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青青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0)
新媒体,又称“第五媒体”,是除了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之外,以数字信息技术发展为根基,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信息传播技术[1]。大学语文作为语言文化教育和传承的主要学科,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知识的了解。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语文的部分课程内容已经明显与时代的轨道脱节,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狠下功夫,做好科研,不断奋斗。
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来说,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是潜移默化而非立竿见影的,因而很容易遭到忽视,日趋被边缘化。某些高校在课程建设上支持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足,教学课时遭受严重压缩;任课教师聘任过于随意;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缺乏监督等问题不断涌现。
快消费不断冲击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一些学生急于求成,认为专业课的学习才更为重要,只要专业课学得好,就可以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得荣誉。而大学语文的学习,则是可有可无的,只是为了应付将来的考试。
由于大学语文并没有国家统一的教材,大多数教材都是由高校教师自行编写的,因此市面上的种类较多。不同院校的教师对大学语文在该校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同,因而侧重点也不同,有的侧重于口才方面的训练,有的侧重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鉴赏,有的则比较注重公文写作。在新媒体背景下,仅仅依靠讲授课本教材就等于是在闭门造车,不做好市场调研,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总有一天会被淘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而应该狠下功夫,利用好新媒体,由点到面,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在许多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大多是大班教学,一个教室可能坐着100-200位学生听讲,这无形中给教师教学增加了许多压力。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堂上想要分组教学就显得十分困难,因此课堂教学常常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任课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可能讲课速度较快,加之时间较长一般为9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一直保持高度集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2]。任课教师应多思考如何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通常戏称为“填鸭式”,在新媒体背景下,作为任课教师我们需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式,如“积极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将“学习通”、“移动图书馆”、“慕课”、“蓝墨云班课”等引进我们的课堂,利用这些平台,师生可以进行交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任课老师可以在“蓝墨云班课”上根据班级或课程内容建立班群,通过邀请码的方式将学生拉进一个班课。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任务、投票、答疑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课后,可以通过随机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使用积极教学法讲授朗读训练部分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案的模板,转而采用四栏教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课时,前2个课时重在理解停顿、重音、语速、句调、节奏、语气等,可以依托教材内容,制作小组任务书,通过分小组完成目标任务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剩下的4个课时则重在实训,参考综艺类节目《声临其境》,利用录音软件、配音原件等现代媒体,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实训活动,6节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写作之前,笔者利用暑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并做了一些市场调研。通过分析调研结果,我们发现现代企业对微信文章的写作、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及应变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启示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拘泥于传统的课本教学已经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学会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会并利用好新媒体,多学多思,走出校园,借鉴和吸收他人优秀教学经验。
现代的考评制度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动态地评价学生。一般学校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两种:考试与考查。考试主要是针对课本知识的检测,出题类型固定,学生不管平时学习是否努力,考前突击学习就能轻松过关。考查主要是通过提交论文的形式,一些学生写作的论文是从网上复制粘贴,再简单修改而成的,基本上是应付了事,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建立一套多变、灵活的考评制度至关重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师生可以建立平等的交流互动,任课老师能够通过学生点赞率、做题停留时间、评论区留言等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监测到一些参与不积极的学生,最后通过课后自我总结、反思,与学生交流沟通等方式,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3]。
虽然大学语文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新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大学语文教育进行改革,以其在新的背景下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