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教育的课堂上,常见的主要科目通常围绕语数外三门学科,其他学科都作为辅助式教学,高中之前的课程规划大致如此,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反而对发散创造思维的课程有所缩减。比如美术课,在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已经被取消,迫于中国培养人才高效率下的学习阶段更迭这一现象目前还无法被改变,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能因为美术课不占学生的主修课程而应对教学质量,反之,美术课堂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色彩的掌握和图案设计,更多的是一种美术思维,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能力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受外界影响不断削弱,而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是最主要的美术思维培育阶段,老师更需要设计好的课堂教学才能把美术思维刻印在学生的脑海当中,且成为他们自己头脑知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师作为课堂上的教学引导者,更要关注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进行课堂上独立的艺术创造,因为如果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产生固化僵板思维,这样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就会形成一大阻力。所以当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设置课堂任务的时候,需要用到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的美术思维时,大部分学生会难以脱离开课本上给的范例从而限制自己对于老师布置任务的独特想法,这时候老师就要做到合理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摆脱固化思维。
比如课本后的思维拓展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身边常见的物体形状进行联想绘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就减少了对于学生思维的固定化,以拓展性的课题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没有了思维的限制也就更加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也会大胆地用属于自己的美术思维去表现内心的艺术世界。
因为在初中阶段,家长都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初中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奠定了在高中关键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培养,往往就会忽略对孩子除主要科目外的思维培育,美术课作为学校设置的正当课程正可以借助利用课堂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鉴赏。
大部分美术作品都由形形色色的色彩搭配或是优美的线条构成,又或是充满美感艺术雕像,相比起枯燥的文化课程内容,学生们往往十分乐意去主动欣赏这些艺术品,而在欣赏的过程中就可以间接性地培养孩子们的美术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们喜欢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会更加有效把美术思维带入到学生们的思维头脑当中,在七年级上册课本上就带领学生们开始鉴赏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壁画,七年级下的课本中也有大量毕加索的作品,所以对于艺术鉴赏的对象是没有年龄要求的,孩子的成长也更加需要艺术作品的熏陶。
老师也可以在课本之外添加鉴赏作品,从而让更多丰富多彩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理念与价值深入学生心中。
无论是哪种阶段的学生,都要注重学习的兴趣,而老师的态度往往也起着关键性作用,一个只会批评鞭策的老师不一定是不好的老师,但会刚柔并济的教学方式一定会带给学生学习思维上巨大的转变。在美术课上,无论学生创造的作品是怎么样的都没有固定的美丑好坏辨别标准,老师更需要的是鼓励学生勇敢地创作自己的作品,把脑海当中的艺术思维转变为现实,这样就会在很大层面上把兴趣转变为刻印在学生思维当中的美术思维,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也自然会对美术学习没有抵触心理。
其实美术课大致已经作为一个课外课程的性质出现,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是全面的而不应该只是围绕应试教育,以后学生可选择的行业是多样化的,他们更加有权利在接受各种科目教育的过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