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建设

2020-12-07 16:51:38姚慧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姚慧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27000)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兼具政治性、时代性、创新性的学生社团,不仅有先进的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做指导,还有力求提高政治觉悟的先进学生为主体,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一环。为充分发挥理论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克服其在外部发展和内部创新上的阻碍,需要推动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化发展,树立社团活动的品牌效应。

一、新时代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必要性:大学生理论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的重要形式,通过参加理论社团的各项活动,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用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困惑,针对提出的质疑、问题和想法,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路,在思想的碰撞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时间、空间和实效上给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延伸。

2.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开展自我成才教育的有效渠道,它是基于大学生的志同道合而自愿组织的,是建立在学生兴趣爱好和自我追求基础上的学生组织。通过参加理论社团的各项活动,可以给大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下,进行自我教育,见贤思齐,还可以吸引广大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团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等各项工作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3.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学生展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舞台,通过参加理论社团的各项活动,社团成员可以把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不仅深化了理论知识,更培养了问题意识,使其能自觉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迫切性: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外部压力居高不下

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冲击、以及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社团发展的外部压力居高不下。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文化也日趋呈现多样性,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都是影响大学生价值判断的重要因素。此外,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时刻不忘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把高校作为其进行渗透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抵御多元文化冲击和西方思想侵蚀的薄弱点,同时也是西方思想侵略的薄弱点,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引导,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内部创新动力不足

大学生理论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单调、长效管理机制缺乏等问题,使得理论社团内部创新动力不足。高校社团中的有关马列主义的理论社团数量少,且大多都是以讲座、征文为主要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一般为宣讲党的理论政策、解读时代热点问题等,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使得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大。此外,在管理机制上也存在考核、监督、反馈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发挥理论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得社团发展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

3.硬件保障力度不够

大学生理论社团在发展过程中硬件保障力度不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层面上,高校对理论社团缺乏有效管理,缺乏合理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认识不到大学生理论社团在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对于理论社团的建设也不够重视。在扶持力度上的欠缺,使得社团活动质量不高,在社团经费上的不足,使得社团活动形式和规模局限,这都使理论社团难以填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新时代大学生品牌理论社团的内涵及特征

(一)新时代大学生品牌理论社团的内涵

大学生品牌理论社团是在高校党团组织的指导下,由政治觉悟高的先进学生为主体,在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立足于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创造性举办地域性和时代性兼具的社团活动,并将这些活动持续下来,形成活动品牌效应的理论性社团。通过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品牌建设,既能够促进社团本身健康持续发展,又能够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

(二)新时代大学生品牌理论社团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性

大学生理论社团有助于大学生学习了解党的先进理论,因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形成品牌效应的理论社团,更加聚焦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性”,主要学习、宣传、研究、实践习总书记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的理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现状进行讨论和研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色彩。

2.突出的时代性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社团组织,举办的活动、关注的问题、研究的方向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形成品牌效应的理论社团,既在理论社团活动载体上有所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寓教于乐,又在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完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突出的时代性。

3.学习的自主性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基于学生兴趣自愿组织的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形成品牌效应的理论社团,社团成员具备高度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在理论和实践活动都能体现学习的自主性,给自我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发展空间。

三、新时代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立足学校管理

学校的宏观管理、合理规划与布局,是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既要给予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建设相关政策支持,还要提供一定的研究资金和活动经费,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硬件保障。

一方面,在政策上,学校要大力鼓励理论社团的成立,鼓励理论社团开展特色活动,譬如立足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还可以把理论社团品牌建设纳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的总体政策体系,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在资金上,学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及物质保障,对于社团举办的品牌活动,特色活动,学校还应审批专项研究资金,鼓励学生积极研究探索,此外,也可以和其他高校的理论社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或是开通社会捐资、产业投资等通道,多渠道为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建设提供稳定资金。

(二)突出学生主体

大学生理论社团本就是基于学生自愿基础上建立的以学习党的先进理论为目标的学生组织,无论是从社团的协调工作、管理工作,还是组织工作、宣传工作上来看,都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因而在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时刻牢记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推动社团创新发展的主体,需要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方面,在组织社团活动中,要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为主导,发挥其专业优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分析问题更为透彻,可供社团成员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在举办理论社团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学习研究,教师指导为辅,学生交流为主,促使其从学习者向研究者转变,在研究视角和方向上有进一步的创新。

(三)创新活动内容、方式

面对当前理论社团活动重自主性、轻规范性,重娱乐性、轻思想性等倾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要推动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化发展,除了外部政策资金的支持,关键还是在于理论社团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根本还是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体现教育性。例如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永不过时的主题,那么理论社团就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来创新研究内容,既可聚焦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可聚焦革命精神的挖掘和传承,这些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既能紧扣时代主线,又具备丰富的教育内涵,在具体活动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在研究方式上,可以立足时代热点和地域资源,举办新颖、有趣但又不失教育性的活动来创新研究方式,如充分利用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歌曲大合唱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此外,在举办理论社团的活动中,也要多采纳各专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老师的指导意见。

(四)打造“第四支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三支队伍,即思政课老师队伍、班主任队伍以及党政干部队伍,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建设,可以在这三支队伍的基础上,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四支队伍”,在举办的理论社团活动中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联合效应。

因而,在“第四支队伍”的打造上,既要保证“队伍”打造力度,又要优化“队伍”质量。一方面,学校要提供政策鼓励教师参与理论社团品牌建设的指导,加大指导力度,比如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等。另一方面,还应保证“队伍”质量,优化教师指导力量,比如聘请专业指导老师以及在研究领域卓越的专家,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专业化指导,提高社团品牌活动的层次。

(五)开辟“第二课堂”

开辟“第二课堂”,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补效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课堂”。为推动大学生理论社团品牌建设,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辟符合思政课程要求的 “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两个课堂”的功能,实现优势互补。

因而,在开辟“第二课堂”中,既要立足弥补“第一课堂”缺陷,在社团举办的活动中克服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灌输,立足学生兴趣,积极探索社团活动的有效形式。例如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思想理论做研讨和交流。又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立足于学生需求,开展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品牌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理论社团活动的热情,比如打破传统教室学习场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对外做宣讲和介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