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

2020-12-07 16:51:38杨婷婷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杨婷婷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智能化、信息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知识的一个重要服务平台,图书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也就成为了大势所趋,势必要进行加强和改进。RFID技术是以射频信号和电感或电磁耦合等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识别技术,具有信息处理速度快、效率高、误差率小等优点,在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当中应用较为广泛。

一、RFl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优势

(一)能够更加简洁的借还图书,流程得到了很好的简化

过去图书馆里工作当中,主要通过人工借还图书的形式,这种形式效率非常低,而且在图书使用的高峰阶段,会大大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图书馆前排队现象非常普遍。而在图书馆管理过程当中,引入RFID技术工作效率非常的高,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高效借还书,每15秒便可以实现十本书的借还,通过自主借还机,而且可以十分简单的进行操作,在图书借阅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对需要的书目进行查阅以及借阅和归还等,非常的快捷语方便。所以在图书馆管理服务过程当中,引入RFID技术,流程非常的快捷与开放,使图书的流通效率大幅增加,同时还能使图书借阅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使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大幅延长,更能实现全方位借还服务,为读者创造良好的自助借阅体验,增加读者图书的阅读兴趣和资源利用率。

(二)具有非常强大的安全防盗功能

贴有电子标签的图书,安全防盗功能非常的突出,办理图书借阅手续之后,在RFID系统上能够对相关数据自动生成,并向系统上传生成数据,及时的更新,图书通过感应门,门禁系统会对图书的信息展开精准识别,经过校对没有差错之后会自动放行,如果读者夹带没有通过扫描的图书离开图书馆,RFID门禁安全识别系统就会对图书准确识别,避免图书和相关文献进入到非法区域,并及时做出预告。报警预告,这对保护图书馆馆藏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可以更加快速的典藏图书

过去图书馆典藏的图书,在新书入库过程当中,主要通过人工手段进行入库,借助图书馆馆员进行图书入库,清查旧书,变更书位和清查文献等各项工作。这些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不仅非常的繁琐,而且在工作实际,还极易出现一些错误,以致于在系统当中录入的相关书目与数量发生差错,对于图书馆馆藏文献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对相应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会造成不利影响。而在图书馆馆藏管理过程中,将RFID技术应用其中,大大提升了图书馆典藏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图书馆在对馆藏的书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只需要借助手持式射频识别阅读器和电脑系统进行连接,便能够对图书和文献进行快速扫描和识别,一次性读取数10个RFID标签数据,轻松完成排架和整架工作,并迅速更新电脑上的数据,快速完善图书馆馆藏数据,不仅保障了录入的准确性,也让图书的排列和分布信息变得更为清晰。

二、RFl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的主要方式

RFID,汉语意思是射频识别,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无线电发射装置接收粘贴在书本上的电子标签所发出的电磁信号来实现对图书的无接触式管理。就目前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实际引用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RFID技术在图书的借阅及归还管理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下,图书在借阅及归还时,需要认真核对图书上所登记的编号等信息,既费时又费力,同时,还很容易造成信息登记错误。在条码与磁条技术之后,虽然把人工登记转为了利用相关设备对粘贴在书本上的条码来进行图书的登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书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但是其工作效率还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提高。RIFD是利用无线电信号的一种非接触式技术,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在进行图书的借阅及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无需对书本进行接触操作,在图书的借阅及归还过程中,读者只是需要把相关图书放在指定的感应区域内,就可以自动进行图书的借阅及归还,而且操作的时间也不受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既减少了操作人员,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二)RFID技术在图书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条形码的管理方式相比,RFID技术在图书的安全管理上也有着较大的优势。在采用条形码的管理方式时,无论是在图书的借出,还是在图书的归中,都需要对粘贴在书本上的词条进行操作,以保持磁条磁性的正常,这种操作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还很容易会出现遗漏的情况,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采用RDIF技术之后,通过建立RFID信息识别系统,可以利用电子射频系统直接识别粘贴上图书上的标签,通过读取标签所记录的信息,自动与系统内所记录的相关信息进行对别,并且判断相关图书是否按照正常进行处理,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以达到图书的安全管理。

(三)RFID技术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的应用。良好的秩序是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作为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进出管理是当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图书馆馆内环境及运行的良好的秩序。在以往的管理工作当中,大部分通过读者卡上的磁条来读取读者的相关信息,从而识别出是否可以允许进入。这样管理方式固然可以控制进入图书馆的人群,但是增加了非必要的工作力量,而且造成人为错误的空间也很大。通过运用RFID技术,可以通过相关的感应设施,自动识别读者所持有的读者卡上所记录的信息,并对照读者信息库中所记录的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可以进入图书馆。这样的情况,既提高读者进入图书馆的速度,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岗位、数量的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RFlD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RFID技术是以信息化基础为基础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既提高了图书馆日常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是一项广受欢迎图书馆管理方式。但是从实际运用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系统运行成本较高。RFID技术运行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入相关的设备,这些设备相对来讲成本较高,同时,RFID技术运用的一个基础要求,就是要把每一本图书的信息都要录入到信息系统当中,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这些设备、人员以及相应的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运行资金相对紧缺的高校来讲,虽然知道RFID技术的优势,但是在高额的投资及运行成本面前只能望而兴叹。

(二)技术规范缺乏统一标准。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技术标准要求严格,各个系统之间需要有相应的系统接口。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众多RFID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的RFID产品互不兼容,一旦要升级部分设备或扩充设备,可以选择的设备范围将非常有限。如果将来标准统一了,更意味着先于标准统一之前实施的RFID设备的图书馆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系统更换,届时又要面临一定的系统与设备的更新投资。

四、推进RFl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建立高校图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对图书的资金支持,给予跟多倾斜,既增强硬件,同时也加大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建立统一标准。根据RFID技术的标准要求,在高校图书馆中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汇总、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统一标准,做到既能够符合系统运行要求,又要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结语

RFID系统的应用,既是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校建设重要基础。作为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凸显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