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范唱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12-07 16:51:38高鸣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高鸣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一、范唱的重要意义

(一)用具体的声音形象启发和引导

乐教学是直接对人体的发声机能和心理活动进行综合训练的过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学习演唱声乐作品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范唱亦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启发学生更直接地、更具体地认识声乐作品,体会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艺术表现,从中得到对作品的情绪、演唱风格及演唱方法的提示,亲身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自觉地加入创造性的演唱中,使学生的歌唱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提高。

(二)培养学习兴趣和歌唱欲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声乐教学的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练唱时对学习缺乏兴趣、敷衍了事,必然导致生理上的肌肉松垮、发声器官活动迟缓,就不可能获得美好的声音。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歌唱欲望,也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范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发声、吐字、表情、音色,乃至歌唱的姿势和神态,往往也潜存着教师的影子。好的范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与信任,同时把这种崇敬的心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配合教学,刻苦钻研,发奋学习,朝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去努力探索,使师生融洽地、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不良的范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妨碍学生的正常练习和学习。

二、目前范唱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模仿,忽视正确发声方法

在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有些教师将范唱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听学生发声方法不对就马上范唱正确的发声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此“模唱”,并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造成此错误的原因和具体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下盲目模唱。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模仿教师的音色、音量,从而忽视正确歌唱发声方法的建立。声乐艺术的特点注定了它只有在演唱者获得正确的感知后,再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练习不断地加以巩固才能掌握声乐演唱的技能。

(二)师生声部不同,过度范唱模仿

在声乐教学中,不同声部之间的范唱现象较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会接触到不同性别的学生,那么男教师在向女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以及歌唱技巧时,由于双方性别差异在声部以及嗓音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开展声乐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扰和难题。因为男性与女性之间嗓音音色不同,男高音音色高亢嘹亮,女高音音色柔和秀丽,他们的唱法技巧也不同,男高音主要采用真声唱法,而女高音则主要采用假声唱法,而且他们真假声切换点不同,男高音切换点主要在中声区与高声区的衔接部位,女高音则可能处于中、低音区的切换点等。如果女性学生一味采用男教师的演唱方式,过多采用真声唱法会影响发音的效果,声音苍白无力。

(三)唱法不一致,增加模仿难度

在声乐教学中会存在很多不同唱法之间的范唱现象。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自己的声乐流派艺术风格和演唱技术方法体系,他们采用不同类别的演唱唱法,目前分为三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在教学中一些民声教师给美声学生进行范唱或者美声教师给民声学生演示翻唱,这些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比比皆是。由于这些教师主要在师范类和高职类院校从业,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层次和类型存在多种差异,教师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嗓音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只能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授课方式和技巧,也导致出现不同唱法之间的范唱问题。

三、范唱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理论结合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范唱教学法适合声乐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比较适合一些低年级的学生群体。针对这些群体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有方法有效的引导学生将关注重心转移到歌唱方法上,而不是仅仅模仿老师的声音。重视学生对于歌唱方法的领悟和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发音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不能死板教条,模仿老师的音色和音量。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歌唱练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歌唱中去,形成自己的歌唱风格,反复练习,逐步熟能生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引领学生自己投入到声乐学习中来,自己去感受,保持高度的听觉体验,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在范唱时要有一定的把控技巧,适度、适时的采用,解决学生的迫切问题,引发他们产生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说多于唱,以讲解为主线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更多地采用讲解的方式,在范唱选择上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合理进行,针对和自己声部不同的学生,要从各个学生的演唱状况方面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范唱。对于一些演唱技术模仿存在问题的学生,应该突出其发声缺陷,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科学教学模式,如范唱演示与语言讲解相结合、对范唱技术要点和声音特征进行讲解、将教师的讲解内容通过范唱表达出来,这样更易于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理解。对于范唱教学法的使用教师必须要在适当的时候采用,不能盲目采用,否则将无法使学生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无法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的开展,无法发挥范唱的效用。

(三)因材施教,调整范唱要求

学生的唱法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教师不能仅仅采用某种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声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授课,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唱法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差异化的施教,注重学生们不同的声音差异,积极引导他们学习歌唱的方法和技巧,与自身嗓音进行有效融合。因为师生之间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嗓音存在极大的差异,要尊重声音个性化,使他们在领悟歌唱技巧和方法后凝练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虽然不能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声音,但是在歌唱动作、发声技术方法方面学生都应该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学习,积极的领悟教师范唱中的优点,同时保持自身嗓音特色,才能呈现出新颖独特的歌声。切不可在教学中让学生完全模范自己的声音,出现盲目追随和模仿的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将一些有潜力的歌唱者同化,影响整个声乐行业的未来。

(四)分析理解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音乐是人们思想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和其中一种表达方式,声乐是其中的一种艺术展现形式,主要通过声音、感情和动作为基础将情感予以抒发。其中声乐表演属于二度创作的过程,词曲作者通过乐谱和文字介质进行创作,则称为一度创作。演唱者在进行表演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准确地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唱出来,但是其中对于歌舞的创作背景、条件、目的以及其中蕴含感情的深情演唱则要求演唱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歌曲处理能力,对歌舞有深入的理解和思想共鸣,才能深情的传递思想情感,这是一种二度创作过程。声乐艺术并不仅仅是对作品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把控,其艺术形态的核心是思想情感的流露,在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对于感情抒发的要求则是重中之重。歌唱者在演唱时应该先自我陶醉、自我感动,然后将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自然的通过声音介质进行传递,流露真情,感染听众,深切的展现出音乐的灵魂。只有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音乐,绝不能仅仅进行模仿和依靠教师的范唱。

四、总结

综上所述,范唱指的是老师通过科学的演唱发声方式,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教学演唱已发挥示范和提示作用,在声乐训练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范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要领,有利于培养学生演唱兴趣和欲望,但在目前的声乐教学过程中范唱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范唱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作用,首先要将范唱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教师讲解为主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范唱要求,在对作品进行深度解析的基础上尝试二度创作,希望通过对范唱方式的深入剖析提高声乐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