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宁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表演”一词中的“表”是指表现,而“演”则表示不断变化和演变,结合两者的意思,表演就是一个通过不断变化的方式将情节或者技艺展示出来的过程。表演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门类。早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歌队就开始尝试进行歌曲表演,这被视为表演艺术的雏形。在我国,表演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宋元杂剧形成之前,表演主要以展现特殊技艺为主,演员通过展示超凡的技艺来获得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在戏剧出现之后,表演开始进入程式化阶段,演员开始依托戏剧作品和内容设计表演方式。在舞台话剧出现以后,表演开始进入角色塑造的阶段,即“人表现人”,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进行临场发挥,不再拘泥于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而是需要在舞台上塑造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当电影广泛出现以后,表演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演员通过自身的表演在荧幕上展现和塑造人物形象,高度还原真实生活。在表演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演员的表演方式各不相同,经过历史积淀,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最终形成。
与其他表演艺术不同,戏剧影视表演艺术既包含一些基本的艺术特征,又有着自身鲜明而独特的属性。总结起来,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于戏剧影视表演来说,其表演的过程是一个将自己变成剧中人物的过程。戏剧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其中的角色人物形象比较丰满,性格比较鲜明,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的高度凝练。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戏剧影视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形象塑造,表演者必须将自己融入剧情之中,与所扮演的人物形成灵魂上的高度契合。不同的角色形象、性格各不相同,他们或沉静、或暴躁、或温柔、或刚猛、或忠诚、或奸邪,对于演员来说,要有能力将这些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展现和塑造出来,也就是“性格化”的过程。在不断“性格化”的过程中,演员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接近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戏剧影视演员的“演技”,实际上就是指其调动自身艺术修养塑造角色人物形象的技巧和能力。
演员在化身角色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高度真实的造型、动作、神态等,最大限度地还原角色人物的真实特点;另一种则是不过分追求外在形象,而是通过演员表演的“韵味”,与观众实现深层次的情感沟通和共鸣,引导观众充分利用感官功能去感悟,这两个方式分别构成了化身角色的“表现派”和“体验派”。
无论戏剧表演还是影视剧表演,演员都必须在观众面前展现出角色的艺术形象,所不同的是,戏剧表演的扮演过程需要现场面对观众,而影视剧表演的角色形象扮演需要通过荧屏展现在观众面前。扮演角色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物的真实形象,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真实,让观众感觉到“像”,甚至觉得演员的形象就等同于角色,不仅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这样演员的扮演就取得了真正成功。为了获得扮演的成功,戏剧影视演员要做到“形神兼备”,一方面要通过化妆、道具等展现出角色的外貌特征,让造型更加贴近人物的性别、年龄、体态、职业等,在外形设计上最大限度地贴近角色真实;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动作、眼神、语言等来展现出角色人物的个性特点。为了获得预期的效果,戏剧影视演员在选择塑造角色形象的过程中,要确保自身条件及表现能力尽量贴近角色人物形象,如果存在巨大差距,那么对于戏剧影视演员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戏剧影视演员来说,无论采取何种表现方式,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征服观众,让观众真正认可和接受演员所塑造的角色人物形象,并在内心深处实现情感的深度沟通和共鸣。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剧情发展密不可分,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目的。为了让观众接受演员的表演,戏剧影视演员必须为扮演的人物形象注入“灵魂”,也就是丰富而充沛的内心情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戏剧影视演员在表演之前就必须深入分析角色的特征,设身处地地进入剧情之中,用心感受角色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实现“让自己成为人物”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演员还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表演素材和表演灵感,揣摩和体会所塑造人物的真情实感,观察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不同形象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并结合表演技巧进行有效运用。只有如此,戏剧影视演员塑造出的人物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才会深深地感染和打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