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教学分析

2020-12-07 16:51:38蔡笑如
魅力中国 2020年37期

蔡笑如

(温州瓯海区梧田第二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数学阅读主要是指在数学学科中开展阅读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教学是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及阅读材料,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是人与本对话的交流形式,在这一形式中学生能通过教科书、数学材料中的标准语言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促进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帮助学生准确的叙述出数学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点,强化了学生的数学研究意识及对已有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利用阅读材料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高尚品格,促进学生综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1]。

一、利用初中数学“阅读材料”开展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究的倾向。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较强的求知欲,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点中进行探究和学习。在数学课本中的“读一读”环节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学生通读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感兴趣,后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预习新课知识点,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点解决数学阅读材料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趣味性、预习性教学更好的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2]。如在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中“读一读”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初步的了解一次函数的来源和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搜索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将其结合实际生活作为展示平台,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更好的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身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的培养。

二、利用初中数学“阅读材料”开展爱国主义教学,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书本中的读一读教学内容延伸至网络上,搜索更多高效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勾股定理的证明》、《几何知识》、《代数的故事》、《中国最早使用的负数》、《黄金分割》等等阅读材料让学生更加了解几何、代数等数学知识的历史知识的研究对象和方向,促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我国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中取得的成果: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较为显著,我们祖先的功绩在如今都令我们感到自豪。近代,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现如今还被广泛的运用在一些科学实验及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3]。通过仔细的阅读和了解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光辉成就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数学阅读材料感兴趣,强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三、指导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开展数学阅读,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学的主要渠道。要想有效的指导学生展开数学阅读,应在每一堂的数学课教学中结合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开学习。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分为概念教学、数学公式定理教学、习题教学及复习教学等等类型,对不同课型的阅读内容可通过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将需要思考探究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在阅读前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阅读[4]。如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阅读,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样的实际背景?有什么意义?运用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数学公式定理教学中的阅读,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数学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数学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条件十分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如习题课的阅读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求知元素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如何将其与以往学习的数学问题联系在一起?有没有最见解的解答途径?”而复习课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复习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是否将以往数学知识点串联成一个网络图?”通过各个类型数学课堂阅读材料的学习更好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多元化、高效及创新的“阅读材料”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吗,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提高。