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新田思源实验学校,湖南 永州 425700)
引言:数学教学生活化自有其必然性所在,那么,应当如何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一步步攻克误区、拟定对策,促进教学成效的有序提升呢?下面笔者重点就这一问题进行概述:
知识产生于广泛的社会实践当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悉心留意生活实践,以真实客观的生活化例子进行辅助教学。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列举一些有违生活实践的例子,这种脱离于现实的数学教学,一来同实施教学生活化的目标相悖,二来也容易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生活认知[1]。所以,教学生活化的践行一定要基于周密客观的思考之上,更要以客观存在的生活实践为起点,而不能过于注重外在的教学形式,却忽略了内在的教学本质。
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领悟到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在讲课时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如何构建教学同生活的联系上,却忽视了对课程知识的讲解。如此即便活跃了课堂氛围,但学生往往只是被有趣的情境和事例所吸引,无法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对课程知识的研习上,这种舍本逐末式的生活化教学不值得提倡。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减法”时,有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分蛋糕来举例:甲吃了蛋糕的三分之一,乙吃了蛋糕的二分之一,求问甲乙一共吃了多少蛋糕?教师一方面将更多时间放在描述蛋糕上,未将分数知识同分蛋糕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没有事先给学生介绍关于分数加减运算的知识[2]。学生自然很难理清计算思路,这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但没什么作用,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不偿失。
课堂上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生活化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小小的课堂之中,而要进一步拓展,向课堂之外延伸。因此,教师不但要抓好课上的生活化引导,更要抓好课外的生活化引导,细化而言:于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多多应用多元化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生活化数学问题的空间,激发学生听课学习的踊跃性;于数学课堂之外,教师也要将生活化思想传达给学生,给他们布置更多生活化数学任务,以此实现教学的拓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生活化教学必须基于客观实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教学引导的科学性,切不可分立于实践和规律,在融入生活化例子时,注意联系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知识水平,例子不要过于空泛,更不可为了所谓的生活化而随意编造。
另外,在构建生活同教学的联系时,还需注意例子引入的自然性和例子列举的方法性,巧用多元方法进行例子的引入和列举,同时抓好启迪指导工作,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
只要留心观察,便能发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但是小学生本身年纪有限、见识有限、能力也有限,很难及时探查到周围的数学因子,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探寻身边的数学知识,在体会数学课程的应用价值中强化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有关图形运动的知识时,可以设置一个生活化任务,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图形的运动?”有学生提出过年时奶奶剪的窗花用到了图形的对称,田野里的风车用到了图形的旋转,电梯的运行用到了图形的平移......教师则要给学生拓展更多生活中的图形运动现象,如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些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古建筑独特的对称之美,展示汽车、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图形对称在科技行业的应用等等。
此外,教师也可以基于课本上的图形知识,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品”同学生一起“变废为宝”,如用闲置的长方形快递盒制作收纳盒、用丢弃的易拉罐制作圆柱形的笔筒等等。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一来强化学生对图形知识的认识,二来也引导学生强化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总之,教师要多同学生一起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这门课程同生活的密切关联,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拟定明确的授课目标,继而基于授课目标进行课程教学的科学规设,以授课内容的有序安排和合理调整来实现高效生活化课堂的搭建[3]。具体来看,首先,教师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注意留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强化其知识认知;另外,还要注意不能毫无顾忌地大量引用生活事例,而要做到适可而止,以免主次颠倒,注重生活事例的引入却忽略了对课程知识的讲解;最后,注意认可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可以及时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继而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生活化数学课堂上,依然存在一些有待攻克的误区,广大数学教师要以生活化教学为指导,立足于教学实际,采取多元手段将难关一个个击破,以生活化教学手段助推学生数学知识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