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行障碍心理认知行为干预方法

2020-12-07 05:10张博洋张晓东
魅力中国 2020年15期
关键词:品行沙龙障碍

张博洋 张晓东

(沈阳东博士心理咨询康复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简称CD),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精神与行为问题分类》(ICD-10)中将品行障碍定义为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表现为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这些异常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与正常儿童的调皮和青少年的逆反行为相比更为严重。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4.9%-13.6%,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15岁,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目前,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品行障碍的心理形成因素方面主要由错误的思维认知造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品行障碍中学生的负向错误认知进而改变相对应的品行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一些改变中学生品行障碍的负向的认知实践方法,进而对品行障碍学生进行干预,从而达到一定的转变效果。但特别强调的是,对品行障碍学生的划分认定只限于学术研究层面,不可以在心理干预教育过程之中将学生贴标签。

一、集体心理沙龙活动

将品行障碍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集体心理沙龙活动全方位地让品行障碍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认知。集体沙龙活动的具体方法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首先,指导教师需要在每期的心理沙龙活动中设置一个主题,主体主要为关于品行障碍学生在违反日常纪律、打架斗殴、不良嗜好等方面,每期的主题内容尽可能要小,可以是一件小事或者一个日常生活细节。第二,提前准备,针对参与集体心理沙龙的学生布置任务,准备发言内容,内容要实事求是为好,简介通俗易懂,不可以做过多的文学装饰,准备好后的学生可作为集体沙龙的主要发言人,这样避免沙龙出现无人发言的尴尬局面;第三,进行沙龙活动,按照原有的准备和计划开始实施,参与者关于通过这个主题中的相关话题和主要发言人开展讨论,对主题的内容进行认知评价,通过大家的讨论与评价,同学们各抒己见,彼此相互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形;最后,心理指导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评论,大家探讨和感受。

二、案例分享课程

案例分享课程主要是需要心理指导教师收集品行障碍学生的违纪案例,对这样的违纪违规案例进行说明分享,大家要谈谈对该事件(或者案例)的认识看法,通过这些相互认识学习,促使学生改变不良认知。需要指出的是,案例分享不做过多的道德评价,以免促使品行障碍的学生过多的贴标签产生自卑心理,主要是分享每一件问题事件案例背后的心理动机和心理认知,主要让参与者反思心理认知行为而调整自我认知。

三、个体心理疏导

每个品行障碍问题的孩子往往有着问题的家庭,因此对品行障碍学生的个体心理认知干预极为重要,通过对个体的认知干预来达到个性化心理疏导的作用。个体心理认知干预的方法是对于品行障碍的学生进行定期平等沟通,心理教师通过这样的沟通来了解学生品行障碍负向认知形成的成长环境,很多品行障碍学生都有着不良的成长环境,诸如家庭暴力、缺少家庭关爱等。个体心理认知疏导帮助学生摆脱原生态家庭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继而改变错误负向认知,给并孩子带来积极心理。

四、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改善品行障碍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方法,同伴的行为模仿与其相互建立的友谊关系,对于相应的认知改变有气重要的作用,心理指导教师对品行障碍的学生根据其特点指导建立分组,小组一般2-4人为宜,小组成员长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在一起,其行为容易受到集体的制约,通过构建互助学习生活状态,改变相应的认知。心理指导教师要对小组的建设进行相应的指导。

猜你喜欢
品行沙龙障碍
好品行是底色
优良品行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 家教沙龙”专栏征稿
MS·CHIC美发沙龙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