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利国 张洁
(1.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情绪的成熟阶段晚于认知的成熟阶段,情绪的基本特征是矛盾性,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个人价值与社会认可度的矛盾,在这两种矛盾的作用下,大学生的情绪表现出种类的多样性以及程度的波动性。大学生在多种情绪的冲突中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科学的引导。
很多学者对“情绪管理”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情绪特点概括为:愉悦(自我接纳)、理智、欲望、情感、幽默感以及自我情感体验。戈尔曼首次提出“情商”概念,认为“情商”是一种感知和体验自我和他人情绪,并能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效控制情绪,进行自我激励的能力,这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心力、情感是影响处事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将情绪管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大学生知情合一、自我完善的教学活动。本文的“情绪管理”指的是主体对情绪进行科学有效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世界卫生组织对情绪健康问题做了统一的界定,即个体的身心和社会适应性的完满状态,情绪健康是情绪发展的成熟阶段,其表现为情绪起伏较为平缓、语言和行为积极向上,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情绪表达与主体的年龄、身份、地位、文化水平以及场合相匹配。
当代大学生多处于相对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也伴有焦虑、烦躁的情绪表现。从性别的角度看,女生的情绪感应较为灵敏、深刻,消极情绪多于男生。从情绪表现来看,当代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人际交往机会、多样的情绪处理平台和充分的时空自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但是不成熟的情绪处理方式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造成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原因如下:
高校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出现了只重视道德教育,而轻视了对大学生情绪的引导和管理的脱轨现象。情绪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方面,心理素质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行为素质的决定性因素。高效的德育多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道理的传授,而缺失了对大学生情绪发展的阶段特征的关注,造成大学生成长的孤独感。
与大学生密切交往的教育主体是教师,特别是学生辅导员,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单一的教育方式和单向的教育方向背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疏离了师生关系,弱化了管理效果,影响了良好情绪氛围的形成。
家庭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积极家庭氛围的关键,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需要家庭成员科学管控自我情绪。现代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强,对学生情绪状况了解不全面、引导不及时,客观的家庭关系和主观家长情绪管理能力限制了大学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当代数字信息快速发展,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是获取和传播网络信息的主力军,由于大学生的情绪复杂且起伏大,使得他们对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不一,很容易受到负能量信息的影响,造成负面情绪扩大化现象。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管理者要从大学生的情绪现状和发展需要出发,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校园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创情绪管理专栏,普及情绪管控知识,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质量,开展大学生乐于参与度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允许负面情绪存在、理解负面情绪产生、引导负面情绪转化的人文环境,注重对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激发教师的工作使命和责任感。
2.严格教师教育标准
首先,从辅导员的选任和培养的角度来说,要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建立健全教育成效考核机制,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辅导员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情绪引导、调控能力。
其次,从心理专业教师的角度来看,要让学生正确看待情绪问题,学校要为心理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硬件支持,及时开展心理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训练,提高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家长作为非专心性的教育者,其素质良莠不齐,要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强化家校联合的教育调控机制,必要时要将家长作为情绪引导的对象。家长要提升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同时提高对大学生情绪的关注度,及时应对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根据大学生的情绪特点进行家庭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持。
要实现网络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行网络信息的筛选和定向传播,为大学生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大学生解决情绪管理难题提供咨询平台。通过对大学生所发表、传递的信息分析,掌握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为大学生推送引导性的信息。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充满考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正确看待负面情绪的产生。强化情绪管理意识,学习情绪管理知识,探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积极情绪出现的规律,学会自我调整,用合理的方式、适当的场合表达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还要尊重他人的情绪起伏,正确应对他人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大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果,强化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