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探讨

2020-12-07 16:51:38马丽娟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马丽娟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一站学校,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活动化教学属于教育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创新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设置,让学生凭着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中去学习知识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化教学具有较为积极地意义和作用,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生物素养的培养,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新课改下创新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师习惯采用以自我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生物知识的状态中,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且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忽略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动手操作积极性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生物意识及生物操作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无法跟上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需求,限制了学生们生物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1]。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措施

(一)创设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在新课改的倡导教学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活动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需求等开设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为主的生物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在具有活力的生物教学内容中积极的动手动脑,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增加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知识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环节,以创新优化及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和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其中不断的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2]。

(二)积极开展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初中生物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下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应开展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教学中能认清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合作中其他成员身上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同类的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升,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人,促进学生们综合生物素养及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生物课堂的活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生物技能与知识[3]。如在进行《种子的萌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将学生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布置给各个小组相应的活动教学任务,即完成相应的生物实验活动-种子种植、施肥、发芽、结果全过程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分配各自相应的任务,对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互动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初中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生物素养,提高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三)积极设计多元化、趣味性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活动意识

在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整合优化为学生活动的内容,促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促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实验对于自身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促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生物实验过程和操作原理的基础上尝试到生物实验带来的意义和价值。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强化初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融入到生物实验室中去,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于课本中的生物实验的魅力,并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生物技能和生物知识点完成生物实验的操作,增进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们综合生物素养的培养,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符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活动意识和活动能力[4]。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体制改革发展目标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施创设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情境、积极开展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初中生物教学及积极设计多元化、趣味性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生物实践操作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综合生物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