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 侯艳南
(睢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河南 商丘 476900)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工程造价中,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建设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承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造价要点控制主要包括:资金控制、质量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建设施工、竣工过程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发展过程,各环节之间要相互衔接,每个阶段都要进行造价控制,技术人员要明确自身岗位职责,有效利用资源设备合理规划重难点问题。工程的造价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下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进行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只有在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要加强企业对造价的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的概念,不能纸上谈兵。
首先,工程造价在建筑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建筑工程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规模,建筑工程项目各具不同,形态各异,这些都造就了工程造价的差异性。此外,不同区域的价格以及投资标准也有所不同。其次,工程造价多变性。工程从投资到完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在这个阶段内又存在着很多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比如材料价格的变动,工资标准改动等等,这些原因使得工程价格具有多变性。再次,工程造价层次性。建设工程一般由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建设项目三个重要层次构成。建设工程的层次性关系着其造价的层次性。所以,工程造价又分为单位造价、单项造价、工程总造价三个方面。
众所周知,材料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正确的控制材料成本是节约资金的最有效办法,由于造价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经验的缺乏无法满足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求,个别造价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玩忽职守,导致工程材料的预算与实际施工中使用的结果误差过大,直接造成了建筑成本的增加。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对管理过程缺乏有效控制,经常出现实际施工的工艺及材料与图纸不符的现象,不同的材料,不同工艺都会导致预算造价与实际造价的差异。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经常被浪费、偷盗,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效益和质量。
招标是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对设计过程的预算管理干预不够,最终影响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工程施工阶段缺乏工程过程监理,没有控制好计划变更,导致实际施工受到不利影响。工程竣工阶段没有做好结算工作,结算是检验工程实际造价的最有效手段,目前的现象是建筑方与施工方通常会出现数目和图纸上的矛盾,导致最终的造价无法确认。
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纵揽全局的决定性作用。在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必须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战略性的、全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并贯穿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对设计的修改和变更等全过程。有资料显示,至初步设计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75%;至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35%:而至施工开始,通过技术组织措施竹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显然这个费用一般只占建设成本1~2%的设计,却在影响着工程70~90%的投资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节约投资的空间很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而仍然需要对投资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个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结算,一般要经过一年到几年的时间,耗资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工作量大,涉及而广,施工周期长,环境复杂,政策性变化、材料价格市场供应波动大,影响工程造价因素诸多。
随着我国”合理最低价中标”原则的不断实施,许多施工单位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常常进行的是微利或无利操作。更有一些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真正的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加上对企业的考核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重产值、轻效益的观念,致使一此企业不计经营风险自行加价。但是,企业在低价争得项目后,通常会采取变相追加投资的办法,如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高估预算现象比较普遍;建设单位加价,侵犯施工单位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竞相开展的工程预、结算审核的机构混乱,工程结算时把关不严,导致建设资金损失浪费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