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国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挂兰峪学区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7300)
信息技术是一种适应飞跃式发展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工具,它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起到了任何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给小学现有的教育经验带来一定的冲击,教学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和应用,也必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利用信息,成为个人存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启发者。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信息素质的高低,而学生正是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建设者,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成为各国的强国大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素质,还要具备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软件的飞速发展,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经常更新,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时时刻刻不断加强自身继续学习和再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帅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教材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的课程观的抬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把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如同数学、物理等的学科看待,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受这些学科的影响太大。从而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本来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课,却因为“别动,先听我讲”而变得枯燥无味。目前江苏版信息技术教材只有一本,而小学三到六年级都是使用同样的书,可有些条件好的学校甚至已经从一年级就开设信息技术课,这给我们教帅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性地使用好这本教材,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教死书,死教书。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画图、文字处理、学做多媒体作品等,在教材的编写体系上,这几个模块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教学顺序也有严格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如果我们教师就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话,学生肯定会丧失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打破各模块之间的界限,能教就教,当然每个模块要有所侧重,只要学生能够乐意接受。例如我在教“文字处埋”之前,把上网的一些基本操作教给学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提供方便,从而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这一主线。现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在网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网页,能把自己喜欢的文字、图片和网页保存起来。学生在制作小报时,他们可选的素材就丰富多,没有必要一定要做书上的例子。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解决理由无疑是一种良好的理由解决策略,但小组合作也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早就习惯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了应付各种公开课,不得不硬着头皮采用小组合作,学生三五个围在小组长的电脑边,教师一宣布分工合作,学生就开始忙碌起来,嘤嘤嗡嗡,低头细语,随着老师喊一声“时间到”,又全都戛然而止。紧接着就是小组长的个人舞台,汇报学习过程及小组的成果展示。小组合作完全成了走过场似的合作。
为了能够在课堂中顺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学生能完全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不倡议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解决的任务不能太简单,不能缺乏挑战性,否则将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尽量将理由放在适宜的难度区间内,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另一方面,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所设计的任务有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很快掌握,进而带动其他学生进行探究。
其次,在分工合作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合作指导。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如何交流、如何评价、如何倾听等方面。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并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在“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一课中,课堂上我布置的任务是做出欢度国庆的宣传内容,我倡议小组内成员这样分工,部分学生收集国庆节的有关文字信息,部分学生收集相关的精美图片资料,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生负责做好内容录入,文字图片的排版,最后共同研究幻灯片背景和色彩搭配装饰等。这样组内成员个个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开了优等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又避开了学困生在小组中搭顺风车的现象,此类的小组合作人数不必太多,三到五个学生足矣,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