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思佳
(怒江州广播影视民族语译制管理中心,云南 怒江州 673100)
一部优秀的少数民族语译制影片包含了很多技术环节,对于少数民族的受众者来讲,最为重要的阶段就是配音人员的精彩表演。对译制片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实现民族文化的转化及其融合,还需要处理好影片的听觉效果。配音界中,口型一直被认为是“硬伤”[1]。需要根据译制配音中提供的台词感受还有表达的需求,对结果进行优化,展现更好的艺术效果。用声音表达角色,用声音塑造角色,用声音感动观众,这样才能将最为直接的感受呈现给大家。译制配音的时候,还需要培养了配音演员的内在情感,营造气氛,同时也明白发声的位置。一名出色的配音演员必须掌握各种配音能力,并且还可以根据原影片当中的角色,进行有效的情感展示。译制片的配音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译制片的吸引度。其中包含了配音演员的口型、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综合性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译制影片配音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民族思想之间的诠释[2]。
从一定程度上看,译制影片的配音的时候,主要就是使用民族的语言去转化原有影片当中的语言。配音人员需要使用自己的声音,精确的展现原片故事当中人物的情感或者是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命运或者是关系等。首先,需要配音演员先阅读完原本的台词,抓住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更加直观的使用声音,加强受众者的理解[3]。想要完成一个影视译制作品,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需要多元化的角色配音融合在一起来完成,但是受众者在听了之后,还不能分辨出来这是同一个声音。例如:《捍卫者》在进行傈僳语译制的过程中,只使用了四个配音演员就完成了整部电影当中,所有的人物配音。虽然配音的难度较大,但是这四个配音演员还是恰到好处的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让受众者很快进入到声音的世界当中,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其次,声音和表演还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台词和影视作品合二为一,不管是口型方面,还是声线模仿方面,还是气息的控制方面,语言的表达方面,演员的内心情绪方面,都可以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4]。
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配音的过程中,声音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配音演员可以使用民族的语言,塑造不一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不一样的人物情感。受众者可以通过配音感受到影视剧当中的角色魅力与独到之处。换句话说,一部影视片的译制,其实就是在原片的基础上,实现二度创作,使用民族语言的方式,将这部戏接着重新演出来。并不是说简单的配音就可以完成的内容,需要配音演员使用自身内心的真实感受,去感受影片当中的人物情感。之后,还需要厘清原片人物的关系和表演的特征。正确的把握人物的性格,感受人物对周围事物的陶醉,深一层的理解细微的思想变化。根据不同的角色,深入不同的情感,反复的揣摩内心的原型和世界,包括台词的语调和情绪变化。确定人物的基调语言声音技巧之后,就可以精确的展现自身的思想情感。在深化的理念下,将自己的灵魂和角色融合在一起,使用声音塑造的人物形象,给人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
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配音的过程中,配音演员需要根据不同的角色,将自己的艺术修养融入到作品的声音当中去。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感受人物之间的情感,体会人物之间的内心变化。只有更加细致的分析不一样的地方,才能将人物的形象更加细腻的展现出来。换句话说,就是需要配音演员使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演绎角色真实的喜怒哀乐。这个时候的角色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可以让受众者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共鸣。例如:译制片傈僳语中的唱歌的部分,如果使用原来的声音来打上字幕,这样总是给受众者一种不舒服的感受。再例如:《大笑江湖》在进行译制傈僳语的时候,在开始的时候,就先尝试了使用傈僳语演唱歌曲的部分,这样所呈现的效果,就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给受众者一种共鸣之情。《我和我的祖国》译制傈僳语演唱的时候,就让少数民族的受众者,看的热泪盈眶,激情澎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迈向新时代中华民族特色发展之路的过程中,配音演员需要根据不一样的民族语言,演绎着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声音的力量,塑造丰满的角色,为少数民族的受众者展现出一场又一场不同的声音盛宴。实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传递出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和情怀。与此同时,也可以实现少数民族受众者对影视文化的期待,这个时候,就需要这些配音演员,为少数民族的同胞们打开一扇扇通往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