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中绽放出的鲜花—评西北大学小黑剧社

2020-12-07 02:27林舒琪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艺术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易卜生西北大学剧社

□林舒琪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坐落于古城西安的西北大学,从1902 年算起,至今已走过一百多载春秋。倘若以时间为评判依据,小黑剧社之于西北大学好比及笄之于期颐,还很稚嫩。但无论从组织管理、剧本创作,还是舞台演出等方面来看,这一由学生自发成立的戏剧团体却是一朵达标的“校园戏剧社团之花”。将其定位为“达标”,是因为小黑剧社固然有独特的美丽之处,但这美丽背后还有一些可以绽放得更加绚丽的地方。保持优势,改正缺点是小黑剧社未来发展壮大的关键。

一、从萌芽到绽放:小黑剧社的发展史

小黑剧社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87 年西北大学举行的第一届“黑美人”艺术节。那是一个以“改革开放”和“万象更新”为时代关键词的年代。当年西北大学中文系的一些师生响应时代号召和内心呼唤,希望通过舞台剧演出比赛的方法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而其他院系的一些爱好戏剧艺术的学生也苦于无用武之地,于是一呼百应,首次“黑美人”艺术节顺利进行。从此以后,每年五月,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以戏剧演出活动为主的“黑美人”艺术节在西北大学校园里摇曳生姿、群芳竞艳。经过西北大学师生多年的努力,“黑美人”艺术节不断涌现更多更新的内容。“黑美人”艺术节不断实现锦上添花,不变的“锦”是师生对戏剧艺术充满热爱的心。2007 年是西北大学师生终生铭记的辉煌年份。这一年,“黑美人”艺术节荣获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而几位对戏剧爱得深沉的“发烧友”袁方、付蕾、毛圣明等人成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剧社,即小黑剧社。

万事开头难,但经过以西北大学文学院师生为主的一批批校园戏剧爱好者的辛勤开垦,在一次次的排练和比赛中不断积累经验,小黑剧社的规模不断壮大,剧目建设也成绩斐然。十多年来,小黑剧社不断创作演出许多大型剧目,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戏剧史。从《切·格瓦拉》《暗恋桃花源》《恋爱的犀牛》《人造模特》,到《上海夫人》《家里的玩偶》《武贰》,再到《这个美人有点黑》《青春作伴》《无人生还》和《青春中华》等,每个剧目都让观众看到了剧社成员在戏剧艺术大道上越来越铿锵有力的步伐。“小黑剧社还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校园剧社的成功经验。在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的影响下,他们也尝试采取售票公演的形式进行剧场管理,并积极参加各种戏剧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大大小小的奖项接踵而至就是对小黑剧社专业水平提升的最好见证。2008 年,由小黑剧社的雷涛、毛圣明等人申请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小剧场话剧在高校发展潜力及模式探究”获批立项,初步打响了小黑剧社的名气。2010 年,西北大学选送的小黑剧社的剧目《家里的玩偶》一举夺得首届“国际易卜生大学生戏剧节最佳剧目”特等奖和最佳导演奖两项大奖,并在2011 年远赴挪威展演。2012 年第三届国际易卜生大学生戏剧节在南京举行,小黑剧社的剧目《上海夫人》再度入围决赛,并在本校第26 届“黑美人”艺术节上大放异彩,荣获最佳剧目、最佳编剧、最佳导演三项大奖。《海上夫人》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且有多位专家学者为这部改编自易卜生《海上夫人》的话剧点赞。陕西省校园戏剧节至今已举办七届,小黑剧社参加了每一届戏剧节的舞台剧比赛,且大部分参赛剧目都获得了奖项。小黑剧社的萌芽与茁壮成长离不开西北大学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这朵鲜花的绽放更离不开一届届社员的勤勤恳恳与兢兢业业。

二、牢牢抓地的根:出彩的剧本创作

“在黑暗的舞台上一片死寂,然后大幕拉开,灯火通明,新的世界在舞台上达成。观众在黑暗中和你一样,把所有的信任交给舞台,活生生的世界出来了。”[1]这是以色列卡梅尔剧院赠给北京首都剧场的贺词,既巧妙地概括了卡梅尔剧院对戏剧创作的宗旨,又表达了对首都剧场发展相似相通创作倾向的期望。“活生生的世界”是由舞台艺术、演员表演、背景音乐和灯光等诸多部分共同助力搭建起来的。就像建房子一样,准备好了砖瓦还不够,最重要的是打地基,而小黑剧社建造“活生生的世界”的地基就是一些具有后现代风格和古今中外戏剧文化融合特征的剧本。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 世纪中叶兴起于西方的一股崭新的文化思潮,它的影响自然也及于戏剧艺术……后现代主义戏剧不过是现代主义在西方剧坛的发展与新变。”[2]但自从后现代戏剧出现后,许多戏剧家接受了这种戏剧观念,并在自己作品里否定了宏大的叙事,反叛传统,反叛权威,消解都市现代性,颠覆和拆解本土、权力、崇高等创作理念,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把社会现实的内核通过戏剧艺术的表达反映到作品内容中。小黑剧社也受后现代戏剧影响。其代表剧目《家里的玩偶》就带着一股厚重的后现代艺术气息。该剧改编自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但与其不同的是,《家里的玩偶》着重刻画了一个宁可将自己关在家的笼子里也不愿意负责任、不愿意独立和解放的女子形象。28岁的居家小女人海娜在怀孕后十分纠结要不要这个孩子。她的丈夫郝峰早年离异,40 岁仍无子无女,他的父母十分渴望抱上孙子,紧逼海娜生下腹中胎儿。海娜却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没有做好抚养另一个孩子的准备。诸多因素导致了紧张的局势,逼迫她改变想法,在和丈夫一家的“争斗”中,她用“负责生,不负责养”的权宜之计求得了片刻宁静。海娜这一形象虽然与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截然不同,但性格十分符合当下中国部分女性的精神面貌——追崇物质上的荣华富贵,放弃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家里的玩偶》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作品关注微观层面上的个体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中国观众重新审视传统观念里的“传宗接代”,并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讽刺了父权夫权的“爸权主义”。不仅如此,中国结、秦腔风味的手机铃声、剪纸艺术等中国元素的融入使得该剧视听效果更上一层楼,情节转换更加自如。而接近尾声时电子乐的加入也让传统与现代产生了碰撞。这部别具一格的话剧也让挪威观众看到了易卜生戏剧在中国的发扬光大,更看到了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易卜生主义的内涵正在变得更加饱满有力。

小黑剧社另一个融合中西韵味,具有后现代艺术特征的剧目是《上海夫人》。该剧改编自易卜生的《海上夫人》,描写的是上海滩人气渐落的电影明星艾达在黑帮丈夫和已变成汉奸的老相好之间艰难抉择的爱情悲剧。《上海夫人》与原著故事脉络有些相似,但与易卜生原著截然不同的是它不以悲剧收场,而是直接给出了确切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就是这一悲一喜,让中西方文化环境的不同跃然于舞台上。而从“海上”到“上海”,暗藏着作者希望在中国语境中探索主人公追求自由之路上面临的道德危机。该剧改变的是时代背景,坚守的是易卜生主义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人内心深处的探索。显然,《上海夫人》也融合了中西文化,有浓烈的后现代气息。

小黑剧社的《武贰》的故事内容则融合了古今文化,也具有后现代戏剧特征。《武贰》共九场,是根据《水浒传》中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该剧最大的艺术价值是重塑了原著中的武松和潘金莲形象。“在《武贰》中以武松、潘金莲为主的角色,非常灵动,是充满了感情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潘金莲在编剧汪洋恣肆的想象和创造中,变成了一个有着丰富内心表达的真正的人,这正是中国戏剧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真正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可以说,她是这部剧中一个可爱、可悲、可怜、可叹的角色,为了爱,为了能和英雄在一起,她仿佛活在一个童话的想象里。”[3]武松在该剧中也成了一个更加真实、具有丰满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在《武贰》中,刚直、仗义的英雄武松变成了仅靠运气成为“英雄”却不想当英雄的普通人。作者着力表现武松蔑视权威,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极力想要跳出被强加的意志,带有痞气而又赤忱亲切的性格特征,使这一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人物形象具有了现代性内涵和后现代艺术特征。

当代校园戏剧中有四分之一题材来自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还有四分之一表达了对终极理想的追寻,其余一半来自对经典剧目的再现和改编。小黑剧社的这几部改编作品在当下戏剧文化环境中显得十分可贵。小黑剧社使用一些后现代艺术手法,对外国戏剧经典的思想进行了中国化阐释,或对古代故事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使其更符合时下青年大学生中流行的审美品位。小黑剧社的原创剧本《人造模特》《这个美人有点黑》和《青春作伴》也都是较优秀的剧作。一个优秀的校园剧社,凭的不是花里胡哨的大肆吹捧,而是要用精良的剧本作鲜花的根,作万丈高楼的地基。

三、美丽的闪光之处:小黑剧社的优点

话剧艺术的种子在一百年前漂洋过海后栽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它经历过温柔春雨的滋润,暴烈狂风肆虐,沉寂冬天的凛冽,却从未停止生长,最终成长为一座大花园。校园戏剧就像是这座大花园中的一隅,它有淡淡的幽香,更有执着的坚守。花开花落春又来,百花齐放春满园,校园戏剧也为中国话剧添色百年。21 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校园戏剧在话剧艺术的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校园戏剧不仅具有繁荣戏剧文化,培养戏剧观众的作用,有时也能起到培养戏剧专业人才和实验创新的作用。”[4]但戏剧界和学术界一直将目光凝聚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都市的校园戏剧,而对西北地区关注甚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三:一是西北地区校园戏剧艺术水平总体上与中部东部还存在明显差距。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大陆内部,话剧传入时间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再加上西北地区许多校园戏剧社团的建立往往是闻风而动,一时兴起,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难以摆脱自娱自乐的范畴。这就导致西北地区的校园戏剧影响不够深远,专家学者们也较少花费时间与精力对其展开研究。二是西北地区校园戏剧活动存在混乱和不规范现象,相关材料的收集难度较大。西北地区高等院校中的校园戏剧社团很多,但大部分管理都不太完善,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记录和保存演出资料。这不仅导致西北地区校园戏剧社团的演出活动传播范围狭小,也让专业人士无法评说。三是功利性太强。大部分戏剧社团所排演的剧目往往是为了迎合评委和校方的要求,无法表达戏剧艺术对时代发展变化的认知,不利于彰显当代西北地区大学生的风采。一些剧目还存在内容概念化、形式程式化的问题。

但相较而言,西法大剧社、西安交大剧团、生如夏花剧社和小黑剧社在西北地区校园戏剧中却脱颖而出。仅就小黑剧社而言,其优势主要有四点。

第一是专业水平高,管理较为完善。小黑剧社有专业的戏剧教师在剧本创作和现场排演中却进行指导,剧社社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在排演活动中也都能做到发挥专长、人尽其力,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正因如此,小黑剧社对各类戏剧节的关注参与度在西北地区也算数一数二。小黑剧社多次参加国际易卜生大学生戏剧节、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和陕西省校园戏剧节,多一次露面就多给观众多一次了解自己的机会,而参加戏剧节是建立知名度最快捷的方式。

第二是演出剧目充分汲取了优秀的外来文化。西北地区许多校园戏剧社团的剧目都围绕校史、青年生活、家庭矛盾等价值不大的题材来创作,或者为了拿奖而作“命题作文”。这就致使其看点少、受众群体窄,走出校园也更加困难。对于大学生而言,站在戏剧巨人的肩膀上创作会优于单枪匹马。小黑剧社善于吸收外国戏剧文化进行创作。如前所述,他们的几部优秀剧目中隐约可见易卜生的影子。毕竟话剧源于国外,汲取优秀的外来文化就像是鲜花从沃土里吸收养分,就像是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只有获得充足的养分才可以茁壮成长。作为公认的著名剧作家之一,易卜生作品里的思想、观念、叙事方法等有许多值得校园戏剧社团学习的地方。

第三,资金来源较为充足。一般校园戏剧社团的活动经费都是由社员们自筹,而小黑剧社的经费则由学校按项目、按规模拨款。小黑剧社的大部分演出活动,要么是在校内参加“黑美人”艺术节,要么是到校外参加各种戏剧节,学校一般都会给予经费上的支持。而且小黑剧社的一些大型剧目演出都是售票的,门票的收入也能弥补他们经费上的不足。经费的充足虽然不一定能提高戏剧艺术水平,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服道化的档次。但我们不主张校园戏剧进行商演。综观当下,西北地区校园戏剧大部分演出活动仍停留在探索阶段,过早收取门票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至于如何拓展经费来源,笔者建议可以向校友会申请财力支持。毕业学生和母校之间的关系是绵长的,相比社会人士,校友们对支持母校发展的心愿更强烈,申请赞助会略显容易。当然,最常规的办法是寻找赞助商。

第四,小黑剧社的剧目文学性较强。西北地区的校园戏剧普遍缺乏文学性。“但是由于西北大学具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指导教师也都是文学院文学类学科的教师,因此小黑剧社的剧目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文学性强,如注重人物对白和性格塑造等。”在剧本创作上,小黑剧社在西北地区的校园戏剧团体中称得上是一个难以超越的标杆。他们的《家里的玩偶》《武贰》《这个美人有点黑》《青春作伴》等剧本都是较优秀的剧作。另外,小黑剧社在组织管理方面颇有建树。他们内部分工明确,社员也都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精神。总之,灿烂的花朵必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小黑剧社就是如此。作为戏剧界人士或普通观众,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掘其闪光点,并努力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汲取这些闪光点。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把小黑剧社当成沃土,绽放出自己的花。

四、鲜花上的斑点:小黑剧社的不足之处

小黑剧社这朵在沃土中绽放的鲜花的美艳之处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娇嫩的花瓣上仍有一些瑕疵需要我们注意。

一方面,小黑剧社对三秦文化的表现力度不够。西北大学是在三秦大地上建设起来的,小黑剧社作为西北大学的名片之一,有义务扛起传承传播三秦文化的大梁。传统三秦文化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开拓进取的精神、安土重迁的独特生活情趣、浓郁的宗法文化因素和积极务实的文化心态。这些都可以作为戏剧创作主题或文化元素。但小黑剧社作品中只有一些如秦腔等西北戏曲文化元素的加入,对博大精深的三秦文化的其他方面却很少涉及。

另一方面,小黑剧社的传播手段单一、效果不佳。如今是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戏剧活动的宣传、发布等工作一般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小黑剧社虽然也使用网络媒体,但传播效果不明显。他们运营了一个名为“小黑戏剧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但宣传效果十分有限。其中大部分文章篇幅短小,阅读量也大多停留在三四百内。其微博的关注度也是“凄凄惨惨”,只有寥寥几十人。特别是他们的剧评在质与量上都不能和南山剧社相比。虽说话剧看的是现场感,但戏剧艺术也需要广泛传播以达到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小黑剧社的线上运营传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他们努力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多种传播手段继承和发扬戏剧艺术。总体而言,小黑剧社虽然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它不愧为西北地区校园戏剧的主力之一。

结语

中国话剧的发展壮大需要由校园戏剧奠定基础。校园戏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戏剧观众和大量戏剧专业人才,同时给戏剧艺术工作者创设了一个戏剧实践的舞台。西北地区戏剧艺术的发展不能没有校园戏剧。因此,小黑剧社的演出活动为西北地区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作为西北地区校园戏剧社团的主力之一,小黑剧社诞生的“先天条件”十分优越。早在20 世纪30 年代,西北大学的学生就演出过一些话剧宣传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北大学的校园戏剧活动也是西北地区学校中最活跃的,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如此。肥沃的校园戏剧土壤为小黑剧社的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它也趁势而上,绽放出属于自己娇艳花朵,借助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各有所长的学生谱写了自己灿烂的发展史。小黑剧社在前进路上所出现的问题同样是西北地区校园戏剧界存在的共同问题。我们应该一起努力,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使这一朵沃土中绽放出的鲜花更加美丽,也让西北地区的校园戏剧中绽放出更多像小黑剧社这样的奇葩。

猜你喜欢
易卜生西北大学剧社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没有破天气,只有破衣服
戏剧演出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冲锋剧社在唐县
《我们》、《疑惑》
教室里的趣事
构建多元会通而辩证整合的中国“易卜生学”
——王忠祥教授访谈录
寻找被忽视的那个易卜生——评《易卜生诗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