弃教学楼走走。二楼的一间教室门总是敞开着,那是马勇生前最常去的教室,教室黑板边上用红纸写成的半副对联依旧可见:“良书如镜天天照”。
贫困村通路,他高兴得像个孩子。2017年,在脱贫攻坚整体推进下,桃林镇响应县委书记的指示,大力推进村村通路政策。“20天内,务必将这段2.9公里的公路硬化完成。”马勇的修路梦终于能够实现了,他一边加紧调度施工进度,一边组织村民与施工队一起努力,加班加点,奋力修路,终于公路完工时,比既定时间还提前了两天。马勇媳妇唐中兰回忆时说:修路就是他的命,水泥路硬化完成的那天,他逢人就打招呼,高兴得像个娃娃。
向来爱“逆向”选择的马勇,为了乡亲,为了脱贫,让妻子和父亲从期盼等到了永远。马勇同志逝世后,习水县委县政府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组织全县进行学习。人民网、新华网、贵州日报、遵义日报、习水电视台纷纷转载报道,马勇许命于党、许命于民,换来了党的认可,人民的拥护。
我们讲革命精神,不正是这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了群众利益敢于拿命博的坚韧毅力和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吗?执行力需要培育,而执行力更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战争年代有如杨得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舍生忘死的奋斗,正是因为他们时刻用强有力的执行力去攻破一个又一个堡垒,才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而今天,革命精神不断激励着后来人,如焦裕禄、杨善洲、习水马勇等等,以及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门,在新时代用自己的点滴奋斗书写着新的革命精神,他们也正在把坚定信念、坚定信仰、坚定执行力的优秀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执行力强弱反映的是作风的高低,解决作风问题,就必须从过硬的执行力入手。今天,我们思考革命精神中蕴含的执行力。其实就是在用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影响自己,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用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领会新时代的革命精神,努力实现自身执行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