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冬英
(南昌市桃花中学,江西 南昌 330000)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将学生们培养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化学学科的教学对于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意义。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不断追求创新,用心致力于教学方法方式的探索当中。要想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必须找对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而趣味化学实验就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通过趣味生动的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们在实验中培养创新思维,唤醒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究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传统的化学教育方式中,教师的关注点主要是在辅导学生记忆化学的知识点,督促学生背诵化学公式和关键的化学计算方程式[1],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演化为错误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灌输知识点。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思维受到阻碍,很难根据知识点进行发散性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氛围也会比较压抑,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活学活用。因此,在日常化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实验的操作方式灵活的教授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去实践和构思,教师可以以监督和帮助为主。在讲解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设计实验操作的方法,对于危险的操作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危险,鼓励学生举一反三,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实践操作中在保证课堂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去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科学思维。
如果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的[2]。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任务中多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一些身边常见的化学现象要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培训学生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对知识点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对课程关注度提高,改变以往对于课本的依赖性,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在讲解制造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案例比如家中去除水壶内水垢为什么要加醋,同时为学生讲解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对实验中的知识点进行延伸。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速度,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对于化学实验的操作却不够重视[3],甚至错误的认为有些化学实验是可有可无的操作。化学教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如果没有给学生机会去亲自动手操,只是教师枯燥的讲解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学生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参考书本上的图片,在自己脑中进行模拟实验。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知识点晦涩难懂,记忆起来非常困难。
部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需要保证课堂安全,没办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这种实验往往还涵盖了很多知识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这些知识难点,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应放慢自己的操作速度,把自己化成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来指导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亲身参与感。尽力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通过实验的感官刺激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难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4]。不得不说多媒体加入课堂的确可以对教育成果有所帮助,但错误的滥用或是习惯性的依赖课件,往往会给教学效果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一个制作精美的课件看上去美轮美奂,殊不知过多的课件技巧已悄无声息地分走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学生们记住了课件右下角生动可爱的卡通图案却忽视了课件中展示的知识点。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它只是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不能过度依赖[5]。
我建议实验教学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只呈现关键的知识点、实验操作的视频、不同实验结果的图片,老师则通过自己的讲解,将课件中的这些点慢慢连成线,配合上文提到的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点的延伸,充分体现趣味教学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提升学生在科学研究方向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根本保障。合理正确地运用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此同时,化学教师应用心制定自己教学计划,安排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实验操作,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成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趣味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以至于科学探索的热情。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为促进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