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亲子关系的策略研究

2020-12-07 16:51:38王雨晨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王雨晨

(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河北 廊坊 0650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很多孩子个性的形成以及他们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都与父母的教育分不开。父母就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父母的影子。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我们称之为亲子关系。根据父母与孩子双方在这一关系中各自表现,我们可以将亲子关系划分为良好亲子关系和不良亲子关系。所谓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的相对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家长既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彼此尊重,遇到问题时家长能够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在这种和谐、民主的亲子关系中孩子能够感受到安全与信任,从而形成积极、乐观、豁达、宽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点,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能够做到进退有度,大方礼貌、热情周到。简单地说,良好的亲子关系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既使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良好亲子关系中长大的孩子也能够积极面对,充满战胜困难的勇气。然而,不良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带来的则是孤僻偏激的性格和乖张暴力的行为方式。

一、不良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的具体表现

笔者在查阅有关亲子关系的资料时发现,不良的亲子关系在我国家庭尤其是在农村家庭中尤为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既和几十年农村特定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也和农村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程度不高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来通过具体事例看一看不良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的表现。

(一)财产型亲子关系中的各自表现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随意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他们认为父母是家庭中的“首脑”,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父母的权威不允许孩子有些许违背,孩子必须无条件的听从父母的教育和安排。比如现在有很多家长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理由,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就给孩子报很多个兴趣班,学画画、学书法、练钢琴、练舞蹈、下围棋、解奥数------孩子的每一天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压得孩子们几乎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如果孩子们稍有质疑,父母就会拿大家长的做派“我都是为了你好啊!你还小,什么都不懂。妈妈(爸爸)必须帮你规划好这一切。”有时候孩子喊累,觉得太辛苦,父母又会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参加兴趣班有什么好辛苦的,我们小时候想学还没有机会呢。你要好好努力哦,争取长大了出人头地,给我们争口气”。家长们就这样一味地用自己的想法挟制着孩子们的思想,完全忘了孩子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的。在这种不良的亲子关系中,孩子的表现往往会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孩子一味听从,性格懦弱,毫无主见,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另外一种就是孩子格外叛逆,什么事都和家长唱反调。当然,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家长所乐见的。

(二)冲突型亲子关系中的各自表现

惩戒,是被广大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与使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之一。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错误,很多父母都能及时的制止、纠正,为了避免孩子再次出现同样的过错,家长们往往就会通过惩戒来让孩子吸取教训,加深印象。“不打不成材”几千年年来一直是中国家长遵循的信条,孩子不听话家长轻则大声斥责,稍不顺心就会打骂孩子。即使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也常常使用打骂的惩戒手段。据调查研究表明,在中国家庭中父母暴力管束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下长大的孩子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笔者通过观察本校中选定的15名来自冲突型亲子关系家庭的学生,发现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爱心、同情心,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总是一贯的冷漠对待,莫不关心。并且这些孩子在行为方式上也是属于暴力型的,他们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意见分歧,他们往往也是大吵大闹,有时候甚至会攻击小伙伴。

二、改善不良亲子关系的方法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幸福成长的基石,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父母需要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不断改善不良的亲子关系,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自信、善良、宽厚、阳光、快乐地成长。

(一)家长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父母既然给予了孩子生命,就有义务和责任让这个生命蓬勃的成长。要想改善不良的亲子关系,父母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首先,父母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孩子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错误或是弯路,家长要耐心引导,做到不急不躁;孩子遇到苦难或不顺心的事情,父母要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帮助。其次,家长要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以一位大朋友的身份见证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塑造易于亲近的、美好的、严慈相济的优良形象。例如,当孩子出现一些错误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马上训斥批评,而是要细细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做错事,要全面地了解孩子,充分剖析孩子的内心需求,这些才是父母应当做到的。

(二)家长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尤其是年轻父母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更是有着莫大的影响。而孩子也同样像一面镜子,完全可以照出家长们的对与错。作为父母,只有清楚地了解、认识到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在生活中,父母要从孩子的言行中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己,加强自身修养,让子女愿意与父母相互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儿女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